陈日繁 陈日辉
(惠州市博罗中学 广东 惠州 516100)
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是高中物理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此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非线性元件的特征,并定性分析出小灯泡(钨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该曲线的定性分析和应用的研究,但关于曲线形状产生原因的定量研究则较少.为了更深入了解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形成的原因,笔者结合定量计算和实验验证,给出了该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希望能为研究中学物理的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小灯泡灯丝是用钨丝制成,钨丝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随着电压的升高,小灯泡功率变大导致温度升高,从而钨丝的电阻变大,这是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形状产生的基本原因.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t的变化规律如下
ρ=ρ0(1+αt)
(1)
R=R0(1+αt)
(2)
(3)
钨丝在发热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向外散热,物体散热时满足牛顿冷却定律,即物体损失热量的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间的温度差是成正比的.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数学式子表示钨丝散热的快慢如下
P2=k(t-t0)
(4)
其中k为比例常数,与钨丝的形状等因素有关,t为钨丝的温度,t0为钨丝所处环境的温度[2].当钨丝发热功率和散热功率相等时,小灯泡发光处于稳定状态,此时
P1=P2
(5)
联立式(2)~(5),解得
I=
钨丝的温度达到3 000 ℃左右,而钨丝所处的环境为灯泡内的惰性气体,其温度远小于钨丝温度,做近似处理的时候,不妨令t0=0 ℃,此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
(7)
利用画图软件,可以得到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大致形状如图1所示.
图1 小灯泡伏安特性的理论曲线
通过实验得出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关系如表1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和式(7),用Matlab拟合得到
表1 实验测得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数值
再用Excel将实验值和通过式(7)计算得到的理论值绘制成图像,如图2所示.通过图像对比,可以发现理论值曲线与实验值曲线能够较好地吻合,但在电压较大后偏离稍大.由此可知,式(7)能较好地定量解释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形状的产生原因.
图2 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本文从电阻随温度变化和散热规律的角度分析了曲线成因,虽能讲清楚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形状的产生原因,却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在3 000 ℃范围内,钨丝的电阻与温度之间可能并不严格满足线性关系;其次,牛顿冷却定律也不一定严格成立,或许存在一定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对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形状的产生原因进行更准确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