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在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2020-09-30 10:18王鸿雁亓玮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果糖心肌新生儿

王鸿雁,亓玮玮

(1.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2.山东省日照市妇幼保健医院,山东 日照)

0 引言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高发病。当新生儿的机体氧气摄入障碍时,会造成新生儿出现缺氧性心肌损伤的情况,从而造成患儿的预后效果不佳[1]。随着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出生率的升高,新生儿窒息引发缺氧性心肌损害的患儿数量不断增多[2]。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当新生儿一旦出现窒息,就会发生缺氧以及酸中毒等情况,会对患儿的机体器官造成损伤,若新生儿在发生窒息后未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抢救,甚至可致患儿死亡[3]。机体内的各组织器官对缺氧的易感性不同,其中对缺氧最敏感的为脑细胞,其次分别为心肌细胞、肝细胞以及肾上腺细胞等[4]。当窒息新生儿出现缺氧性心肌损害时,在临床上会表现为心率增快、心率减慢、皮肤青紫、呼吸频率增加、心律不齐以及心音低钝等症状[5]。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发生会对患儿产生较大的威胁,由窒息而引发的患儿多脏器损害、多系统损害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当开展有效、及时的治疗,才能加快患儿的恢复,挽救患儿的生命。为了寻求效果更好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应用1,6-二磷酸果糖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患儿3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患儿分为两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中,女性8例,男性11例,平均胎龄为(38.79±3.51)周,其中轻度窒息患儿有14例,重度窒息患儿有5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0例,平均胎龄为(38.82±3.47)周,其中轻度窒息患儿有15例,重度窒息患儿有4例。患儿纳入标准为: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排除标准为:①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儿;②拒绝签署同意书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儿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肌苷以及维生素B6等。观察组患儿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儿给药,每次用药剂量为150~250 mg/kg,1次/d。所有患儿在收治入院后均进行连续1周的治疗。

1.3 观察标准

在完成1周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按照《新生儿窒息疗效评定标准》中的标准进行评定。显效以患儿的各症状均消失,为患者进行血清CK-MB检测,其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为经检测,患儿的血清CK-MB较治疗开展前有超过30%的下降,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为患儿的血清CK-MB水平无明显下降,症状未发生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包括CPK、AST、CK-MB、LDH、α-HBDH。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n(%)]

2.2 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儿的CPK、AST、CK-MB、LDH、α-HBDH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指标(±s, IU/L)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指标(±s, IU/L)

CPK AST CK-MB LDH α-HBD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9 234.42±47.4340.12±6.73 162.75±23.4756.27±12.53 49.95±6.84 6.83±2.33 422.35±21.46126.39±30.57 521.39±53.68201.48±20.31对照组 19 235.39±48.1251.47±7.05 162.58±23.4366.74±12.49 49.89±6.79 10.43±3.08421.42±21.53182.57±35.62 522.03±53.76247.64±31.75 t 0.063 5.076 0.022 2.580 0.027 4.063 0.133 5.217 0.037 5.338 P 0.950 0.000 0.982 0.014 0.979 0.000 0.895 0.000 0.971 0.000组别 例数

3 讨论

新生儿在发生窒息后,可出现酸中毒、缺氧等情况,会导致多器官受损,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发生死亡[7]。有相关研究发现,新生儿若在发生窒息后,出现缺氧性心肌损害,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在36 h内,患儿的死亡率为60%,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心肌酶的增高是检测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重要监测指标[8]。在患儿机体内的各组织器官中,AST存在广泛分布的情况,其中含量最多的地方为心肌,其次分别为肝、肾、骨骼肌等。而LDH在肾脏、心肌及骨骼肌中的含量最多,CK-MB的存在最多的细胞为心肌细胞;CPK含量最多的组织为骨骼肌。α-HBDH的分布部位主要为脑部、心肌组织以及肾脏组织等[9]。由于患儿在发生窒息缺氧后,会损害各脏器,因而血清酶指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缺氧性心肌损害会导致患儿的心排血量降低,使患儿的心脏、脑部、肾脏等脏器中的血流灌注减少,同时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若未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心肌损害增加,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威胁[10]。过去临床上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但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6-二磷酸果糖属于一种糖代谢中间产物,是一种分子水平药物,能有效改善细胞的代谢。随着近年来对1,6-二磷酸果糖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药物主要作用部位为细胞膜,主要是通过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产生刺激作用,促进细胞高能量磷酸池的聚集及增高,促进细胞内ATP浓度的增加,以促进K+实现内流,使细胞的极化状态恢复,实现能量代谢的加快,从而能有效促进细胞的修复,对患儿的缺氧性心肌损害情况产生良好保护作用。此外1,6-二磷酸果糖的应用还能拿有效对氧化自由基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能有效使患儿的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程度明显降低,以减少患儿的心脑组织损伤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CPK、AST、CK-MB、LDH、α-HBDH指标差异不明显,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CPK、AST、CK-MB、LDH、α-HBDH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综上所述,在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治疗中,应用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心肌损害情况的改善,改善患儿的心肌酶指标,改善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果糖心肌新生儿
果糖的危害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