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汉语中是存在两个“一下子”的,一个具有计数特征,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补语,语义较单一,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比如“给他一下子”;一个则具有突然,瞬时的语义特征,主要句法功能是作前置状语,并带有轻松、愉快的感情色彩,如“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本文主要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入手对这两个“一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下子;语义;句法功能
作者简介:翁鑫(1995-),女,吉林白山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7--02
一、研究现状
甘智林(2005)对带宾“V+一下1”、“V+一下2”格式的语序问题进行了研究;王代连(2013)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一下子”句法功能、语法意义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并将“一下子”和“一下”进行比较研究;汤潍芬(2016)从语法的角度对“一下子”的语义及语用方面进行分析,并将“一下子”归为了三类;张渊(2017)则是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作为副词的“一下子”中的偏误进行了研究。
纵观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一下子”在语义上分别表示“计数”和“计时”意义,但通过大量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下子2”所表示的计时义有“短时”和“瞬时”之分,这是上述研究所没有提到的;在句法功能上,两个“一下子”除了上述研究中提到可以作状语、定语等,我们发现其还可以作谓语。
二、一下子的语义特征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下子”源于“一下”,“一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一下”作为数量短语时是一种动量结构,但是“一下”加上了“子”之后,一方面保留了“一下”的计数特征,表示具体动作所发生的次数,即“一下子1”;另一方面又发展出了突然、瞬时的语义特征,修饰整个事件,即“一下子2”。
1.一下子1
作为数量短语的一下子,单用时只有单纯的计数的语义特征,无论它处于句子中的哪个位置,仅仅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相当于动量词中的“次”和“回”,并可以被其替换。但有时被替换,二者在语义及语用色彩上并不相同。例如:
(1)她说:“十秒钟到了,你就吹一下子口哨。”
(2)和尚闭眼,女人又打了他一下子。
例(1)和例(2)中的数词“一”都可以替换为其他数词两、三、四等。例(1)表示的是对吹口哨这个动作的单纯计数;例(2)也是用“一下子”来说明打的次数。
2.一下子2
综观以往研究,前人认为“一下子”具有快速和突然两种语法意义。经过大量的语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下子”可表示多种语法意义。
从计时角度看,“一下子”除了有短時的特征外,还有瞬时的特征,下面一一进行阐述。
①短时性
即“一下子”所计量的动作是具有短暂的持续义。
(3)他为何不借用一下子查理的战车。
(4)他对这种变化感到吃惊,愣了一下子。
例(3)中的一下子是对“用”这个动作进行短暂拥有的计量;例(4)中的一下子则是对“愣”这一动作状态进行了短暂持续的描写。
②瞬时性
即“一下子”所计量的动作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侧重于突然义和顿悟义。
(5)走近了城门,一看到两旁站了那么多人,我的精神一下子上来了。
(6)听了他的解释,小丽一下子就明白了。
从例(5)可以看出,一开始我的精神是消极的,由于看到了人,精神由低迷到兴奋,一下子对这种精神转变的描述所体现出来的是迅速的,突然的意义;例(6)中的一下子体现出小丽了解事件这一经过的顿悟性及突然性。
从量范畴角度来看,语言世界的量范畴中有客观量和主观量的区分,带有主观评价的是主观量。一下子具有主观量的特征,且属于直赋型主观量,即通过一些词语、模式或数量词语自身的一些变化形式而直接赋予某数量词语以主观量色彩。
(7)上周末,妻子去农贸市场,发现有鲜嫩的荠菜,一下子买了五斤。
(8)一下子就挣了五十元钱。
例(7)中的一下子暗含着买五斤菜比平时买的量大的意义,也暗含着鲜嫩的荠菜不常有的事实;例(8)中的一下子则暗含着这五十元钱挣得轻松的含义,带有主观评价的意义。
三、一下子的句法功能
1.一下子1
“一下子”具有计数的特征,而且是由动量词“下”演变而来。因此,“一下子”一般出现在动词后作补语,说明动作所表示的数量。除此之外,“一下子”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前作状语,修饰整个动词性结构。
①一下子1作补语
在动词后作数量补语,说明动作的数量,宾语要放在动补之间。
(9)咱是一头感觉非常灵敏的驴子,要是一根毛把咱触痒了,咱就非得搔一下子不可。
(10)鬼子很可能要搬运尸体,如果能打,我们就打他一下子。
例(9)中的“一下子”在动词“搔”后作数量补语,明确地对“搔”这个动作的数量进行了说明,说明“搔”这个动作只进行了一次。例(10)中的“一下子”在动词“打”后作补语,也是对“打”这个动作进行了明确的数量规定,即“打”这个动作只发生了一次。如果动词与“一下子”之间有宾语,一定要放在二者之间,“我们就他打一下子”和“我们就打一下子他”的说法都是不符合汉语规范的。
②一下子1作状语
所修饰的动词性结构VP不能是光杆动词,必须是动词性短语,多出现在对比句或因果句中。例如:
(11)他的枪法很准,一下子就打中了靶心。
(12)你是一下子蹦过去呢?还是分两下子蹦过去。
例(11)中的“一下子”在动词结构“打中”的前面作状语来说明“打中”的过程,突出强调了只进行了一次“打中”的动作,就达到了目标。例(12)中的“一下子”在动词结构“蹦过去”的前面作状语来说明“蹦过去”这个动作完成所花费的具体次数。“一下子”所修饰的必须是动词性结构不能是光杆动词,“一下子打”和“一下子蹦”都是不成立的。
在分析完一下子1的句法位置后,我们了解到一下子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句法功能:即一方面动词在一下子1前面时,一下子是作为补语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另一方面,动词在一下子1后面时,一下子是作为状语对动词部分进行修饰。此时,我们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动词部分与一下子1的搭配关系,即什么样的动词结构可以与一下子1进行搭配。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补语的例(9)中的“搔一下子”和例(10)中的“打一下子”、作状语的例(11)中的“一下子打中”和例(12)中的“一下子蹦过去”,其中的动词“搔”、“打”、“蹦”,实际上都是有界限的,即可以明确的计量动作发生次数,在时间轴上是可以明确的切分出一个个动作发生的单位的。实际上,这类动词都被称为有界动词。[1]其实不管是“动词结构+一下子1”还是“一下子1+动词结构”,实际上都是一下子1对动作进行的量化。因此,“一下子1”是不可以与“吃饭”、“学习”、“睡觉”等没有明显起止点的动词相搭配的。由此可见,它所搭配的动词结构必然要有一个动作明确的发生点和结束点,且具有明显的重复性,这样才可以被计量。
2.一下子2
①一下子2作状语
作为副词修饰整个动词性结构,与“一下子1”一样,所修饰的必须是动词短语,表示动作的计时特征。例如:
(13)少年的脸色一下子严峻起来。
(14)他一下子晕倒了。
例(13)中的“一下子”在动词性结构“严峻起来”之前作状语来修饰整个动词性结构所表示的状态,即表示脸色瞬时、突然开始变得严峻。例(14)中的“一下子”在动词短语“晕倒”之前作状语来说明“晕倒”这个动作的突然性。因此,“一下子”在作状语时,修饰的必须是动词性结构或动词短语,“脸色一下子严峻”和“他一下子晕”都是不完整的表达,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②一下子2作定语
可以省略中心语,表示短时义,例如:
(15)昨天二姨先来拜访小苹,但没一下子的工夫就走了。
(16)那样即使痛也只是一下子的事。
例(15)中的“一下子”與名词“工夫”进行搭配,在这里“一下子”是作定语来修饰名词“工夫”,这里的名词“工夫”也可以省略,并不影响句义,表达的是短时义。例(16)中的“一下子”在句子中作定语来修饰名词“事”,这里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即“那样即使痛也只是一下子”,同样是表示短时的意义。
③一下子2作谓语
“一下子”作谓语,表示动作发生的突然。例如:
(17)他不动声色,集中全力,猛然就是一下子。
例(17)中的“一下子”在动词“是”后作谓语,是对整个句子所表示的发力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用来说明该动作发生的突然性和瞬时性。
④一下子2作主语
可以与“这”、“那”等指示代词搭配,例如:
(18)这一下子把我的想法全搞乱了。
(19)那一下子就能端起的中将副总司令、中将军长和少将师长、副师长的架子。
例(18)中的“这+一下子”作主语表示句子中想法被瞬间打乱的意义。例(19)中的“那+一下子”作主语来表示句子中每个人的架子在短时间内端起来了。这里的“这/那+一下子”作主语是一种特殊的格式,并不常见,所表示的意义仍然具有“一下子2”的语义特征。
四、结论
汉语“一下子”的用法是汉语中的一个特色,既可以表计数,又可以表计时。在计数与计时意义的大类下,当其在不同的句法位置时,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又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也应该注意到动词与“一下子”的搭配关系,特别是“一下子”本身具有量化和计数的特征,这也就要求与它所搭配的动词应该具有一个明显的动作发生到完成的起止点。已有的研究多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关于“一下子”的演化过程及程度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是我们日后研究所要努力的方向。
注释:
[1]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艺术馆,2010.
[3]王代连.一下子的用法及其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3.
[4]甘智林.带宾“V+一下1”、“V+一下2”格式的语序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汤潍芬.“一下子的语法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4).
[6]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