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雨
摘 要:近年来,关于幼童猥亵事件频频发生,幼儿性安全教育引发社会的关注。幼儿性安全缺乏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幼儿性教育教材匮乏、幼儿教师缺乏幼儿性安全教育的专业素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幼儿性安全教育对幼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性安全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性教育;性安全;家长;幼儿教师
一、幼儿性安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一条中规定:禁止拐卖、绑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九条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八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我国缺乏完善的关于幼儿性安全的法律条文。而法是立国之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社会安定。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外性开放、性自由风气的影响,我国的性安全教育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性问题依然是一个遮遮掩掩的问题,谈性色变是一个社会问题。具体来说,关于幼儿性安全教育存在以下三个认知误区。
1.“无师自通说”
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幼儿性教育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幼儿太小,身心发育不成熟,对性没有认识。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会接触到一系列关于性知识的学习,到那个时候幼儿自然会对这个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所以在幼儿期不需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即使幼儿经常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或者问幼儿教师:“老师,为什么男孩子要站着小便呢?”这样一些问题,家长和教师都认为这不过是幼儿的一时好奇,这些问题不需要过多解释,或者即使说解释了幼儿也听不懂,所以干脆制止幼儿问这类问题,以至于这些问题最后都不了了之。在学前儿童的行意向发展中,加强对他们的性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任务。人们通常认为,性教育是针对青春期儿童的教育内容,对于学前儿童似乎为时过早,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
2.“诱发说”
家长和教师认为如果对于幼儿性教育问题关注太多,给幼儿普及性知识太多的话,会诱发其他方面的问题。毕竟,幼儿性教育是一个敏感话题。如何对幼儿进行性安全教育也是抛给教师和家长的一个难题。如果对幼儿性安全教育强调的太多,会让幼儿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会对幼儿异性同伴关系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
幼儿性安全教育必须及早开展,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至于谈到说会影响会幼儿其他方面,笔者觉得这里就需要谈到方式方法的问题。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性安全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
3.“封闭保护说”
不对幼儿进行性安全教育,目的是为了保护幼儿的性纯洁。笔者认为这无疑是掩耳盗铃的说法。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而他对性的理解是十分宽泛的,不仅包括两性关系,也包括身体的舒适和快感[2]。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幼儿期就开始了,如果父母缺乏正确引导和教育,极有可能导致儿童成年后的性心理扭曲和障碍[3]。
(三)我国幼儿性教育教材匮乏
关于幼儿性安全教育虽然有一些绘本,故事以及童谣,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学校中关于幼儿性教育的教材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就给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性教育造成了一些困难。因此,幼儿性安全教育的教材也是造成性教育缺乏的一个原因。
(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性安全教育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保障[4]。但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学习过关于幼儿性安全教育的课程。当他们在幼儿园工作时,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中,关于幼儿性安全的内容几乎为空白,很少有幼儿教师关注幼儿的性安全教育。顾荣芳教授等曾就幼儿安全问题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選择35名经常接触幼儿的成人(包括10名幼儿园教师、15名家长、10名学前教育专业专家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是“您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一般会提到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概念”,最后汇总得出提及率最高的10个概念,即“安全”“红绿灯”“斑马线”“危险”“受伤”“坏人”“陌生人”“电”“小心”“拥挤”[5]。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有“坏人”“陌生人”这类词的出现,但是幼儿性安全教育的意识还不够强,观念还不够明确。
(五)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时期,认知发展以动作、感知觉发展为主,并且逐渐形成具体形象思维。在近些年来发生的幼儿性侵犯事件中,我们发现不仅仅是陌生人对幼儿的猥亵,很多对幼儿进行猥亵的正是幼儿所熟悉的人。因此,幼儿的认知发展不能够帮助幼儿进行判断。幼儿熟悉的人、一个玩具甚至是一颗糖果都能“收买”幼儿。
二、幼儿性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6]。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的共同发展。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保障。性安全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身体健康教育中的性安全教育包括幼儿对自身身体器官的认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哪些器官别人不能随便碰,同时也包括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而心理健康中的性安全教育则包括使幼儿形成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关注幼儿性心理变化特别是对受过伤害的幼儿心理的治疗。
只有幼儿性安全教育有效实施,才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会幼儿学会自我保护,使幼儿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二)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歌德曾在一首诗中說过“人间最大的幸福,乃是人格之欢乐”,这表达了人类的最终目标和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去发展生活,使之丰富充实,这就是人格[7]。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幼儿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性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最终使幼儿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幸福快乐成长。性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自我防护的认知发展以及面对侵害时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正是人格发展所强调的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也是使幼儿处于安全的社会环境中的有效保障。因此,性安全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减少性侵害事件的发生。
(三)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感敏,而且该种类型的环境影响会对个体这一时期发展的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8]。对于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特别是5岁以前,父母或其代理人应对其进行性教育[9]。在这个时期性安全教育及时有效,幼儿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定势,幼儿在成人的积极引导下,对性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反之,如果这个时期性安全教育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幼儿在这个时期受到伤害或者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那么会很容易形成压抑、退缩甚至攻击性行为,因此,必须抓好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性安全教育。
三、结语
幼儿性安全缺乏主要是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幼儿性教育教材匮乏、幼儿教师缺乏幼儿性安全教育的专业素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原因造成的。幼儿性安全教育对幼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性安全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
[3]吴建忠.3~12岁儿童家庭性教育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0(2B):52-54.
[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
[5]顾荣芳,杨余香,李秀敏.幼儿对安全相关概念的认知[J].幼儿教育,2009,30(4):32-3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7]张颖.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J].枣庄学院学报,2007(3):99-102.
[8]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2.
[9]顾荣芳.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