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有效教学法的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09-29 07:45韩佳丽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跨专业教学改革财务管理

韩佳丽

摘 要:高质量的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需求。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鉴于此,本文将以BOPPPS有效教学法为理念,从“导学引入、生成问题、参与讨论、检测评价、课堂总结”等环节提出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能够有效提升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BOPPPS有效教学法;跨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应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专业融合型转变。在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充分发挥其教学有效性,能够使得“专业技能单一型人才”向“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发展,进而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

财务管理作为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下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本进行管理,培养学生满足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财务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相关的部分岗位不断提升对业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除了必要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强调建立基础的财务思维与读懂财务报表的基本能力,这对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校的经济学相关专业,如金融学、经济统计、国际贸易等专业均增设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就业提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知识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学科交叉正是知识融合的基本需要。因此,高校应认识到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即跨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具备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总体要求。对于经济学类的学生而言,除了要具备经济学专业知识之外,更需要具备全方位的战略视野。跨专业财务管理选修课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财务思维,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本文将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现阶段国内高校跨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法提出针对性教学改革路径。

二、跨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现实困境

财务管理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如金融学、经济统计等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但由于跨专业的原因,该课程的教学面临诸多方面的困境。

(一)课程角度

跨专业财务管理选修课面临课时限制。一般而言,财务管理作为必修课有64个课时,而作为选修课仅有32课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除了基础概念,还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股利分配、财务计划以及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版块。显然,32个课时难以覆盖所有的内容体系,部分主讲教师缺乏侧重性的授课必然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既无广度又缺乏深度。因此,主讲教师应认识到,作为选修课的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在课时有限的情形下,要重视知识的广度。在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下,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进而有针对性地对章节内容进行删减和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共鸣和获得感。此外,财务管理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务性,在课程设置上,部分高校仅注重理论授课,缺乏项目实训版块,导致学生无法将交叉学科所学理论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结合运用。

(二)学生角度

非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学科背景和专业基础,在部分知识的理解上相对较难,這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足,或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阻就轻易放弃。课程选修课的定位使得财务管理期末考核比较简单,学生因而在该课程的投入时间较少。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教师角度

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因其选修课的定位,无论学生还是主讲教师,尚未充分重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首先,主讲教师通常按照既定的课件和章节进行讲授,很少有教师愿意投入精力与时间将课程与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教学,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主讲教师更多地是以讲授的形式来传递知识,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次,部分主讲教师自身实务经验有限,在授课过程中偏向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案例的讨论,这种固守书本的方式极易导致知识学习与社会应用脱节,而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三、基于BOPPPS有效教学法的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路径

(一)BOPPPS教学理念在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BOPPPS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开展课前教学设计、课中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检测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包含六大教学结构,分别是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BOPPPS有效教学法本身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决定了其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其教学理念很好地契合了对跨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BOPPPS有效教学法在跨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是BOPPPS有效教学法的核心。无论是课程导入、前测,还是教学、后测与总结,所有教学环节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展开。该模式在跨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最大限度调动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诉求以及学习反馈,进而便于主讲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其次,BOPPPS有效教学法有助于优化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如前文所言,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繁杂、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内,借助BOPPPS有效教学法,便于主讲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进行切割,契合跨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使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闭环,进而更好地达到跨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再次,借助BOPPPS有效教学法有助于优化跨专业财务管理选修课的考核机制。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前测、有过程测试、课后检测,也有互动讨论等环节。借助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可将上述过程学习也纳入最终考核,有助于改善学生对选修课的消极怠慢、期末随意应付的心态,让其更加注重平时学习。

(二)基于BOPPPS教学理念的跨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导学引入。这一阶段,教师的重心主要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承前启后,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在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中,主讲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小活动、讲故事、经验分享、简短影片等有趣的方式来导入本次课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该内容与跨专业学生专业背景的结合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设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讲教师应充分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诉求,有选择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切割,使每一堂课乃至整个学期的课程形成一条逻辑主干线,并对其各个部分设置学习目标。

第三个环节,前测。在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中,主讲教师借助提问、匿名表决、开放问题、阅读心得、经验分享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能力、挖掘可利用的学生资源并调整后续内容的难易与进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

第四个环节,参与式学习。这一阶段尤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切忌教师“满堂灌”,如在跨专业财务管理“委托代理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主讲教师在介绍完该知识点后,可以借助微助教、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对知识点进行问答、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与记忆。

第五个环节,后测。这一阶段的作用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授课中,主讲教师可提前根据本次课程所授内容,将判断、选择、连连看、简答题等录入学习通软件,在主体知识点介绍完后可发布给学生进行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此外,知识点的理解只是基础要求,对跨专业选修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来说,教师还需进一步评估其应用分析能力。主讲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解决、情景分析等题目来检测是否达到跨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

第六个环节,总结。主讲教师可通过对本次课程内容的逻辑主线作简要回顾,也可让学生进行简短回馈,以再次加深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理解与记忆。在此基础上,主讲教师可进行延伸思考及后续课程预告。

参考文献:

[1]李建清.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2):129-132.

[2]钟云.结合教学法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9(28):175.

[3]劉珍.关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29):216,218.

猜你喜欢
跨专业教学改革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中韩合作办学中跨专业学生的韩语教学探索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