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探索

2020-09-29 07:45张丁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策略分析互联网+

张丁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传统发展模式,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模式也因组织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变化而亟待改善。由于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共青团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新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的探索成为了当前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探索的必要性,其次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探索相应的建议,研究以实现互联网模式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融合发展,从而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互联网;策略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共青团工作路径探索的必要性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与青年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党带领广大青年充分认识和了解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对广大青年提出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下要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青年一代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其思维方式的培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成为目前青年工作的当务之急,如何面对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路径,从而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组织方式多样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组织机构通过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学习教育过程中留下的足迹进行分析,形成线上群体组织。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学习模式、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根本转变,使他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如今互联网的主力军,带来了海量多样的网络数据,构成了虚拟网络数据体系,通过对这些零散分散化的碎片式学习,将对青年的成长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当前高校共青团的传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共青团发展的需要,尤其当前共青团的工作模式仍局限于线下,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主题活动以及单一教学模式等,导致线下反馈不及时,与学生缺乏互动,使共青团的工作失去原本的意义。当前信息技术在社交平台的广泛普及应用,如QQ、微信等,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社交平台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及时转变传统的组织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关键。

(二)思维方式开放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快捷方便,由于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度高和选择多样化的阶段,对网络信息接受度很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思维方式朝开放化、发散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年学生更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冲击,并且由于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养成期,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筛选,学生通过对负面信息的阅读浏览,极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就信息来源而讲,当代大学生是信息的发布者,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部分人不会去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一些虚假信息疯狂传播,使部分人上当受骗;就信息内容而讲,当代大学生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网络内容传播更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进而促进信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管理方式多元化

当前共青团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是主题演讲和社会实践活动,能极大地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青年学生思想觉悟、实践能力以及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代下共青团管理人员不仅应履行好工作内容与职责,更应充分了解互联网模式的技术优势,使共青团的管理方式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拟组织结构的出现使组织边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虚拟组织中的成员可以不受地域时间范围的影响,根据自己意愿加入到多个组织当中去。当前高校共青团的建设也应在保留原有组织边界的基础上,吸收互联网虚拟组织的优势,推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构建与时俱进的基层共青团组织。此外,在目前高校党员活动中,共青团组织人员没有积极组织党员活动公开化、透明化,相关管理人员及校内人员对党员活动了解较少,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探索

(一)加強网络信息化建设

为了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应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社交平台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强与移动运营商开发相关应用,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符合青年学生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及时反馈,整合优化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平台建设,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借助互联网技术,高校可以分析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乐于接受信息的渠道,利用普及度高的网络平台,合理开发新型模式,打造特色宣传途径,努力提升高校共青团网络信息化水平建设。

此外,高校共青团应注重新型网络平台的建设,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册微博账号,及时发表主题活动等,通过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送,拓宽高校共青团建设的传播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文化,推广优质内容,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为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网络监管制度

为了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加快健全网络监管制度,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基于此,共青团应对各高校的网络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发挥好网络监管的约束作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当前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关注大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促进共青团工作理念的转变,实现对手机和互联网新工作方式的有效構建,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我国应针对在网络环境中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进行相应整改,出台相关法律,高校共青团也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合作交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共青团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应注重共青团队伍建设,正确把握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调整传统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实现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创新引领作用。首先,应注重对团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团干部的大数据素养,掌握相关的互联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处理和解决好共青团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活动平台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加强团干部对相关活动的有效设计和策划,实现共青团工作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保障好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才能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最后,吸引优秀人才纳入队伍建设,鼓励优秀团员参与到共青团建设的决策过程中来,积极开展对团内工作的讨论,让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提升共青团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下,高校共青团作为联系、团结广大青年发展的重要组织,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健全网络监管制度,注重共青团队伍建设,促进共青团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网络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应注重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当前共青团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制度,为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伊荻.高校共青团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62-63.

[2]李士峰.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1):5-9.

[3]许帆扬.新时代新思想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J].学理论,2020(3):119-121.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策略分析互联网+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