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分析财务风险旨在发现经营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其营运管理能力。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成长型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然后提出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1-0071-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加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格局,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更好地形成发展的素养,体现发展的核心要义。企业因此也面临内外部的全新变化趋势,企业若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务必科学拟定发展策略,破解企业发展壁垒,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发展的方向,促进企业能持续健康发展。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利用自身的发展技能,保留财务发展计划,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易产生重利益、忽视风险的问题,企业的内部资本积累跟不上企业的成长速度,易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因此,成长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控制财务风险、如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值得企业深思。
二、成长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成长期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多数的成长期企业在此阶段會采取横向扩张发展战略,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张企业的发展态势,展现企业的发展氛围,凸显企业的发展愿景。在企业中,减少分红政策,将利润转为发展动力,以此提高发展效益。成长期企业在此阶段也可能采取兼并扩张型政策,但是,无论成长型企业采取何种发展战略,雄厚的资金都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发展,才是一切的基础条件。成长型企业在此阶段,盈利能力较强,利润增速明显,融资渠道更加广泛,金融机构也愿为其降低贷款条件,因此,成长期企业易产生大规模举债现象,以负债经营的方式换取利润,这种现象虽然比较容易发展资金,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此种现状,成长期企业易降低资金周转效率,导致成长期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下降,偿债能力减弱,进而产生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
成长期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需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更好地突显价值和能力,展示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获得利润更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或者投资无形资产等,才能更好地将发展的条件扩张,将企业的发展更好地融合在投资的价值中。以XX企业为例,该企业在2018年的研发费用为2410万元,远超过家具行业均值18.5个百分点,同时,该企业过度追求生产规模,将过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属于长期投资,单次投资规模较大,对企业资金平衡产生的压力较大,因此,在扩大产能进行投资和资金流动安排上应做出统筹应对,减少投资风险,更好地稳定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的正向发展。
3.运营风险
成长型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杜绝缺货现象,常常囤积货物,为了保障自己的企业能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大量的库存商品易降低资金流动效率,导致企业运营风险骤然增加,货物无法直接变现,成为了企业的新型的压力。企业库存商品管理能力受限,导致过多的原材料堆积,易导致存货周转速度降低,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与此同时,企业为扩大营销渠道,易采用赊政策略,那么企业的账款回收速度必然降低,过高的赊销金额必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会将企业置于比较危险的境地,很容易出现差错导致企业的发展受损。
4.研发风险
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技术因素、资金因素是其发展的动力支撑,多数的成长型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研发环节,由此导致研发费用过高,人力资源成本快速增加的现象。但是,研发新技术并非一蹴而就的,其研发技术的时间较长,并且资金投入力度较大,成长型企业研发过程中可能遭遇研发失败或者推迟等现象,在研发的过程中出现财务亏损的现象,直接导致企业发生经济损失,产生较大财务风险。
三、成长型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防范筹资风险措施
(1)确定科学筹资规模。成长型企业在开展筹资行为之前,需预测资金习性,以此确定企业所需筹集的资金数量,将企业的发展规制于资本的环节中。资本习性是资金变动和产销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当企业采购生产设备或者厂房时需用到一定数额的资金,该部分资金并不随着企业销量产生变化,该部分资金便是不变资金,当企业采购原材料、支付员工薪资时,该部分资金随着企业产品销量而发生变化,该部分资金就是可变资金。因此,企业可依据资金使用方向的不同,确定合理的筹资比重,将两者更好地融合起来,并且展示企业资金的发展方向,以此降低财务风险。
(2)建立并维持合理的债务结构。成长型企业长期债务还款期限长,利率较高,但是长期债务的优势在于还款压力较小,短期债务的优势在于资金成本较低,但是对成长型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求较高。一般而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因此,短期债务占长期债务比重不得高于25%,高于该比重易产生债务危机,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进步。因此,成长型企业需依据经营特点,合理利用债务结构,提高偿债能力,将企业自身的实力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偿还债务,保证企业的进步提升。
2.防范投资风险措施
(1)设立专人采购固定资产。结合上文分析可知,部分成长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较高,因此,成长型企业需控制固定资产比重,缩小采购权限,将固定资产的采购权限集中到1~2位员工,保证至少一位员工能够做到专职负责固定资产采购,保证采购工作的稳定性;同时,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市场环境的了解,在采购之前做好采购规划并且将各项详细资料进行存档,并且能合理的利用资金进行采购,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再者,需将固定资产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建立固定资产责任制,可以学习财务制作固定资产卡片以及粘贴固定资产信息标签的方式,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将该项资产的使用人员姓名、部门领用时间以粘贴信息标签的方式将信息粘贴于该项资产侧面,并且对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存档,在物品的使用方面有备案,能更好地寻找资产的发展。
对购买的固定资产要加强使用效能分析,建立固定资产产能绩效评价体系,防止固定资产购买闲置或者利用率较低,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维修保养,以使固定资产长期可以维持在一个良好性能状态,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这才能帮助企业能更好地凸显学习的价值,展示企业的发展实力,提升企业的发展效能。
(2)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成长型企业需要加强对投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国家政策信息,这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更加利用好国家的有力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成长型企业在对外投资时,投资方向需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同时,考虑市场机遇、竞争现状、综合实力、技术实力等,以融资成本低、投资金额少、盈利能力高的产业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基建产业等,这些产业都是国家重点扶植产业,更加要关注国家的发展政策,能否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联,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成长型企業对外投资时关注与本企业经营业务相近的产业,以此来控制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发展稳定性。
3.防范运营风险措施
(1)控制赊销比重。成长型企业需建立严格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以此降低应收账款比重。成长型企业需加大力度收集客户信息,并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打分,这也是成长型企业控制应收账款的重要手段。成长型企业通过分析客户报表和分析供应商相关信息,针对性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并按照客户信用等级建立对应的档案,成长型企业可参照5C信用评价法加以分析,从从业年限、注册资本、盈利能力、抵押品价值等方面加以考察,以此提高其评估的准确性。
(2)建立财务预警体系。成长型企业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需涵盖财务环境、采购数据、现金数据、负债数据、以及相关的组织架构,其不仅需包括内部相关的财务数据,还需包括外部法律环境、税务环境等预警信息。例如,成长型企业可设定某个临界值,当企业支出资金接近或高于临界值时,阻止其汇款行为和审批行为,待相关业务领导授权后再继续开展业务。
4.防范研发风险措施
成长型企业需将企业长期战略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向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学习,适当引入大数据技术,以技术、产品、资源为核心,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精准定位市场需求,保证企业的发展内容。这就要求成长型企业研发的产品需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形成特色经营,将自己的特色更好地展示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也就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形成特色品牌,形成个性的需求,发展企业的内部品牌。再者,成长型企业需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以技术优势抢占市场,提高盈利能力,控制财务风险。最后,成长型企业可积极向研发类企业学习,研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但是,一旦技术研发、产品研发获得成功,必然为成长型企业带来丰厚回报,加之未来产业技术科学布局,成长型企业将获得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因此,成长型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需重点提高研发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提升。
四、结语
成长型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其成长能力、发展潜力都具备一定优势,但是成长型企业的抵御财务风险能力较弱,其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成长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易面临应收账款比重高、投资金额大、现金周转率低等问题,因此,应加强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促进成长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容.浅析成长型企业传统财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策略[J].现代商业,2019,(21):185~186.
[2]宋祥盛.成长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9,(16):30+32.
[3]唐传芳.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与研究[J].商,2015,(35):24~24.
[4]隋国婷.成长型企业现金流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伊莉,供职于广州市尚德家居用品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