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

2020-09-29 10:00刘伯洋
当代党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基础性消费

刘伯洋

身兼“六稳”与“六保”之首,就业是缓解疫情冲击必须做好的答卷。面对各种就业挑战,中央、地方、企业、个人,上下齐心、联手行动,展开了一场“稳就业、保就业”的顽强保卫战。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企业来说,维持存量就业人员支出尚有一定压力,大规模实施招聘潜力有限。而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对企业新招聘的人员进行了补贴,但无法有效提升企业主动吸纳人员的意愿。

提高我国居民内部消费水平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我们必须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消费既需要收入,更需要信心。面对已经来临的就业季,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此做好准备。同时,还应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分流就业压力,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成立临时性机构,恢复消费信心

以工代赈而不是直接救济,对维持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有积极意义。提高社会购买力需要提高社会购买意愿,而通过个人努力劳动获得收入,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心理需要,直接救济无法带来尊重和被需要的满足感,积极地消费不仅需要可支配收入,更需要尊严和信心。各地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创立临时性机构,大量吸纳就业人口,解决社会闲置劳动力。

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引导消费。临时机构招聘人员的工资,应以“现金+消费券”的模式进行发放,避免临时性机构成为实施慈善性政策的长期机构,增加政府后期财政压力;二是有效进出。建立和完善政府临时雇用人员进出机制,透明招募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充分发挥失业人口的调剂作用,当企业需要用工时,可以合理进行输送并提供薪酬建议;三是鼓励创业。参加政府临时性雇佣计划的人员,在退出时应给予再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引导劳动力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更新、维护中

政府可以实施短期政策,引导部分就业人员向基层沉淀,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这样能够缓解基层缺少人力资源的状况。同时,要做好退出政策,透明管理,让就业人口“想进去,能出来”,为后期经济好转、劳动力流动奠定基础。对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普及线上教育缺乏的不仅是信息化手段、设施,更需要有理念、有知識、有视野的师资力量,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对于提升区域人口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压力较大的地区、部门,可以探索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合理引导劳动力向林地防护、水资源治理、公共区域巡防等领域流动,集中化解一段时期内失业压力,需要注意避免同工不同酬。

合理扩大基础性学科规模和应用研究,保护科技创新能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危机对高科技基础性学科的研究人才往往损害较大,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科研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对因受到产业冲击导致企业投入减少的领域,应适当扩大基础性研究人员补贴范围,避免人才流失。疫情影响结束后,政府应分阶段退出,以企业投入替换政府投入,做到人才、研究不断档,政府、企业投入进退有据、良性流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力量

可以引导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进入国防力量,科学增加军队非涉密人员的招募。加强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优化我国基础性国防力量,利用军事设施、军事化管理等吸纳、熨平就业周期,凝聚社会力量。

危机中最需要的是信心,政府为就业人口直接提供有效供给,既有助于恢复消费,也可以激励企业主动提高薪酬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而随着我国就业环境的改善,就业率也将成为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下中国海外形象一张良好的名片,可以让世界通过这次疫情充分了解我国的制度优势,优化我国地缘政治环境。

稳就业就是稳经济,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让我们众志成城,变被动为主动,夺取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

(作者单位:重庆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基础性消费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国内消费
黑龙江省县域就业人口受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云南省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特征
新消费ABC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