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能力提升:木创工坊里的“交响曲”

2020-09-29 01:48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城关幼儿园魏帮琴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圆饼木条木工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城关幼儿园 魏帮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的。”而木创活动就是一项既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又能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于是,我们巧用园所空间创设了一个宽松安全、积极互动的环境——木创工坊,让幼儿在木创活动中自由选择、自主创造,不断建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一、多重标准的环境创设

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园开展木创活动的前提,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性,可引导幼儿行为的方式和方向。我们从打造一个原生态的、鼓励幼儿尝试和探索的、确保幼儿活动安全的木创工坊环境入手(见图1)。

图1.木创工坊

1.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在现代化的城市,孩子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架构的空间里,与自然接触的时间少了,自由开放、返璞归真的学习环境也不见了。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将幼儿园三楼转角处的公共区域进行巧妙设计,开辟了一方新天地——木创工坊。在这里,我们借助大自然的原始材料——一个个木桩代替了一张张桌椅,一把把锯子、螺丝刀代替了写字的笔,一块块木头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工具(见图2)。

图2.工具区

2.量体裁衣,确保安全

木工操作是一项严谨且略带危险的活动,如锤子、锯子、钉子这些工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们选择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适合幼儿使用的尺寸,将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在选择螺丝刀与锤子时,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手形,对螺丝的型号以及钉子的大小、长短进行筛选,以便幼儿动手操作,从而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另外,木创工坊的防护区还配备了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这些防护用具按规定摆放于指定地点,便于幼儿随时取放(见图3)。

图3.防护区

二、多元路径的内容建构

木创活动对于没有任何木工经验的教师和孩子来说都是零起点,于是,我们开始深度教研,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深入木创工坊去实地操作。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后,我们探索出了多元路径的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1.跟着幼儿需要走——源自经验兴趣

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进行自然连接,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感兴趣的事物,如孩子们喜欢坦克、滑滑梯等,我们就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自主表达创作。我们发现,基于幼儿兴趣经验基础上的作品造型各异,且每个孩子都乐于分享自己的作品,这让木创活动更显生动鲜活。

2.跟着主题活动走——增益经验提升

木创活动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习活动,它能将健康、艺术、数学和社会等领域的学习融合在一起,所以木创活动应该与我们的主题活动息息相关。比如三月份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了“种树”“太阳花”等木工活动;四月份围绕“马路上”的主题生成了“车”“桥”等木工活动;五月份围绕“幼小衔接”课程引发了“制作时钟”“花样笔筒”等木工活动。将木创活动融合于主题活动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拓展幼儿的认知和感受。

3.跟着木工要求走——巩固经验技能

木创活动是一个连续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我们将活动脉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工具、材料,自主寻找合作伙伴,并根据材料的原有形状完成作品;第二阶段根据主题展开制作,增添不规则材料,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做出目标作品;第三阶段,幼儿自主设计图纸,并根据图纸制作作品。我们按照三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层层深入木创活动,逐步发展幼儿的木工经验技能。

三、聚焦智慧的组织策略

㈠导入环节趣味化

1.创设情景——说孩子喜欢的话

由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将情景教学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幼儿带入真实的场景中,加强幼儿的印象和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植树节当天,我们开展了“种树”的木创活动,活动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木块上画一条波浪线表示“山坡”,然后在山坡上敲钉子表示“种树”(见图4),在钉子上系上绿色的麻绳表示“小树长出了嫩叶”(见图5),鼓励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不断巩固敲钉技能。

2.链接生活——让孩子有话可说

图4.在木块上敲钉——“种树”

图5.在钉子上系麻绳——“小树长出了嫩叶”

图6.设计家乡的“南门桥”

图7.制作“长江大桥”

《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在“造桥”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引导幼儿畅谈生活中的桥,有的孩子说独木桥很窄,有的孩子说天桥有楼梯,还有的孩子说长江大桥很长……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后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见图6、7)。

㈡操作环节自主化

图8.分工——锯

图9.分工——刨

图10.分工——打磨

1.自主选择同伴

木创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合作的契机,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合作能力。比如“坦克”的制作需要有人敲钉、有人锯、有人打磨等,所以幼儿一进入木创工坊,第一时间就寻找自己喜欢的同伴进行组合。为了完成同一个制作目标,他们需要相互商量、配合、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见图8、9、10)。

2.自主选择工具

选择合适的工具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但幼儿的前期经验是空白的,当教师在木创工坊里投放了大小不同的锤子、钉子时,部分幼儿会盲目地、不假思索地去拿工具。但经过一番尝试后,他们一定会慢慢意识到选择工具的重要性——必须先观察、后取拿。

如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一名幼儿拿着一根厚厚的木条问同伴:“这个钉子怎么穿不过去呀?”同组的小伙伴说:“我能钉进去,你看刚刚我钉进去了!”于是幼儿顺着同伴的手看过去,发现同伴的木条薄一点,然后她也去框子里挑了几根薄一点的木条,再试一次,果然成功了(见图11)。

图11.发现木条厚度不同

虽然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谁也没有说出钉子长度和木条厚度的问题,但他们在探索操作中发现了这个秘密,而且在后面木条的选择中自然而然地去挑选薄一点的木条。所以,只要给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他们便会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很多问题。

3.自主探索方法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允许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各种方法,哪怕他们的方法是盲目的,或者有可能导致失败,教师都不会加以阻止,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些尝试的背后都蕴藏着学习机会。

如“制作滑滑梯”活动中有制作楼梯的环节,幼儿大多选择了比较松软的圆饼联结,第一个圆饼与第二个圆饼联结时很方便,不需要什么技巧,只用锤子敲钉就行;到第三、四个圆饼联结时,就出现了支撑点、垂直面找不到的问题,孩子们有劲使不上;于是,他们调整思路,把已经钉好的圆饼移到操作台外,再敲击第三、四个圆饼使其受力,但在敲击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操作困难的问题(见图12);他们又一次调整思路,将联结好的圆饼整个翻过来,把需要被联结的圆饼放在最下面,形成新的敲钉经验(见图13)。

图12.将圆饼移到操作台外

图13.将联结好的圆饼翻过来

㈢评价方式互动化

1.教师评价——换个角度发现美

《指南》中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因此,我们在评价作品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和判断。如在“快乐的我”木创活动中,有个孩子在自己胸前画了一大块黑黑的东西,一眼看上去并不符合成人的审美,但我没有直接评价这个作品,而是问:“这一块黑黑的是什么呀?”只见他骄傲地回答:“我长大了要做警察,这是我胸前的徽章!”听完孩子的话,我一边庆幸刚刚自己的“冷静”,一边感叹:“你的徽章可真神奇啊!”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作品,你一定会发现另一种美!

2.幼儿互评——集思广益创造美

每个幼儿的眼光都不同,木创作品能让教师作出评价,同样,在同伴的眼中又有不同的评价,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在“造车”活动结束后,有个孩子提问:“老师,为什么我的车子站不稳?”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并评价作品。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有的车子站得很稳,有的车子站不稳;再继续观察,另一名幼儿发现“因为车子两边的轮子大小不一样,所以站不稳”。在后来的“造桥”活动中,幼儿就会进行经验迁移——在寻找桥墩的材料时有意去找形状、高度都相同的木块,这样桥就能稳稳地站立了。因此,让幼儿积极参与评价,他们便能在互相欣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评价更加真实有效,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敲敲钉钉是孩子们的天性。木工坊里的“交响曲”仍在继续,我们的木创活动探索之路也在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圆饼木条木工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考考你的逻辑思维
演算:圆饼走到底
宇航员到火星3年吃什么?
黄木工
黄木工
木条餐具柜
中秋吃月饼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