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照之谜

2020-09-28 07:03王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宋徽宗

王赟

摘 要: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圆形火照声名显赫,但学术界名家对此件火照的真伪各持己见。文章从器身铭文入手,通过历史考证和逻辑推理,带读者酣畅淋漓穿越至900多年前的大宋王朝。

关键词:火照;将作监;萧服;宋徽宗;天青釉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瓷器,其承自陶,又有别于陶。瓷的蜕变首因就是烧制温度的改变。

新石器时代,陶器是在露天的环境中烧制的。将陶胚晒干后置于篝火中,或覆以草灰泥浆,烧制温度只能达到800摄氏度。陶窑的出现使烧制的温度不断提升。东汉时期,广东、浙江地区先后出现新型的“龙窑”,窑内温度提升至1200摄氏度以上,坯胎终于可以充分烧结并瓷化了。可见,准确掌握窑内火候对于成功烧制瓷器是至关重要的。而“火照”就是“温度计”,也称“照子”“火标”“试片”等。

据《陶记》记载:“火事将毕,器不可度,探坯窑眼,以验生熟,则有‘火照。”清朝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曾记载:“盖坯器入窑,火候生熟究不可定,因取破坯一大片,中挖一圆孔,置窑眼内,用钩探验生熟。若坯片孔内皆熟,则窑渐陶成,然后可歇火。”火照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利用残缺瓷胚制作的,上端涂釉,留有圆孔,多片插入匣缽后放于窑膛;也有的制成碗形、管状等形状(图1)。窑工每烧一窑都要用火照验证数次,以实时判断窑内温度或釉的成色。按这个用途描述,它的使命从被勾出查验完毕之后就结束了。

但在大英博物馆的汝窑藏品中,偏偏有这么一件颜值极高的环形火照,正面环形阴刻“大观元年岁次丁亥三月望日将作少监监设汝州瓷窑务萧服视合青泑初试火照”,背面有支钉痕(图2)。根据这33个字的描述,该件火照是声名显赫的“命烧”汝窑。

当前,学术界持有该件火照为伪品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余光仁就在《评注〈饮流斋说瓷〉》的“款识的辨伪”一节中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第一,火照为三角形试烧器,遍观全国未有环状;第二,将朝廷督窑大员的名字刻在一块试火候的边角料上去烧的行为从未有之,在古代是大不敬的,因而判定其为赝品。但这个论据似乎又有点牵强。其一,环状火照早就已经出现,只是其规整程度不一而已;其二,铭文上的萧服,当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将作监次官。如果这都属于大不敬,那么把皇帝题词和国祚年号放在炉子里烧又要该当何罪呢?

我们还是先回到这件火照的本身,了解这段环形铭文背后的故事。“大观元年岁次丁亥三月望日”,其中大观元年为1107年,前一年为崇宁五年(1106),这时宋徽宗赵佶24岁,登基满6年,这一年正月有彗星出现,宋徽宗急忙召集学士、术士商议如何应对。众人遂懿美徽宗,应改元大观,引《易》书中“大观在上”之语。徽宗遂改崇宁六年(1107)为大观元年。

其实,因前朝党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元符三年(1100),赵佶登基后不久就强烈表达了想要通过重塑礼仪制度来推进社会长治久安的愿望。崇宁元年(1102),徽宗下诏,提出“王者政治之端,咸以礼乐为急……详求历代礼乐沿革,酌今之宜,修为典训,以贻永世”。并到处访求古礼器,更专门置“议礼局”,从组织机构上支持后来叫作《政和五礼新仪》的编修工作。

将作监,是中央事务机关,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和土木工匠造作之事。下属有著名的“修内司”“八作司”“辨材储积”诸部(如竹木务、事材场、退材场、窑务、丹粉)等。因此,作为将作监副职(少监)的萧服去汝州瓷窑视察窑务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举。

萧服,字昭甫,江西庐陵人。据《宋史列传·卷一百零七》和《监察御史萧公墓志铭》考证,萧公考中进士后,曾任安徽望江等多地知县,治理以教化为本。萧公敏锐地把握和响应了宋徽宗的要求,遍访古迹,居然在辖区内考证出《二十四孝》中晋人王祥卧冰池和三国东吴孟宗泣笋台之地。之后在当地筑亭立碑,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其治下有朱氏女被感化,竟持刀刲股以愈母疾,人人传颂,以为是治化所致。

除了具有教化的本领外,萧公的断案能力也很突出。据说他曾通过发现嫌疑人刀鞘与刀不合这一细微之处辨出冤案。

另外,萧公还德才兼备,所行之事又完全契合当朝的倡导,七品的萧服被恩赐五品服,又被少帝平调召至身边任将作监副职。

在接下来更多次的入对时事中,萧公旁征博引,借古谏今,非常受宋徽宗的器重,谓其有诤臣风。很快他就擢其为监察御史,并于崇宁五年(1106)被命作《崇宁备官记》(图3)。

现在回到火照上的铭文中,说崇宁六年(1107)三月十五日(三月望日),萧公被委任前往河南监汝州瓷窑务并检查新的釉料效果,可能吗?很显然,萧公任将作少监在先,任监察御史在后。最晚在崇宁五年(1106),他已经被派去新部门写《崇宁备官记》了,怎么可能转头又被派去河南做回将作监的事呢。这应为后人不知萧公履历变化年代和具体细节,应该是杜撰出来的,并将萧公在将作监少监任上去视察的经历附会在了汝窑天青釉诞生的这件大事上,伪制火照以蒙混图利,谁知弄巧成拙。

这种通过履历逻辑来判定事件真伪的方法无独有偶,唐史专家黄永年教授根据武士彟的任职经历,推翻了郭沫若定四川广元为武则天出生地一案,二者如出一辙。

再观察研究一下“视合青泑(釉)初试火照”。按现在的公论,宋徽宗赵佶因崇尚青色而“命汝州造青器”的观点已经得到公认,最具代表性的稀世珍品——汝窑天青釉应出自宋徽宗在位的大观、政和年内。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在宋朝廷倡导重建礼仪制度、移风易俗、礼及庶人的大环境下,其他任何一位督窑官的嗅觉即使不如萧公般敏锐,但也应该不会在大观元年使用残破的器坯,来充作给皇帝烧制新釉的火照吧——或许他还得将这次试烧用过的火照与横空出世的天青釉汝瓷一并带回去,将它们呈现在酷爱艺术的宋徽宗案前。究竟当时盛况之下的火照实物为何,谁知道呢?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2006.

[2]许之衡.饮流斋说瓷[M].余光仁,注.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黄永年.唐史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猜你喜欢
宋徽宗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宋徽宗首创艺考
宋钦宗:上位全靠“神助攻”
宋徽宗:人生错位的悲剧
皇帝的小礼物
宋徽宗的密码
宋徽宗作品中的道教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