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作品中的道教之韵

2017-04-20 20:43郭琪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宋徽宗书法绘画

郭琪

【摘要】北宋皇帝宋徽宗,生于帝王之家的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终日沉迷于道教之中,荒于国事,最终致使北宋的灭亡。但与此同时,道教教义却在其作品当中呈现的淋漓尽致。本文简单介绍了宋徽宗及其在书法、绘画上的成就,选取了宋徽宗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道教之韵。

【关键词】宋徽宗;书法;绘画;道教之韵

千古画帝宋徽宗,终其一生沉溺于宫廷艺术,他的书法、绘画技艺堪称一绝,将宋朝宫廷艺术推向巅峰。才华横溢的才子,奈何生在帝王家。对于宋徽宗赵佶,人们看法各异,从政治角度来说,人们认为他是个失职的帝王,大量精力消耗在艺术创作上,导致了对国家管理的疏忽,最终北宋在女真的铁蹄下崩溃,使北宋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学界对宋徽宗的艺术推崇至极,认为他“冠绝古今之美,一字一画足以抵消江山恨” “不仅是中国书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也是贡献最多的书画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一些是单纯的艺术上的创作,而另一些则带有政治目的,宋徽宗将国家的兴盛与繁荣的希冀寄托在艺术作品当中,希望作品中的好兆头能够使统治长安。这种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慰藉的行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宗教的信仰。而宋徽宗选择的正是道教。他称自己为“道君皇帝”,并在社会上掀起尊崇道教的浪潮,大大提升了道教的地位及影响力。宋徽宗沉溺于道术之中,道教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位一国之君,他的作品当中自然而然的带有道教观念的影子。

一.宋徽宗

1.艺术天才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 ,宋朝第8个皇帝。在位期间,任用奸臣,政治腐败,导致民间起义不断,社会民不聊生。靖康元年,金军攻破都城汴京,北宋灭亡。金人将宋徽宗与其子钦宗掳至北上,后将他们迁到五国城囚禁,最终徽宗因不堪忍受精神折磨死于五国城,终年54岁。终其一生,宋徽宗在皇帝这个职业上并没有实现任何的成就。“选错行”了的宋徽宗,虽然政治上混的一败涂地,但其在艺术领域所绽放的光芒,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掩盖的。

宋徽宗在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书法。说到宋徽宗,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其独创的“瘦金体”。宋徽宗时期的宋朝,艺术氛围浓厚,彼时的艺术界,大师辈出,群星璀璨。宋徽宗从小也一直不断的接受艺术的熏陶,徽宗早年间师从于薛稷、黄庭坚,习作期间不断汲取其他大师的手作特色,“汲取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瘦金体”的风格。“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这种书体,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人们常说,见字如见人,宋徽宗的“瘦金体”,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其本身的个性特征以及独有的艺术本质,上天所眷顾的艺术细胞,独特的成长背景,前所未有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艺术史上最璀璨的星——宋徽宗。“天时地利人和”,宋徽宗的“瘦金体”独步天下,为后世所仰望。

宋徽宗另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他的绘画,其中以花鸟画最为突出,《瑞鹤图》《芙蓉锦鸡图》《桃竹黄莺图》等是其代表作。《画继》记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 “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这种对徽宗花鸟画的极致推崇,在现存文献中屡见不鲜。流传至今的徽宗的佳作,极佳的展现了徽宗独到的艺术创造性。其画作当中对物象独到的安排处理,对理想化艺术境界的追求,其技法的“魔术般的诱惑力” ,使徽宗画作水平达到了成熟的艺术高度,并大力推动了后世花鸟画的飞速发展。

《瑞鹤图》,宋徽宗

2.道君皇帝宋徽宗

相比于艺术上的辉煌,宋徽宗在政治上则极其昏庸无能。养尊处优的环境使其日日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宋徽宗统治期间的北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在内的朝廷中,宋哲宗朝遗留下来的党争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消耗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另外徽宗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奸臣把持朝政,引起朝廷的连年动荡;在内的民间,宋徽宗大兴土木,强行收取税赋,致使民不聊生,大小起义不断,社会会矛盾尖锐;在外,宋军腐败,战斗力低下,抗击金兵连连失利,致使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在此困境当中,注定皇帝命却没皇帝心的宋徽宗,为了巩固统治开始了对宗教的崇拜,企图以宗教的神力来维持北宋的统治。他选择了道教。他称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并将道教推崇到国教的地位。另外在国家财政贫匮的情形下,徽宗大兴土木,大肆建设道教教館,民众对此怨声载道。他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并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教历史,访求道经,编修《道藏》和《仙史》 。宋徽宗不遗余力地崇信道教,希冀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但是国家的长治久安,民众的安居乐业是需要统治者韬光养晦,真抓实干的,虚无的教义即使安抚了统治者的心,也安抚不了民众的心,阻挡不了金兵南下的铁蹄。终于北宋灭于徽宗之手,徽宗亦被金人掳去,成为阶下囚。宋徽宗的一生都在道教中寻寻觅觅,其对“术”的追求远远超过对“道”的探索,徽宗更多的是寻求精神寄托、为心所向,这种寻求归属感的探求,在其作品中亦有所呈现。

二.徽宗作品中的道教之韵

1.书法

宋徽宗痴迷于道教,道家的思想与观念毋庸置疑的影响了徽宗的书法创作。

一笔一划,一勾一撇之间,或明显,或含蓄的流露着道家的情怀与韵味。西汉文学家杨雄说过“书,心画也”,徽宗的书法正是其内心最真实的反映,亦是对其内心寻求道教解脱的心态的最真实的表达。

《秾芳诗帖》,宋徽宗

宋徽宗的《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枯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这句很好的概括了徽宗“瘦金体”的艺术风格。诗贴中的字体,下笔遒劲有力,虽飘逸自然但绝无虚空漂浮之感,用笔匀称,字体结构搭配合理,寥寥数笔,已使字里行间中充满了道家的神韵: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万事万物宜顺应自然,不应刻意的去强求,徽宗字体落笔自然,无刻意的顿捺,无浮夸的修饰,两行字体疏密有致,既各自独立又完美构成一体,充分体现出徽宗“道法自然”的书写心迹;道家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万事万物应“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徽宗字体朴实无华,并无鲜艳妖冶之感,自然的下笔,自然的收笔,通篇充满着徽宗纯净朴实的道家心境,另外,整首诗描绘出的意境恬淡自然,“浓艳的花傍著翠绿的叶,灿灿然开满庭院。清晨沾了露珠的花朵,娇羞如醉,黄昏的霞光照得它似乎要融化在晚风中。这样美的景致画家也难描绘,因为这是造化的鬼斧神工。但愿能做一只迷失在香径中的蝶儿,自在地随晚风翩翩起舞。”“清静之道,自然之道”,简洁的字体蕴含着超脱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已然跃于纸上;字体加上画面,《秾芳诗帖》通篇有一丝凄凉之感,此时的徽宗正面临政权的不稳,民心的背离以及国家的安全危机,其无以疏聊的内心在道教教义中寻找到了慰藉,此时应是徽宗最沉迷道教之际,道家所推崇的极致的自由,对情感的自然的抒发,以及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在此时非常之际徽宗的书法作品当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徽宗本身的道家情怀——从世俗中解脱——亦洋溢于外;道家主张“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逍遥了大半辈子的徽宗,其书法有意无意之间就呈现出逍遥飘逸之感,徽宗40多岁写就《秾芳诗帖》,虽已人至中年,但字里行间仍充溢着徽宗灵魂深处与生俱来的洒脱与不羁,这种“不羁”与道家的“不羁”的融汇冲和,使徽宗找到了灵魂寄托,这种寄托体现在书法上,呈现的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旷绝千古的经典之作。

《秾芳诗帖》是徽宗楷书的代表作,而徽宗的草书亦堪称经典。肆意狂放,灵动飘逸,神韵相融,变幻莫测。其经典当属《草书千字文》。当代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曾评价道:“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充满生命力的草书千字文,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自然灵动,气势非凡。该作品也是徽宗40多岁所作,徽宗对道家超凡脱俗,超脱尘世道义的深入研究与体会,将自己内心无心政治,意欲出世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该作品亦充满了道教之韵。

《草书千字文》,宋徽宗

2.绘画

天生皇帝命的宋徽宗,虽无心政治,但作为一国之君,政治上的职责还是要履行。其所谓的“政绩”就是他希冀能够带来好运的众多的画作。其中尤以花鸟画居多,以能带来祥瑞的自然之物为主。在信奉道教的徽宗眼中,吉祥的画作能够巩固他的统治,能够将和平兴盛繁荣昌盛带到他的国度,是他政治上治理国家,管理民众的有效手段。因此徽宗又如同对道教的迷恋般大肆寻找他认为能够给他带来祥瑞之物,并不断的将它们画入画作当中,日积月累,他认为祥运亦会日益亨通。徽宗和大臣们沉浸在日益上升的“国运”当中无法自拔,企图以区区画作救民众与水火之中,救国家于危难之际,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这再次体现了徽宗的昏庸无能,以及其对道教教义理解的错误与偏颇。但从艺术角度来看,倾全国之力开展研究花鸟画,极大的推动了其艺术本身造诣的极致发展。

宋徽宗不仅推动了北宋文化艺术的发展,还将画家的地位推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徽宗时期,宫廷成立了“宣和画院”,画院的规章与制度十分健全,课程种类繁多并十分精细,画家的地位接近于文官平起平坐,而且考试十分严格,宋徽宗每次都会亲自命题进行考察。徽宗十分看重画家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非常扎实的文笔画工,而且对意境的理解与追求能力的要求也十分的高。因为道教的美学思想,主张“无为”以及“自然美”:即不追求妩媚之美,以自然美为大美,以“返朴归真、真纯不羁、率性而为”为准则,既要讲究法度、追求传神,更要侧重抒情和写趣,多倾向幽微简远之情调,以取意象神韵之所到,在绘画风格上则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价值取向,在审美情趣上追求的是自然素朴之美和潇洒淡远之风尚,以求得自我生命的自由发挥和发展,使之获得精神领域的自由美。沉溺于道教的徽宗,无疑在对绘画境界以及意象的追求当中有意无意的体现出道教的教义思想。徽宗经常用古人的诗句来当作考题,比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自然而然地就会在画作中描绘有大山和古寺,技艺稍精湛的会从“藏”字入手,通过对色彩、用笔等技法的使用,意要突出寺庙之于深山的隐秘之感。而众所周知的是,最终的第一名的画作当中,作者除了画了一个和尚在山中挑水,并没有对所谓的深山、古寺做任何的泼墨,这一点十分的精绝,作者通过对意境的描绘,为观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创意无穷,不禁叫人拍手叫好。其他的题目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第一名的画作中画者没有直白的呈现“踏花”的场景,而只单单画了一个人骑马,马蹄周围有蝴蝶在萦绕,亦叫人拍手称绝。徽宗对画作意境的重视,不仅使其画作充满了道教之韵,而且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画的发展。

《芙蓉锦鸡图》宋徽宗

三.结语

1127年,金军攻破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徽宗连同他的儿子以及其他臣属被金軍一起掳走,后被迁到五国城囚禁。徽宗一路备受凌辱,“靖康之变”每每都为后世所嗟叹。徽宗心心念念的道教之道,毁掉的不仅是北宋王朝,更是那无法修复的延绵上千年的中国的灿烂的文化以及不断摸索出的严谨辉煌的制度,金人的铁蹄将一切毁之殆尽,随后的南宋的灭亡将一切付之东流。徽宗的昏庸成为了催化剂,这是无论画多少画作都无法挽回的中华民族之痛。

徽宗在北行的途中,忽见杏花盛开如火,百感交集的他写下了如泣如诉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徽宗于1135年死于五国城。道教神仙没有拯救北宋,更何况徽宗自己。

参考文献:

[1]《宋徽宗:一字一画足以抵消江山恨》,网易艺术,2016年2月16日

[2]《宋徽宗:明明是个艺术家,却偏偏做了皇帝》,文化人儿,流行社,2016年9月27日

[3]宋徽宗,宋史,卷十九--卷二十二

[4]《宋赵佶书法欣赏》,爱雅阁,2014年2月27日

[5]《宋徽宗赵佶的文化成就》,宋代,风云际会2009,2012年1月20日

[6]《他是亡国之君,却一手开创中国千年的美学盛世》,德维,慢书房,2016年4月9日

[7]《瑞鹤图》,百度图片

[8]《中国历史上最崇信道教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历史之家,2016年9月13日

[9]《秾芳诗帖》宋徽宗,大雅堂,2015年1月16日

[10]《秾芳诗帖》,拾贝轩,2015年10月21日

[11]《宋徽宗书法作品中的道教底蕴》,沈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1级博士研究生论文

[12]《道教绘画艺术》,中国道教,2016年5月11日

[13]《宋徽宗传世花鸟画欣赏》,海明山水,2016年6月27日

[14]《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梁海明等著,宋词三百首(2009年4月第二版),远山出版社,2009-05

猜你喜欢
宋徽宗书法绘画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皇帝的小礼物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