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锡辉
摘 要: 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必须准确理解习近平关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理解的前提是语境还原,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包括文本语境、历史语境、实践语境;理解的关键是距离诠释,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利于实现开启式的理解,即时间距离与伟大斗争内涵的与时俱进、空间距离与伟大斗争范围的全面统筹、理解者之间的距离与伟大斗争主体的能力提升,分别解决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问题;理解的价值在于历史的意义承续给现在的前见,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关键词: 伟大斗争;出场语境;距离诠释;意义创生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9-0004-07
斗争,具有最为广泛的代表性,属于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将伟大斗争上升为全党的思想指南。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爭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表明推进伟大斗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习近平强调:“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1]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是当下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
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要最大限度尊重原意,在文本语境、历史语境及实践语境中挖掘其主观精神及实践经验,将视域融合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结合,真实展现出场语境。
(一)文本语境: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命题
“斗争”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命题。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马克思恩格斯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揭示自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充斥着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斗争,昭示阶级斗争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形态演进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着重阐释了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之间的关系,他们毫不避讳地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尔后,马克思恩格斯更加明确地要求保持斗争精神,敢于同一切不平等的现象作斗争,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说明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品质,是最鲜明的精神底色,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所在。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斗争主要内涵 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所处时代的斗争主要内涵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运用斗争的思维和方式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如何认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斗争。列宁认为,随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阶级斗争依然要进行,但斗争的进行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意味着“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 阶级斗争并不消失, 只是采取了别的形式”[3],斗争应当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灵活转变斗争方式。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斗争的文本中可以总结出,世界发展永无止境,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永无止境,斗争实践也永无止境。
(二)历史语境:斗争是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经验总结
历史是重新确认自我身份的载体,正如英国著名社会评论家乔治·奥威尔所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4]历史是沟通过往和现在的桥梁,将伟大斗争重要论述进行历史还原,可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
党的历史上,“伟大斗争”的提出最早可以溯源至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判断,从现在开始至未来五十年或者是一百年里,世界社会制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要求“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5]。从此,我们党便开启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斗争历程。在我们党的语境里,斗争指的是思想意志层面保持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行动层面批判、克服、解决一切不平等或不适宜的行为,让积极、正义的斗争成为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近百年来,我们党秉持着这种理念并加以实践。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淬炼自身,提高党的组织能力,把“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为“钢铁长城”。经过28年的斗争,结束了中国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此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旧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作斗争,建立了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中国社会形态为之一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制约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作斗争,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繁荣了国民经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锐意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努力回答“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党的近百年历史经验表明,伟大斗争的进行与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永不懈怠地推进伟大斗争。
(三)实践语境:斗争是习近平对亲身经历的深刻体会
实践还原指的是在文本还原和历史还原基础上,再进一步追溯作者主观精神的产生过程。“作者个人的意志、情感 、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必然与理性因素一起 ,影响作者主观意图的形成。”[8]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是建立在习近平个人实践基础上所得出的心理体会。因此,理解习近平个人的实践历程至关重要。
习近平对斗争的认识始于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当时,年仅16岁的习近平只身一人前往梁家河,他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支部书记,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善于同一切艰难险阻作斗争,带领人民群众抓生产、谋发展,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梁家河,两次说起了当年“受苦”的事,他风趣地说道“说一个人好苦,就是说他劳动好”[9]。正是在与这些苦难的斗争中,铸就了习近平坚强勇毅的品质。1982年习近平先后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加深了对斗争的理解。上任伊始,他谈到,共产党人“在歪风邪气面前要敢于扶正祛邪”[10]1,表明了其推进斗争的决心。
习近平对斗争的认识形成于主政地方。1984年11月29日,习近平发表了《深化改革要在思想上“五破五立”》,即破除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适当分开的观念、破除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的观点、破除社会主义就是要绝对平均的观念、破除社会主义经济越纯越好观点、破除年轻干部缺乏经验和知识分子不可重用观点。“五破五立”与斗争的对立统一相契合,是习近平善于斗争的鲜明体现。斗争“使思想‘死变‘活、‘旧变‘新,又一次获得大解放”[10]175。习近平以踏实肯干的精神,逐步从县委书记成长为省委书记,对斗争也有了系统认识。2003年6月16日,他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马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11]2。共产党的干部要在与困难的斗争中学本事、长才干。2005年6月20日,习近平概括浙江发展经验时指出:“从不畏难,这是我们不断前进、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11]145从习近平主政地方时关于斗争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将斗争哲学运用并发扬光大,使斗争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对斗争的深刻认识丰富于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意指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党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继续推进伟大斗争,在斗争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习近平在“7·26”讲话中要求“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12],伟大斗争位列四个伟大之首,凸显了伟大斗争作为一种思想意志和行动指南贯穿于其它三个伟大之中,统揽新时代四个伟大实践。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調要锲而不舍推进伟大斗争,把伟大斗争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式。2019年9月3日,习近平详细论述了斗争意志、斗争本领、斗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提供了方法论遵循,深化了对伟大斗争的认识。
从梁家河的下放知青,到领导全党全国的最高领袖,习近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斗争的内涵、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习近平看来,斗争是共产党人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改造世界的坚定意志,是造福人民的巨大动力。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进行伟大斗争。
二、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距离诠释
对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理解还应当看到文本、历史、心理与现实存在距离,这种距离不能简单地视为制约真正理解论述意图的因素。反之,因为存在距离,开启我们用“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13]来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以时间距离解决斗争长期性问题、以空间距离解决斗争复杂性问题、以理解者之间的距离解决斗争艰巨性问题。
(一)时间距离:伟大斗争内涵的与时俱进
时间距离一直是西方诠释学史上的重要议题,著名诠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时间距离不再是消极因素制约真正的理解,而是将时间距离视为理解的基本前提。他写道:“时间距离不是一个张着大口的鸿沟,而是由习俗和传统的连续性所填满,正是由于这种连续性,一切传承物才向我们呈现出来。”[14]404时间距离的客观存在促成了文本与理解之间的互动。
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是一个持续性的历史状态,必须立足当下重新理解,与时俱进地丰富伟大斗争重要论述内涵,使其能指引现实斗争的开展。我们党的斗争历史主线是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同的历史时期,斗争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主要内涵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主要内涵是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新时期,斗争的内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斗争内涵主要是应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挑战。从斗争内涵的演变可以看出,必须与时俱进地丰富斗争内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是伟大斗争内涵与时俱进的出发点。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1]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吹响了冲锋集结号,要求进行坚决的斗争,让斗争的内涵能充分体现社会主要矛盾变迁的诉求。另外,党的政治路线是伟大斗争内涵与时俱进的着力点。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生动体现,直接决定了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行动路线。换言之,党的政治路线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纲领,推进伟大斗争要将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作为着力点。因此,伟大斗争内涵的与时俱进势必要反映出党的政治路线的具体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和体现党的政治路线要求,是推进伟大斗争内涵与时俱进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党的政治路线的确立正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社会主要矛盾是出发点,要求伟大斗争内涵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而与时俱进;党的政治路线是着力点,要求伟大斗争内涵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具体要求而与时俱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和党的政治路线的具体要求共同推进伟大斗争内涵的与时俱进。
历史上,我们党总是能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斗争形式、斗争任务、斗争重点因时而变,绽放出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理论光芒。正因为如此,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才能获得持续性的生机活力。
(二)空间距离:伟大斗争范围的全面统筹
时间距离是由传统和习俗构成的,不仅具备时间的间断性,也具备时间的延续性,是辩证统一的,以此方法推理空间距离同样适用。伟大斗争重要论述蕴含着空间距离,因为伟大斗争绝非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要正确认识其内在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将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空间距离视为新的理解增长点。习近平认为,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树立宽广的国际视野,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形成强大合力。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需要推进伟大斗争。“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多极化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新趋势,“一超多强”反映了这种力量的对比。当前,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主题,但是世界已经悄然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在国际舞台角逐。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要求我们进行伟大斗争,以伟大斗争赢得发展良机。习近平之所以作出重要论断,是有着深厚依据的。习近平曾强调,“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15],要求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国际秩序和我国周边环境之间的不确定性,做好相应的斗争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验证了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科学性。持续的中美贸易争端说明美国并非其标榜的自由贸易的捍卫者,而是彻头彻尾搞贸易保护主义,将“美国优先”凌驾于世界贸易公平原则之上,严重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习近平指出,以前西方国家被认为是自由贸易的推动者,“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16]。通过斗争,改变不平等不合理的规则,重构良好的国际秩序。
防范化解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需要推进伟大斗争,要通过斗争将各种危机化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其一,统筹推进国内伟大斗争最为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矛盾分析法启示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所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所在。“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一条根本原则。统筹推进国内伟大斗争要敢于同弱化、虚化、边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内在要求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贫穷落后国家逐渐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制度才是真正适合中国的科学制度。统筹推进国内伟大斗争要敢于同质疑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确保国家根本制度得到巩固完善。其二,统筹推进国内伟大斗争要涵盖各重点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17]9要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压实“两个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同弱化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全面提升党领导伟大斗争的能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18]要继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机制,强化反腐败监督,把高压惩治、制度保障、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反腐败合力。习近平认为:“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19]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能有丝毫退让的余地,要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任何时刻都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习近平要求:“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20]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推进其他领域的斗争。新时代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复杂多变,要一如既往地推进伟大斗争。
(三)理解者之间的距离:伟大斗争主体的能力提升
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会对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产生一定的阻碍,应当提升克服理解障碍的能力,即提升人民群众理解能力。人民群众的理解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完整准确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需准确把握理解者之间的距离,再据之找到相应的方法,使理解者之间的距离成为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优势所在。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从本质而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党居于领导地位,人民群众居于主体地位,解决理解者之间存在的距离问题有利于使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深入人民群众的心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提升伟大斗争主体的能力。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1]物质力量的彰显是以理论为人民群众掌握为前提的。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作为政治话语,必须转化为生活话语,与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帮助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换言之,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若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就不可能拥有旺盛生命力。从理论逻辑看,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作为对实践的科学总结,必定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飞跃;从实践逻辑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伟大斗争重要论述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验证。现实中,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往往忽略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未能看清理解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致使理解不彻底或理解有偏差的现象出现,影响了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物质力量的彰显。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推进伟大斗争亦是如此。如前所述,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涉及面很广,斗争的任务很多,斗争的任务很艰巨,然而,伟大斗争的着眼点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党和国家要组织专业化的宣传队伍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宣传阐释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及重大意义,特别是要将理论宣传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立足于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来阐释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教育人民群众应当如何具体推进伟大斗争,用伟大斗争引领人民群众的实践。另一方面,要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伟大斗争的各领域之中。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是以战略思维指明斗争的方向,必须将其逐一落到实处。因此,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要号召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在具体的斗争中锻炼人民群众的能力,实现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与人民群众自觉推进的伟大斗争有机互动。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文本中可见,习近平眼中的伟大斗争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持续推进的进程,只有人民群众真正领悟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提升伟大斗争能力,方可激发伟大斗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三、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意义创生
“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和历史理解的实在。”[14]407-408一切的理解中,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历史对当下总是起着惊人的作用。
(一)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质。伟大斗争是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内在要求同管党治党不力的现象作斗争。伟大斗争重要论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分篇幅很大,习近平要求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与腐败作斗争,重塑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究其根本,党要想领导好新时代的伟大斗争,首先应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若党无法完成自我革命,就不可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也会随之东流。所以,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使党成为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具体而言,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从三个方面开辟了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其一,明确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价值。习近平用“根本保证”界定其价值所在,因为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伟大斗争的基础,以自我革命把党锻造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之后,党才有能力统筹领导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可见,党的自我革命与推进伟大斗争是相辅相成的,推进伟大斗争需要党的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为推进伟大斗争提供根本保证。其二,明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遵循。习近平认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17]12。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优势所在,也是伟大斗争的实践指向,与弱化先进性和损害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其三,明确了党的自我革命的进路演绎。从内外部视角来看,党的自我革命属于推进伟大斗争的内部视角,伟大社会革命是推进伟大斗争的外部视角,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伟大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目标指引。伟大斗争的内外部视角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党的自我革命拓宽了新的视角,将党的自我革命置于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之中,更具意义。一言以蔽之,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为党的自我革命明确了重大价值、基本遵循和进路演绎,从宏大的斗争格局开辟了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
(二)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人民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来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用实际行动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事物内部矛盾是在斗争中实现的,启示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推进伟大斗争,克服艰难险阻,解决事物内部矛盾。习近平深刻认识到伟大斗争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显现,人民群众不再简单地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而是更加渴望美好生活,这些问题都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挑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究竟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伟大斗争。我们党所提倡的斗争并非庸俗的同其他组织、个人或群体进行利益斗争,而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斗争,斗争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武器。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是一种思想指南,指引着经济建设通过斗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方面,通过斗争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释放出强大的治理效能;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斗争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社会建设方面,通过斗争有助于建构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处理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生态建设方面,通过斗争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格局,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更多,要坚持以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为指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破除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更大辉煌。
(三)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日益激烈。如今,国际秩序进入了一个拐点:旧秩序存在诸多问题,新的国际秩序呼之欲出。习近平强调,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要推进伟大斗争,看清斗争的尖锐性,在斗争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斗争,是“破”与“立”的统一体,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塑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破”指的是敢于同不平等贸易秩序作斗争。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贸易全球化的领头羊,现在却沦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推行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罔顾国际贸易秩序,肆意挑起贸易争端,极大破坏了贸易事业发展,必须坚决同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改变不合理的经济贸易秩序。敢于同地缘政治争端作斗争。大国主义、强权政治是地缘政治争端背后的重要因素,必须与此斗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团结。此外,敢于同宗教激进主义、恐怖主义等作斗争,坚决遏制不安定因素。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也是斗争的“立”意所在。显然,以邻为壑不是正确的选择,人类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诚如习近平所言:“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2]各国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超越冲突分歧,走向对话合作,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推进伟大斗争的“破”是“立”的重要手段,“立”是“破”的价值意蕴,“立”的要义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重塑新的国际秩序。
总而言之,习近平关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完整准确理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需要将其置于原初语境理解,真正领会其意图所在。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与现实存在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理解者之间的距离为理解既带来阻碍,也带来新的契机和要求,实现了理解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伟大斗争重要论述作为历史的实在和历史的理解实在的统一体,指明理解的价值以此在为本,从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三个层面来承续效果历史。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应当结合所处的时空方位进行话语诠释,赋予伟大斗争重要论述源源不断的理解动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19.
[3]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 275.
[4]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M].沈京会,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 265.
[5]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 302 .
[6]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 76.
[8]彭启福.“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J].学术月刊,2007(8) ∶ 12-19.
[9]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 31.
[10]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11]习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7-07-28(01).
[13]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533.
[14]伽达默尔.诠释学Ⅰ: 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 442.
[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301.
[1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8]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 186.
[1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208.
[20]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 116.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207.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47.
【责任编辑:张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