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江 海*,王 波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师生角色互换是一个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反的教学模式,由学生翻转变化为教师,通过学生分组组合,自己准备幻灯、查阅文献资料、组织语言,学生给学生上课,老师进行点评、互动,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胆识、口才、逻辑思维以及整合能力,为其将来走上临床或者科研打下一定基础。随着医疗模式由循证医学逐渐向精准医学转化,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医学生的综合能力[1-2]。本文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对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教学,探讨在精准医学医疗模式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式对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学习工作情况的影响。
所选研究对象后2018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湖北医药学院临床本科应届生90名,在医院实习时间12个月。
1.2.1 分组及教学方法
所有学生由科教科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人,年龄(22.15±1.44)岁;对照组40人,年龄(21.23±1.25)岁;理论课两组均采用传统集中授课方式讲授,实践课每次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单独上课。试验组内再随机均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个8人,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制作、准备PPT,老师提前对教学难点以问题形式布置给学生,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方式由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并且针对课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一解答,讲授完毕后老师点评,学生提问,师生互动。对照组实践课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老师授课,学生提问,师生互动。
1.2.2 综合能力考核
综合能力考核内容:病史采集、临床操作、临床理论、病例书写、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其中病史采集、临床操作、病例分析、临床理论以各个科室实习完毕临床模拟综合技能考试,现场打分成绩为准,病例书写以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评分为准;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劳动纪律以各个实习科室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以及每日出勤率,出科时教学秘书评分为准。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其中<70分为差,70~80分为中等,80~90分,为良好,>90分为优秀。
教学评估:理论成绩以学校统一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准,技能操作、临床分析能力测试以毕业时学校人机模拟考试为准。
1.2.3 两组学生实习情况
所有学生实习期间无一人休学,均顺利结束实习并且顺利毕业。
两组实习学生在年龄、男女人数、从事医疗工作人数等一般情况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s)
?
两组学生毕业时,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以及临床分析能力测试,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试验组学生优秀人数比例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中等所占比例较试验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良好和差的比例在综合能力评分中未见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毕业时教学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学生毕业时教学效果比较(±s)
?
随着医疗模式由既往循证医学逐渐向精准医学转化,在新的医疗模式下,社会以及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胜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3-4]。目前社会面临着一个非常矛盾的局面,一方面综合医疗机构确实缺人,综合医院病人多,医护工作量大,医护人员人手不够;另一方面,每年大量毕业生却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境,一般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三级甲等甚至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医学毕业生看中的单位明明缺人,但是屡屡被拒;医疗单位明明缺人,但是却招不到想要的人[5];究其原因,并非医疗机构挑剔,可能是在医学模式由循证医学逐渐向精准医学转变过程中,医学毕业生精准医疗模式下的临床综合能力欠缺,临床医学生的教育培养没能跟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对医疗健康日益增长的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相较社会及医疗的进步程度落伍了。如何培养出具有综合临床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整合能力等,使其能够成为精准医疗模式所需的医学人才,值得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思考和探索[6-7]。
有研究显示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研究通过对两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授课及教育方式,颠覆传统的老师直接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而是采取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进而讲解,让学生从问题中自主寻找答案,然后以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以及组织整合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临床中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得答案。也有学者认为当让学习者完全参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10]。本研究也显示出试验组学生毕业时取得了更好学习成绩,不论是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还是病例分析能力、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单从教学效果上看,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作为主角参与其中并且自主解决老师提前给出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试验组学生毕业时考上硕士研究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在紧张繁忙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抽出时间学习,并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除了自身基本功扎实之外,也一定是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学生,这与Monrouxe LV等的研究结论一致。然而两组学生综合总能比较发现,试验组学生优秀人数多占比例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学生毕业后留校工作、留本实习医院工作以及留三甲医院工作人数较试验组多以,但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试验组学生有大部分考上硕士研究生去进一步深造,导致直接参加工作的人少有关,而并非试验组学生在工作及综合能力比对照组差,相反,除外两组上研究生的人数,试验组留校、以及三甲医院工作人数的比例较对照组多。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对照组强,相对更加容易找到综合性医院工作就职,这说明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医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得当前医疗模式下社会及医疗机构的认可,也说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目前精准医疗模式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精准医疗模式下,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轮流给自己同学讲课,老师点评,此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演讲、归纳、整合、辩证思维、医患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医院工作的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