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军
(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卫生院,重庆 405403)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为感染、非感染因素而引发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急性发作时,患者的支气管黏液分泌量将会显著增加,并伴随腺体增生。本病初期多为冬季发病,症状轻微,但晚期存在严重的炎性反应,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慢阻肺等,对患者健康存在严重威胁,为此必须积极做好治疗工作[1]。针对目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不理想的问题,本次研究引入了桑杷止咳汤,并以我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计144例,就常规采用西药治疗与联合采用桑杷止咳汤治疗做了一随机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计144例。纳入标准:(1)满足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未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3)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未急性发作者;(3)既往精神疾病史者;(4)用药禁忌症者;(5)不同意参与研究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2)与实验组(n=72)。对照组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30~72岁,平均(51.33±11.28)岁,病程2~18年,平均(8.11±2.30)年。实验组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28~71岁,平均(52.49±11.51)岁,病程2~21年,平均(8.25±2.16)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先使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而后使用羟甲司坦500 mg止咳祛痰,每日3次,持续用药1周。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桑杷止咳汤治疗,组方:蜜紫菀15 g、浙贝母12 g、白前12 g、枇杷叶10 g、桑白皮10 g、桔梗10 g、苏子10 g、鱼腥草10 g、蜜款冬花6 g。另结合患者症状加减用药,如果痰液粘稠可加入半夏、杏仁,如果痰液清稀,则可加入葶苈子,痰黄可加败酱草、黄芩,如果伴随咳嗽咳可加五味子,气虚者加用黄芪、党参等,剂量随症。每日1剂,水煎后取汁300 mL,分早晚温服。
(1)对比临床疗效,症候积分降低90%以上,肺部啰音消失,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复常,判定为显效;症候积分降低70~89%,肺部啰音改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判定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则判定为无效[2]。(2)对比症候积分,采用症状化量表评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越严重。
数据采用SPSS 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n(%)]
治疗前实验组症候积分(8.11±1.20)分,对照组症候积分(8.01±1.14)分,P>0.05(t=0.5127,P=0.6090)。治疗后实验组症候积分(1.2 2±0.5 1)分,明显小于对照组(4.20±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7.8688,P=0.000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管炎症、黏膜炎症、附近组织炎症等相关,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进展成为慢阻肺或肺心病,对患者的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为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必须对此加以重视,积极探讨合理的用药方案。在本病常规治疗时,使用抗感染、止咳化痰的西药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疗效并不巩固,容易反复发作[3]。而从中医角度看,本病可归为咳喘范畴,病位在肺,由感受外邪,肺气不足等引发,在治疗上应该以宣发肺气、止咳化痰为基本原则[4]。本次研究所使用桑杷止咳汤中,桑白皮可泻肺平喘,枇杷叶则能够调理胃气,清肺止咳,苏子、白前、白芥子能够起到降气化痰的功效,桔梗则能够宣理肺气,配合蜜紫菀、款冬花,可进一步润肺止咳,诸药合用,能够起到宣肺、止咳、化痰、利气的功效,可进一步巩固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5]。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联用桑杷止咳汤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该用药方案优于单采用西药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连用桑杷止咳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