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影响

2020-09-28 07:00王雪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3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循证导管

王雪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0)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前提是确保良好的血管通路,进而才能够促进治疗的顺利。但是由于大部分的血管条件相对较差,难以承受动静脉内瘘的分流,临床上通常选择留置导管的方式,其中,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方便、生物相容性好以及透析血流量大的特点,但是伴随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将会出现血栓,增加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流量不足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其中,感染作为留置导管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影响透析的治疗效果,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临床认为,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不仅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透析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随机抽取我院所接收的使用导管的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 取 我 院2 0 1 8年9月~2 0 1 9年9月 所 接 收 的 长 期使用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 2 6例,本次研究时间在,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和循证组,各组患者63例。其中,常规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40~76岁,平均(61.25±4.87)岁;透析时间0.8~2.9年,平均(1.62±0.23)年;置管部位:49例颈内静脉以及14例股静脉;透析原因:9例糖尿病,2例梗阻性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10例急性肾衰竭、30例慢性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以及1例其他。循证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40~80岁,平均(61.94±5.02)岁;透析时间0.8~3.4年,平均(1.81±0.57)年;置管部位:45例颈内静脉以及18例股静脉;透析原因:9例糖尿病,7例梗阻性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9例急性肾衰竭、27例慢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以及1例其他。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②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两组患者使用导管的材质、生产厂家全部相同。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④配合度不高。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指导。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严格遵照医嘱开展导管护理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给予对症处理。

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如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几率已经成为临床重点研究的问题;②找到循证支持。提出循证问题后,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寻找并查阅有关文献和资料,进而找出循证支持和依据,共同参与讨论和分析,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反应,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③护理方案的实施。对于感染患者来说,则需要立刻停止使用,并选择其他途径建立血管通路继续进行透析治疗,并且检查患者血常规情况,按照血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肝素,直到患病血培养呈现阴性,血常规和体温并无异常;对于静脉给予抗菌药以及对于抗菌药封管效果较差的患者来说,则需拔管,并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对于导管堵塞以及血流量不足的患者,一旦出现导管抽吸不畅的情况,则需要首先考虑血栓的形成,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调整导管的问题,确保消毒的彻底,按照医嘱进行尿激酶溶栓的治疗,切勿向导管中推注生理盐水,这一操作容易将导管内血栓推入患者血管当中,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次,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并且改变传统的消毒方法消毒导管以及皮肤伤口,而是使用浓度为0.2%的安尔碘消毒纱布,按照中心向外的方向进行消毒,彻底清洗并消毒伤口以及患者周围皮肤的污渍,随后使用浓度为0.2%安尔碘棉,进行由内向外伤口和导管的消毒,2~3次,清除血迹和分泌物;c使用3M透明敷贴以及无菌纱布,进行伤口的包扎和固定,避免伤口接触外界空气,做好防水措施,进而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置管护理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充分意识到导管护理的重要性,换药时确保动作的轻柔,定时检查导管是否出现脱出、缝线是否出现脱落的情况,告知患者切勿自行将导管送回血管,以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疾病知识掌握率以及卫生习惯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循证组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例(4.76%),明显低于常规组16例(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n(%)]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有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卫生习惯的良好率

循证组对于有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卫生习惯的良好率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表3。

表2 两组患者对于有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比对[n(%)]

表3 两组患者卫生习惯的良好率比对[n(%)]

3 讨 论

导管相关感染作为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终止透析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4-5]。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同时,还需要实施护理措施,进而确保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6]。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将研究结果作为护理依据,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和计划,结合患者的护理能力和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自身价值观,进而积极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服务[7]。

循证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使得护理操作具备理论指导,不仅能够改变护理人员凭借以往经验和直觉开展护理服务,与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能够改变医患之间的关系,积极发现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开展循证的护理模式,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寻找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不断完善护理方案,为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8-10]。

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循证组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例(4.76%),明显低于常规组16例(25.40%),循证组对于有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卫生习惯的良好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实施循证护理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研究结果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互相结合,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而又规范的护理方案,通过图片、影像等方式,更加直观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干预,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简历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使得患者能够充分意识到导管感染的危害以及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通过行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有关疾病知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循证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向自己道歉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