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照亮写作之路

2020-09-27 22:59马琳
新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变形记曹文轩书本

马琳

很多人都表示写作终其一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尽管他们努力地去做。

葉圣陶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法,不能空讲知识。”也就是说“写作是行,不是阅读的知”,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能力的,“写作要训练一副熟练的手腕”。

写作是行,阅读是知,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知,要提高写作能力,除了不断地练习,我们还要从“知”上下功夫——那就是阅读。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积累知识,并且在阅读中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扩大人生经验;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力,感受语言的魅力。这一切,都将对写作起到很好的作用,并最终通过写作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写作能力。从知到行,从行到知,从阅读到写作,再从写作到阅读,相辅相成,相融相通,互相促进,但阅读始终是基础。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有更形象的比喻:“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也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结果,弓越强大,箭射得越远。写作是一种能力。张大春说:“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鲁迅先生曾这样谈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这就是讲用阅读打通写作的通道,用阅读照亮写作之路。

作家的灵感来源有很多种,有的来自一本书、有的来自童年时期的回忆、有的来自孤独与梦境,有的来自一次偶然的见闻……无论来自哪里,他在长期的阅读中所获得的“知”是使他灵感爆发的源泉。

不少作家的伟大著作的灵感直接来自某本书中的故事或是几句话。例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受到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影响而开始创作短篇小说的,《变形记》中那个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可怕的甲虫的格里高尔·莎姆沙的形象使他看到了文学创作的一种奇特表现方式,他最终写出了《百年孤独》这样的长篇世界名著;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鞋湾》的创作灵感来自毛姆小说的一句话:“一名私家侦探出门的时候总是带着他的小儿子。”而他的长篇小说《火印》创作灵感则来自萧红作品——《旷野的呼喊》中那匹烙有日本军营火印的马……

曹文轩说:“只有读书才能拥有创造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多读名家经典,写作才会水到渠成。”

当然,除了有大量阅读的知识积累,一个好的作者还需具备三个基本的能力: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和表达力,但是这些能力获得的前提也是大量阅读获得知识,加以永不间断的写作实践。

只有阅读才能培养你的想象力,才能让你在观察世界时独具慧眼,能让你领悟什么是最好的表达。所谓的灵感,其实只不过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而已。所以,保持终身阅读的生活习惯是创作之泉永不枯竭的根本。

冯骥才说:“知识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来源于实践,知识也来源于书本。倒不是书本能告诉我怎样写下去,而是书本能激发我的想象,启发我的思路,叩动我的心扉,而这一切,对写作本身都是极有益处的。”

可见阅读可以打通写作的通道,照亮写作之路是作家们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了的。可是还是有很多人说:“我每天都阅读,我读了很多书,可我还是写不好文章。”这又是为什么呢?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放逐到海南岛的儋耳,其粉丝葛延之不远万里追踪至此向偶像“请作文之法”。苏东坡教诲他,生活之物需以钱取;书籍之用需以意取。一个文章写得好的人,并不是把自己读过的四书五经之语、诸子百家之言,都一股脑塞进脑袋里,随用随取,而是要有自己的“意”,即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作者系广西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变形记曹文轩书本
两袖清风
变形记
手来释卷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去”字变形记
小猪变形记
四书五经有哪些
小虾弯弯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