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课程教改

2020-09-27 08:59王宇翔
数码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媒全媒体高校

王宇翔

摘要:当前,全媒体发展速度较快,对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要想对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改革,就需要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做出创新。但是,就当前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来看,专业课程开设很多,但是博而不深,课程难度系数也比较大。本文对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配音课程教学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将问题找出,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改革时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传媒;课程教改

中图分类号:G20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0-0136-01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步伐的加快,高校传媒专业教育的改进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但是,新媒体发展过快,向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传媒教育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要对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进行适应,再改革教学课程。从我国高校传媒教育课程现状来看,当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设计面太窄等等。

1 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

1.1专业定位较为单一。从我国当前的高校教学现状来看,整体还是过于老化。教师通过传统媒体的知识框架进行授课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传统教学中,以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主导,要想改变这种现象也比较困难。以新闻传媒专业的培养教学举例,当前,网络传播是新闻行业进行信息传播的主体。在收集相关新闻信息时,各大互联网的APP也已成为主流。换个角度来看各高校新闻传媒专业的教学方式,培养纸质媒体的专业性人才仍是一个重点。像是报社出版编辑、记者等等。反观当前各高校新闻传媒专业的教学方式,重点还是放在对纸质媒体的专业性人才培养上。比如:报社记者、出版编辑等等。使用网络媒体的很少,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想撼动传统媒体的教育地位也是不可能的。

1.2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化。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在培养传媒人才时,我国各大高校在教育体系方面都是严重或缺的。这样一来,使得几乎所有的学校只能通过一种方式来培养人才。不包含一线高校,在教学上,所有的传媒学校普遍都找不到亮点。教学方式不改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不到扩展,进而失去创造性。

2 全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专业课程教改的策略

2.1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传媒专业应用性很强。学生如果只对理论专业知识重视而不去实践应用,就很难适应当前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高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将实践能力提升失去。实习机会对学生很重要,许多高校会在大学第3年的时候穿插式的为学生安排实习,第4年就会安排所有的传媒专业学生去实习。在这之前,为学生提供的基本都是一些理论性的教学。突然之间让学生上手操作,肯定无从下手。因为学生对学习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面对突如其来的实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理论和实践完全分開。因此,校企合作力度需要加强,学校为传媒企业提供人才,传媒企业给学生提供机会实习,让双方都受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随时进行实际的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真正走上实习岗位时,就能顺利进行。

2.2专业与社会实际有效融合。在设定传媒教育时,各大高校都是以专业自身的特点为依据进行的。因此,在设计传媒专业时,各大高校都需要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各个传媒专业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高校在展开教育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以文字编导和广电新闻专业举例,在教育课程中要对学生的文字敏感程度和资料整理能力重点培养,实现两者的融合教学更好。因为这个行业创作性强,从人才自身来看,首先需要对整个流程非常熟悉。对于新闻专业,要创新教学课程观念,将重点放在对学生人文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的培养上。因为新闻行业相比其他行业还是有很大不同,人们的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闻信息传达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引导,让新闻专业的学生把握好新闻传播信息的方向。

2.3课程体系最优化。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当前,在进行媒体教学体系改革时,要将媒体和相关的课程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引导学生多学习传媒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对包括人文、历史以及经济管理等跨学科的知识不断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后期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尽可能多的去找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并结合学习的实际。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的革新,对传媒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进行提升。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就会意识到作为一个传媒人的职责。

2.4加强校企合作。当前,校企之间加强合作,并培养出优秀传媒人才的案例很多。像苏州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分别与凤凰卫视和重庆广电进行长期的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到媒体的实际运营方式,进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品质人才。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将教学和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

结语:总之,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影视配音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未来声音变现的探索都有其必要性。当前,就山西省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是非常落后的。在山西省省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走出专业特色,培养一专多能的传媒人才是当前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杨丽坤, 苏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影视专业教师为例[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1):18-20

[2]傅宛菊, 向熠, 袁梦婷.新媒体时代主持与播音专业办学的转型之路探索——以广东高职院校为例[J].东南传播, 2016,11):46-48.

猜你喜欢
传媒全媒体高校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