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瑜
摘 要:“因材施教”来源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朱熹将其描述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有差别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本文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对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因“才”施教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因材施教;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3-0158-01
从严格意义来说是不存在“因‘才施教这个词的,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教育领域经常会有这样的提法既然会有如此改动,肯定有其用意。我认为应该这样来理解,从两个字的字面来看,“材”有着木材、教材等物质层面的意思;而才”有人才、才华等意思。将“材”改为“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学生与教材,在这个基础上来阐述因“才”施教的重要性就简单多了。以下我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因“才”施教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
1.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才”施教
相对于因教材施教,因“才”施教就是“因学生施教”。教材的编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作为运用教材的教师也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很重要一点是:音乐不是以物质为载体的,而以声音为媒介进行传播,听者应该把对声音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学生作为欣赏者,有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审美体验。因此,在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备学生”。新课标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求音乐课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首先,确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这就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或者了解,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
结合课例来讲,给学生上歌唱课《摇篮曲》时,我以《烛光里的妈妈》作为拓展环节的欣赏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却出现了问题,孩子们对这首歌曲没有太多的感触。原因在于这首歌曲表达的更多是成年人的感情,孩子们体会不到。问题的出现正是没有做到因“才”施教导致的。在修改的过程中我选取了2018年全国儿童歌曲大赛推出的九拍小子乐队的歌曲《妈妈》,效果非常好。从此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内容就是“备学生。”
通过以上实例,充分说明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才”施教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性因素。新课标中“学段目标”的提出也正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虽然面向的不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全体学生,也是某个阶段的全体学生。这个意义上来讲,因“才”施教非常重要。
具体到某节课中,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时刻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集体参与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視个性的发展。
2.注重个性发展的因“才”施教
建立在此理念上的因“才”施教是相对于面向全体学生而言的。这里的“才”主要是指个体。由于音乐是一门主观审美意识很强的学科,它的非语义性直接影响人们的听觉感受。也就是说,当同一音乐响起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学科性质讲,这是必然的。从学生角度讲,每个人的个性、经历、生长的环境不同,在聆听音乐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基于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就更应该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参与音乐,并进行个性创造。在正确引导并普遍参与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标之所以提出“注重”,其潜台词就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淡化了个性的发展,课堂上个体的表现在减少。要知道集体的感受不等于个体的感受,个体的感受也不等于别人的感受。因“才”施教要注重在课堂上关注个体,对个体表现和创作加以鼓励和引导。很多时候个体的表达不仅反映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会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
记得在一次模仿乐器进行律动的教学过程中,音乐主旋律是由弦乐组演奏的,我在课上要求学生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来感受音乐形象,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在做,但有一个同学模仿了大提琴的演奏姿势,虽然看起来和整个课堂不一致,但是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因为弦乐组不只包含小提琴。从这一点上讲,我觉得这个孩子特别有个性,不但没有阻止他,见他模仿得像模像样,还冲他赞许地点了点头,结果课堂就发生变化了,有的学生也跟着模仿起大提琴的演奏姿势。音乐结束,我对拉大提琴的孩子说:“未来的国际著名大提琴手就诞生在我们班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于有个性、有着自己独特思想和表达方式的学生,教师不但要鼓励,而且要因“才”施教。因“才”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尊重课堂生成。
其他领域的教学也是这样,唱歌好的、节奏好的、舞蹈好的、编创能力强的,教师要多多提供个体表现的机会,并引导其合理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3.结语
综上所述,因“才”施教的重要性,在结合课例对两个层面的分析过程中体现出来。美国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具体到音乐课堂上就是要做到因“才”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注重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天慧.主题视角下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教书育人,2019(22)
[2]李旭东.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三原色”[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