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雅言,品味雅趣

2020-09-27 23:03吴舒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养花老舍散文

吴舒莹

阅读是目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笔者以六年级下册老舍先生《养花》一文为例,聚焦散文教学,以求探索散文教学的教学路径,让散文教学更有操作性,从而提高课堂散文教学的效果。

一、细读文本,潜心会文。

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预设教学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仔细品味揣摩文本中的语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进而提炼语言的訓练点,挖掘文本情感的价值点。《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养花雅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抒发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情感。《养花》一文中,老舍先生使用清浅俗白、朴实活泼的口语再现生活,对口语化语言的运用质朴自然。在本文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能理解课文内容,概括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通过朗读,找出语言的“多”,感受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三)通过对比阅读和抓住重点句,体会作者闲逸平淡、高洁脱俗的生活情趣;(四)激发学生追求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

二、以浸润式的感知,文学的姿态来阅读散文。

正如老舍先生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文中语言淡而有味,处处都表现出老舍先生在平淡生活中的雅趣。“文字之所以佳胜,在于它所含的思想。”老舍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用语言精准地捕捉精微的感觉和知觉,他用语言贴切地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与人生追求,尽管有时初看起来似乎是些很普通的语句。因此,在《养花》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让孩子回归到浸润式感受的状态上,通过朗读和找出语言的“多”,感受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通过说明文的对比阅读,体会老舍先生高洁脱俗的生活情趣,让孩子充分体验和分享作者独特的章法 、个性化的表达和流露心扉的语句。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初见庐山真面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① 师: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好生活,人们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养过花,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养花的经验和感受。

② 小结并引出课题:养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2.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勾画出生词和其他不理解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②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思考:这中心句是从哪些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

小结明确:中心句是课文的最后一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讲的是对花的关心和情感体验;“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讲的是劳动成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讲的是养花的意义。

提问: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养花的乐趣,每一方面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一部分。

2.摒弃浮华宜朴素:品读雅言,品味雅趣

(1)品读雅言,感受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① 过渡语:老舍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在文学语言的艺术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说过:“我说的是北京话,而且相当喜爱它,它怎么说,我便怎么写。”他一直追求清浅俗白的口语再现生活,在《养花》这篇文章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请同学们选课文的一小段,通过诵读,读出老舍先生语言质朴的特点。

预设:学生朗读语气平淡,语速中等。

② 请学生评价同学朗读的特点,并思考:读这类平淡、朴实、自然语言特点的文章,与平时我们包含感情地朗读有何区别?

预设一:这平淡、质朴的语言很难读出感觉来。

预设二:我任务可以读得慢一点,舒缓一点,有点娓娓道来的感觉。

③ 小结:这篇文章其实不好读,一般来说,情感外显的文章比较豪赌,而这种平淡、朴实的文章,情感比较内敛,不能运用太多的语音技巧,一旦用了,反而破坏了文章的原汁原味。正如刚才同学分享的,可以都慢一点,舒缓一点,读这类文章的最高技巧就是不用技巧,这样才能表现出平淡的味道。

④提问: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从语言本身入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体现在好几个“多”上。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出语言的几个“多”。找到以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

短句多。“只要开花,我就高兴。”“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

口语化的语言多。感觉通篇都像是老舍先生在叙说自己的生活轶事。

句式变换的多。陈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反复使用。

⑤小结: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口语化的语言比较多。可见,文章的平淡、质朴主要体现在口语多上。口语化的语言,简洁明快的短句,独特的句式等,这些结构简单的短句,使得作品特别亲切、自然,淡而有味。

(2)品味雅趣,感受老舍先生闲逸平淡,高洁脱俗的生活情绪

对比阅读。出示关于“养花”的说明文,进一步体味淡而有味的语言,引出作者生活的雅趣。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中关于“养花”的介绍,和老舍先生笔下的“养花”有何不同?

预设一:虽然文钟语言平淡朴实,但处处都表现出老舍先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养花的情趣。说明文仅是告诉我们养花的步骤。

追问:老舍先生曾说过:“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你在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作者养花的乐趣?请小组交流后汇报。

①花开的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②“如此循环……胜于吃药。”追问:“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③“开花,多么有意思呀。”追问:文中第4自然段还有一句“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分别讲的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④作者天天照管花好像朋友似的关切。

你從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中,感受到他是什么样的人?(热爱生活的人)

出示补充材料:汪曾祺再《老舍先生》的选段。小结:正如汪曾祺先生所描写的,生活中处处烘托老舍先生的高雅情绪,他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随缘自适,闲逸平淡,高洁脱俗。20世纪50年代,物质匮乏,社会动荡,老舍先生即使患有“腿病”,也依然保持着一份雅致的生活情趣。

3.满架蔷薇一院香: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拓展阅读,深刻体味

① 师:老舍先生能这么乐观生活,这是他恬淡的人生态度决定的,只有这样,老舍先生笔下的“养花”才能有滋有味,才能把这么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同学们,你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乐趣?

② 出示《生活是多么广阔》,齐读感悟。

(2)比较异同,提高能力

① 初涉课外文章(朱自清《看花》),进行比较阅读;

② 引导学生思考,两篇文章在语言特色和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三、体会散文,熏陶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人文之“文”,就是用语文课程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拓展及神话学生的精神领域。而这过程中,重在让学生感悟。感悟,它不是告诉,不是分析,它不光是理解,它是刺激,是探究,更是体验。也正如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所言: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底子”,培养学生一种终极关怀,培养人的信仰和信念,唤起人的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也就是语文教育要把人变得更加美好、更纯洁、更善良。在《养花》一文中,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感受老舍先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缘自适,闲逸平淡,即便身患“腿疾”,也依然保持一份雅致的生活情趣,这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保有的一份对美好生活的热忱。

猜你喜欢
养花老舍散文
北平的秋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我爱养花
养花
老舍的求婚
乐在百日养花中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