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凤 胡文祥
摘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下,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在研究人员的推广下,现代农业中逐渐引入植保无人机设备,应用效果显著。基于此,该文就现代农业中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并具体分析现代农业中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应用;现代农业
在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土地的经营方式,逐渐由粗放化向集约化方向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一项全新的科学技术产物植保无人机应运而生,提升了植保的工作效率。因此,农业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植保无人机设备的推广,充分发挥植保无人机设备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
1 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优势
1.1 高效安全
农业种植户重点关注的问题,始终是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传统的病虫害防护方式采用人工喷洒农药方式,效率不高,尤其在种植物大面积遭受病虫害的情况下,人工方式的应用效果不佳。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下,植保无人机更具高效、安全的特点,在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有效实现大面积的防治,药物喷洒效率可达8 hm2/min,工作效率较比传统的人工方式效率高出百倍,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上,取得飞跃性的进步,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1]。基于安全角度看,植保无人机为非接触工作模式,可有效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1.2 操作便捷
植保无人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属于农业领域中的高科技装备。植保无人机利用网络基础,以便捷、高效、智能为整体的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推广应用中,广受农业种植户的青睐。植保无人机便捷易携带,便于操作,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要求不高,为农业领域提供便利。同时,植保无人机支持低空作业,农户可以随时进行调整,降低了操作难度[2]。此外,植保无人机提供定位高性能,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有效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反馈,进行作业评估,整体操作性能更加智能化。
1.3 成本低、环保性能高
现代农业发展中,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更好顺应了环保发展趋势,较传统的农业作业方式更节省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有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同时,无人机先进的技术手段,穿透性强,在药物喷洒过程中,可直达作物要害,更好发挥药效。
2 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措施
2.1 开展专题讨论
现代农业领域中,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有效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为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范围,农业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植保无人机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及资金支持;鼓励无人机产业与农业种植户之间的合作,并定期组织开展植保无人机应用的专题讨论,重点探讨植保无人机的性能使用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制定药物喷洒作业计划,确保植保工作更具合理化、科学化,最大程度上提升现代农业的作业效率。
2.2 提高植保无人机使用性能
植保无人机在工作状态下,由蓄电池进行动力支持,可在工作量较大的前提下,完成農业作业任务。研究表明,在植保无人机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无人机的飞行范围,更好躲避障碍物,不断优化自身的保护功能,提升植保无人机的自动化性能。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下,农业的生产方向发生转变,农业相关部门在推广实践中发现,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无人机生产制造产业与农作物经营商之间的关系,共同为植保无人机的研发和推广贡献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植保无人机的研发,向着大载重、植保效果明显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机在药物喷洒上的精准性。
2.3 加大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的培训
植保无人机的技术性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熟练操作无人机的能力,植保相关部门要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士到农作物生产经营户处,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具体讲解无人机的使用流程和步骤,确保农作物种植人员熟练掌握无人机的使用流程,提升实际作业效率。同时,植保部门要定期开展无人机操作人员培训,加强对无人机操作人员的检验和考核,从根本上提升无人机操作的实用性、安全性,保障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善的无人机管理机制
当前,植保无人机技术在不断探究、研发过程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为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效果,需要建立健全无人机管理体制,严格规范无人机市场,有关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无人机生产的科学性,确保在制度的规范下,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农业强国迈进,要想真正提升现代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水平,必须加大新型技术的引进力度,例如积极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发挥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向更高层面迈进。
参考文献:
[1]叶海丝,黄育栋.论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0):34.
[2]王光轶.论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优势[J].湖北农机化,2019(6):3.
[3]栾庆华.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设备工程,2020(11):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