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德技并修的思考

2020-09-27 23:02曹荣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曹荣军

摘要:职业教育领域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信息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新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德技并修对其也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可以通过“三教”改革的方法来贯彻执行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德技并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3-0122-03

德技并修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里是一个很时髦的热词,常见于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以及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之中。职业教育领域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伴随着教育部所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近三十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退出历史舞台,信息技术课程即将闪亮登场。那么,新开设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怎样贯彻执行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很值得思考。

1 德技并修的丰富内涵

1.1 对德技并修的词义理解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德技并修一词中的“德”,主要指人的道德品行和心意志向,崇尚人应该向上、向善、向好,倡导人应该从直、从心、从正;“技”,主要指人的技能本领,本义指人赖以谋生的手艺,现在泛指技能、技巧、技艺等,释义为技术、绝技、技巧等一技之长的本领。“并”,有合在一起、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意思;“修”,这里主要指学习、追求、完善的意思。如此说来,“德”“技”“并”“修”四个字顺序组合在一起,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德”与“技”合在一起存在于人这个主体同时进行学习、追求和完善。为什么德居先、技在后呢?我们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德是人之根本,技是人之所用;二是,德能统帅技,技能彰显德。

1.2 对德技并修的功能定位

1)德技并修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高质高效”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发展素质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育也离不开德技并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何如此追问,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德技并修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的内涵。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任务有明确的表述,这里不再赘述。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不但要增加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可见,该课程的实施是面向全人和完人的教育,而不是仅有德或仅有技的半人或废人的教育。

2)德技并修是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德技双馨”人才的根本途径。在这里很有必要明确一下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内容。同样的道理,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也有详说,在这里不做介绍。我们认为,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关乎立德,另一个关于学习技术。立德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涉及信息技术的相关国际准则、国家法令、社会规范、组织规定、公民守则等内容。透过单个学科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所注重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为人之全德、大德。学习技术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能、技巧、技艺和技法等内容。此处的技也是学生应该全方面掌握的技,仅仅只是因为立足于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做出的有限表述,并无排斥他技之意。当然,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来看待立德与学习技术,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时切不可将立德与学习技术割裂开来。因为立德与学习技术是一个相统一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最大价值也就体现在能够培养出“德技双馨”的信息化人才。

2 德技并修的现实意义

2.1 德技并修的普遍意义

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试问,人之不立何以兴国?人无德不立,足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在于立德。显然,新时代要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一刻也离不开立德树人。我们还认为“人无技则不存,国无技则不强”。源于技是人赖以生存的本领,是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动力;当下中国推进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再者,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当然,我们所讨论的“技”是这个“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中国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

2.2 德技并修的课程价值

1)要理清德技并修的本末。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做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中去,这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固然学习技术可以让人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技艺和技法,但是学习技术仅是手段,也就是所谓的“末”,而学习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全面自由发展和追求美好事物的能力,这才是学习技术的“本”。只有把住根本,才能把握未来。另外,但凡“技”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社会人民之利,才有价值。国家社会人民之利,就是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事物。凡是能够使人民走向美好生活之“技”,才是有用的,否则就是无益的或有害的。信息技術、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等的一切价值,均可依据此而确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应依据此而确立。

2)理性而全面地看待德技并修。常言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将这句话反映得更为淋漓尽致。一方面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对人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的推广使用带来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普遍提高,同时原本适合普通工人工作的岗位数量逐步减少从而引发了全社会持续不断的失业或转岗压力;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电信诈骗、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病毒的侵蚀等危害又日益加大;信息化办公使得信息的传输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同时信息的安全防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又变得越来越严峻。不一而足,比比皆是。透过理性而全面的思考分析之后,发现其实科技本身并无过错,都是掌握它的人类所犯下的错误。因此,“技”本无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之分,只是人们对它的主观性选择而已。因而,“技”如若被用于为人民(当然也包括用技的人自己在内)谋幸福就是对的且值得极力提倡的,否则仅仅被用于为满足一己私利而有损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利益那就是错的且应该绝对避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持德而用技、弃技用之无德。

3)执行德技并修的重要性。关于信息技术在现实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的例子有很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是否坚持德技并修的观点因而积善或造恶的例子同样也是不胜枚举。例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我国在武汉市打造了火神山医院,从外观看火神山医院是箱式板块架构,可是要让医院真正高效运转起来,还有一大隐形工程,那就是利用5G及云计算技术打造的信息化系统,才能满足智慧医院的远程指挥和远程诊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线集聚众多医疗专家的智慧为患者进行高效的诊疗,解决专家亲临现场诊断容易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问题。可以这么说,这是近期信息技术被人类所充分利用的集大成之典范。足够证明,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执行德技并修是何等的重要。

3 德技并修的贯彻执行

3.1 方法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所面对的现实。方法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存在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德技并修的对象不外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青春年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期、“三观”形成关键期、知識本领增长期和体力精力旺盛期;同时学生又处于极端思想、困惑疑虑、价值混乱以及固有惰性的频发期,加之于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客观事实。这些因素既为学生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保证,又为科任教师精准施教提供了切入口,但也有些因素变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拦路石。因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贯彻执行德技并修?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北京交通大学徐维祥教授对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做解读的报告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他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适应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要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教育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下苦功夫。

2)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形势。近三十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数以亿计的合格毕业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十年前颁布的课程大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狭窄与落后、课程实施的重复与低效、课程评价的呆板与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与课程关系密切的教师、教材和教法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当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退出,并不代表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横空出现。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信息技术本来就是根植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课程在保留原有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是延续与拓展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并非是另起炉灶,其课程结构仍是基础模块加上拓展模块的主体架构而无大的变化,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不同水平层次的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在面上有所拓展并且取消相关软件品种及版本的指定要求。因此我们并不会排除以前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中所采取的有效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而是会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但毫不讳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为了相对准确地反映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形势,我们采用负的方法来描述,可以将存在的现象归纳为教师不适应、教材不适宜和教法不适当这三个方面。

3.2 德技并修的执行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还会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立德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了,执行德技并修的难度加大了。可以通过“三教”改革的方法来贯彻执行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

1)教师改革。关于所存在的教师不适应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更加突出对思政方面的要求,科任教师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解决的方法,我们并不要求科任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专门讲授思政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要求科任教师要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细化分解到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去加以培养。另外,科任教师持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信息技术课程涵盖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专业技术的老化导致科任教师一下子还难以适应。解决的方法,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通过无休止的学习以弥补自身专业技术的不足,更不会允许似懂非懂的教师走上讲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是提倡学校集中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重新打造教学创新团队,让科任教师瞄准技术前沿和最新应用、结合自身优势、通过自主选择确定所需进一步研究的技术,经过有计划、分层次、有侧重的培训以后,学校再进行学科教学创新团队的分工与协作,这种做法除了能应对单个教师专业技术不全面或技术能力不到位的情况外,还能改变科任教师惯有的单兵作战思维,从而达到教师之间互学互助互补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这种做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学校能够以教学创新团队的力量去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化的教育方式。

2)教材改革。关于所存在的教材不适宜现象,这里主要是针对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所存在的弊端而言的,旨在对新编信息技术教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也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兼顾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现有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体系还不适宜。如果仍然想通过一本教材吃遍天下显然是力不从心的,这样做既难以符合课程基础模块加上拓展模块的功能结构要求,又难以实现课程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的教育理念。解决的方法,我们认为,可以针对课程基础模块的目标要求对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发符合水平层次一所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的通用教材,供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统一使用,通用教材着眼于学生的通用能力教育,从而注重基础性,为学生升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针对课程拓展模块的目标要求依据各专业特点开发符合水平层次二所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的自选教材,可分不同的专业群进行编制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使用,自选教材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从而体现职业性,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发展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给予了较高的期望,而现有教材还难以走出学科知识宝典、操作指导书或技术训练手册的影子。解决的方法,我们认为,课程基础模块部分的通用教材可以采用主题式的活动内容;课程拓展模块部分的自选教材可以采用项目式的活动内容。另外,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始终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条隐形的暗线,贯穿于教材开发的全过程;适时将信息技术的种种前沿应用分解成若干个明显的亮块,部署于教材体系的全方位。通过教材(含课程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题式或项目式的学习活动,增强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加大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感知,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厚德强技。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