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军 赵帅 葛京 高倩 曹军民 石敏
摘 要: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于2019年6—10月开展黄金鯽示范养殖,1号流水槽投放黄金鲫鱼种37 500尾,规格83 g/尾;2号流水槽投放33 500尾,规格165 g/尾,经过5个月养殖,共收获黄金鲫34 625 kg,成活率98.6%,总产值达48.5万元,获纯利润11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黄金鲫是可行的。
关键词:池塘工程化;黄金鲫;流水养殖;效益
2019年6月,在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易县水产管理中心在易县莲渔湾养殖基地进行了黄金鲫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示范,经过5个月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养殖示范的过程和效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本试验的研究时间为2019年6—10月,试验地点为易县大龙华乡尧舜口村的莲渔湾养殖基地。
1.2 池塘条件
试验场地为易县莲渔湾养殖基地东侧池塘,内有两个流水养鱼槽,该池塘面积为2.67 hm2,分为流水槽养殖区、养殖污物收集区和水质净化区,养殖池塘为封闭式池塘,无进排水口,水源来自易水河水自然渗透,水质安全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平均水深4.0 m。流水槽长宽高为22 m×5 m×2.5 m,两条槽面积共220 m2,占池塘面积的0.83%。每条流水槽配置2.2 kW鼓风机一台,通过鼓风机推动池塘水进入养殖槽内达到循环;两个流水槽共用一个1.8 kW罗茨鼓风机和1台2.2 kW吸污泵;另配置50 kW柴油发电机组1套。集污区设在养殖槽出水口,长度2 m,设有挡流板和四个集污漏斗。池塘其他部分为水质净化区,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在外围池塘投放鲢、鳙鱼种净化水质。
1.3 鱼苗放养
两个流水槽全部养殖黄金鲫,苗种来自任丘市虎生养殖场。2019年6月5日,1号流水槽内投放规格83 g/尾的鱼种37 500尾,总重量3 140 kg,放养密度188尾/m3;2号流水槽内投放规格165 g/尾的鱼种33 500尾,总重量5 537 kg,放养密度167尾/m3;外围池塘投放100 g/尾的鲢、鳙共3 000尾。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1.4 饲养管理
养殖投喂饲料为鲤鱼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质≥30%,在流水槽进水口安装投饵机一台,用于投喂饲料。5—6月份每天投喂三次,7—8月份日投喂四次,9月份日投喂三次,10月份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时间约60 min,具体投喂量视养殖池水温高低而定。投喂饲料遵循“四定”原则,每次投喂鱼摄食到八成饱时停止投喂。根据黄金鲫不同生长阶段及天气变化、水温及时调整投喂量。在每次投完饲料后2 h开启集污区的吸污泵吸出粪便等污物;每三天清洗槽内拦鱼网一次。在养殖期间,流水槽水位始终保持在2.0 m,池水透明度50~80 cm,气提式推水机24 h不间断向槽内增氧,阴雨天或高温天气开启底部增氧机增氧。每天坚持巡塘,重点观察塘内水质变化、鲫鱼摄食和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做好生产记录。
1.5 溶氧和水温监测
7月份安装了水温和溶氧监测设备,随时对流水槽内水中溶氧和水温进行监测,溶氧低于2.5 mg/L时自动报警,并将信息发送到绑定手机进行提示,防止因突然断电或者设备运行不畅造成缺氧。此设备的好处是可以绑定多个手机号,每当溶氧低于2.5 mg/L时同时对多个号码发送信息进行提示,可及时处理,有效防止“泛塘”。
1.6 病害防治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在放养后,每月三次泼洒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消毒,当出现肠炎用富菌杀拌饲料混匀后风干投喂;同时每格25 d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调节pH值,每次用量1 t。由于防治得当,而且此鱼塘一直闲置,没有进行过规模养殖,所以在养殖季节没有因鱼病造成养殖鱼类死亡。
2 试验结果
2.1 生长结果
示范养殖时间为5个月,10月31日结束并打样,1号池平均规格603 g/尾,2号池平均规格398 g/尾。养殖期间,间隔9~12 d随机抽样测量体重一次,生长抽样具体结果见表2。
2.2 收获产量情况
根据最后打样结果,1号池平均规格603 g/尾,2号池平均规格398 g/尾,合计共产成鱼约34 625kg,养殖时间为145 d,养殖中死亡987尾,约265 kg,其中1号池死亡458尾,约115 kg,2号池死亡529尾,约150 kg,总存活率98.6%。投喂饲料44.9 t,总增重26 223 kg,计算饲料系数得1.71。养殖产出情况见表3。
2.3 水质检测结果
每间隔9 d左右,上午11:00在流水槽中段水面下约1 m处采水样,测水温、溶氧、pH值,其检测结果见表4。
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养殖槽内与池塘水温趋于一致没有明显差异。在养殖期间,除了投喂饲料外,提水设备不间断向养殖槽内增氧,同时在高温及阴雨天打开底层增氧,如果连续阴天或者下雨天,就提水和增氧同时连续开启。基本能满足高密度养殖黄金鲫的正常氧气需求,但是一天内的溶氧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投饵时溶氧往往低于2.5 mg/L。
2.4 效益分析
本试验涉及的生产成本有鱼种、饲料、人工工资、电费、渔药和设备折旧等相关费用。按照黄金鲫市场价格14元/kg计算,两个槽总产值共为48.5万元,除去投入成本及设备折旧费用,可获纯利润11万元。详见表5。
3 讨论与分析
3.1 经济效益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黄金鲫在易县尚属首次,本次养殖采取高密度放养,24小时不间推水增氧,将鲫鱼排泄物带到集污区定时排出养殖水体,溶氧低时开底层增氧设备增氧,净化区的水生植物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使养殖区保持一个舒适的养殖环境,保障给流水槽提供优质池水,利于鲫鱼更好地生长;养殖结果,2个槽共收获得了34 625 kg黄金鲫,成活率98.6%,总产值达48.5万元,总成本37.5万元,纯利润为11万元。
3.2 集污与净化效果
利用水流将鲫鱼排泄物和残饵带到集污区进行收集,再通过连接的管道抽到岸上的沉淀池或者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在养殖前两个月,集污和净化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到养殖后期,投饲量增加,随着鱼重量增大,对溶氧需求增加,推水设备动力显得有些不足,槽内的溶氧较养殖初期下降。特别是投喂时,鱼群比较集中,而且剧烈抢食,造成溶氧急剧下降,每次投喂时监测设备溶解氧显示都低于2.5 mg/L。为了增加溶氧,底层增氧设备几乎不停增氧,未摄食完的饲料及鱼类排泄物被气泡从底层带起而漂浮水中,不能很好地沉淀,在推水的作用下慢慢排出,可是集污区长度只有2 m,明显有些不足,集污效果也不太好,有部分粪便漂浮到了池塘,我们采取措施是用网片将集污区围起来,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集污区应该增加到4~5 m。
3.3 投放密度与产出情况
此次试验的放养密度是较高的,但在整个养殖季节没有发生鱼病,也许有这个池塘第一年养鱼的原因,但也表明这样的养殖密度是可行的。建议放养时间尽量提前,最好在4月初,养殖规格应该还可以增大一些。
综上所述,通过试验研究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在本地区推广是可行的,该技术模式对养殖水体污染小,产量和效益也不错,缺点是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对于日益严重的水产养殖管控来说,该养殖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尤其是对处于雄安新区上游的地区,对水环境的保护更严格,池塘工程化养殖是一种较适合的水产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