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视域下湖南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0-09-27 14:51:00欧阳旻韩先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数湖南省院校

欧阳旻,韩先满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412006)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18年4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要求: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到2022年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信息化放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位置,教育部也对教育信息化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但如何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没有一个公允的定论,彭燕青、金思玉、吴德聪、张攀、王佳琪(2019)[3],杨文豫、彭武良(2017)[4]等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做过研究。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及进展情况究竟如何,还存在那些问题,没有见到公开研究结果。为此,笔者对湖南省61所公办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48份,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8.7%,样本数量基本可以反映出湖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情况。

一、调查内容

为尽量全面、准确地了解湖南省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我们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5]为依据,结合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一般路径和评价方法[6],从体制机制、人员素养、基础设施、业务系统、教学应用、信息化服务六个维度进行设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决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未来水平。体制是指用怎样的组织架构,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工作进行部署、管理和推进。机制是指以怎样的手段、方法,协调高职院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调查的主要内容: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

(二)人员保障

人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发展水平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把人员保障及其素养作为一个专门项目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技术人员配置数量、教师培训情况。

(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教学基础设施。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线网络、无线网覆盖率,出口带宽、教学场所通宽带情况。

(四)业务系统

教学、学习、管理、服务产生的数据需要通过不同业务系统收集,同时向师生提供服务,业务系统多少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的主要内容:业务系统种类及数量。

(五)教学应用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是反应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调查的主要内容:使用线上资源教学比例、学生上课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情况。

(六)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服务指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师生提供的智能服务,是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调查的主要内容:统一服务门户、一卡通服务形式、智能门锁、学生宿舍电表控制。

二、调查结果

根据高职院校信息化各影响因素间的特点、内在联系及其交互作用,我们按照因素分析法[7]的要求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结果如下:

(一)体制机制

组织保障:96%的高职院校成立了信息化领导机构,其中正院级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的有39个,占总数的85%,副院级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的有7个,占总数的14.6%;100%的学院成立有专门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行政职能处室,对学校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统一归口管理;有37%的学院成立了由校内外业务专家组成的学校信息化专家委员会,5%的学院在二级院系设立有职责明确的信息专员工作岗位(见图1)。

图1湖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制度保障建设情况

制度保障:100%的学校制订有信息化发展规划,其中85%的学校分散在总体规划中,15%的学校单列信息化规划;从信息化考核和激励机制情况来看,设置有专门负责学校信息化处室的高职院校均将信息化水平纳入了学校部门考核,但仅有38%的高职院校出台有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但未见有学校制定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序列归属办法”及“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认定办法”(见图2)。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所有学校均建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了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名制上网等工作,建有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图2湖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制度保障建设情况

经费保障:100%的学校均有单列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并纳入学院年度预算,但经费大都在100~200万元/年之间。

(二)人员保障

信息化技术人员保障:配置有1~8名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39所,占总数的81%;配置有9~15人的学校9所,占总数的19%;配置15以上人员的学院没有(见图3)。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来看,12%的学校进行了全员培训,88%的学校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项培训,20%的学校只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见图4)。

图3湖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技术人员配置情况

图4湖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技术培训情况

(三)基础设施

学校有线网络、无线网覆盖率:学校有线网络、无线网覆盖通达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实训场所、图书馆及食堂、体育场所的覆盖率占调研学校的87%。学校教学场所通宽带比例为:50%以下的学校8所,19所学校为50%~100%之间;21所学校的教学场所通宽带比例为100%(见图5)。学校出口带宽及访问方式:出口带宽在1G以下有7所,占总数的15%;1-5G的有16所,占总数的33%;5-10G的有14所,占总数的29%;10G以上的有11所,占总数的23%;从校园网采用的出口访问方式来看,采用单一出口访问的学校占76%,采用双出口或多出口(3个及以上出口)访问的学校仅占总数的24%(见图6)。

图5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学场所宽带通达情况

图6湖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业务系统种类及数量情况

(四)业务系统

信息化平台/系统: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建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但发展极不平衡,最少的1个学校只有财务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2个平台/系统,最多的1个学校建有教务管理系统、校外实习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在线/互动教学平台等18个平台/系统,其中建有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师资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这5个系统占有率最高,占学校总数的92%;而建有在线/互动教学平台的学校只有24所,占总数的50%;建有学生成长管理系统、智慧/未来教室的则不足10%(见图7)。

图7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学场所宽带通达情况

(五)教学应用

使用线上资源教学:有21所高职学校使用线上资源教学比例在50%以下,占调研学校总数的44%,其余27所高职学校使用线上资源教学比例为50%-100%间,占调研学校总数的56%(见图8)。

图8湖南省高职院校使用线上资源教学情况

学生上课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情况:19所学校允许学生上课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占总数的39%;3所学校不允许学生上课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占总数的6%;其余26所学校则为“由上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定”,占总数的54%(见图9)。

图9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上课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情况

(六)信息化服务

学校统一服务门户:所有学院都建有学校统一门户网站,100%均可校外访问,但不是指统一服务门户。

一卡通服务形式:一卡通服务形式中刷卡最多,所有学校均有,其他付费支持方式使用由多至少的排序为:微信扫码、支付宝扫码、手机NFC、其他二维码扫码占有率极少,仅占总数的35%(见图10)。

图10湖南省高职院校一卡通服务形式情况

智能门锁:有35所院校没有使用智能门锁,占总数的73%;8所学校的办公室使用了智能门锁,占总数的17%;在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都使用智能门锁的5所,占总数的10%(见图11)。

图11湖南省高职院校校园智能门锁使用情况

学生宿舍电表控制情况:使用智能电表的40所,占总数的83%,7所学校对用电没有控制,1所学校使用智能插座(见图12)

图12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电表控制情况

三、结果分析

(一)从体制机制建立情况看,在教育部连续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推进下,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信息化领导机构和相应的信息化职能部门,但仍有近15%的学校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把信息化工作当作一般工作,没有建立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有效机制。仅有15%的学校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专门规划,其他大都分散在总体规划中,没有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由此可见,对于信息化建设大部分学校还处于无序状态,没有明确目标、路径和措施,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从推进机制看,仅有38%的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说明大多数学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清晰、任务不明确,没有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重要或者日常工作之中。

(二)从人员保障看,所有学校都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没有达到国家相关规定,这也与所有学校信息发展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相一致。从全员信息化素养提升,只有10%的学校进行了全员培训,还有20%的学校只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说明部分学校仍然认为信息化是信息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相距甚远。

(三)从基础设施情况看,只有87%的学校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其他都只实现了部分覆盖,特别是只有44%的学校实现了教学场所100%覆盖,可以看出大部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尚不具备。宽带接入水平也不是很高,只有23%的学校达到10G以上出口,29%的学校达到5-10G出口,如果学校全面开展信息化学校,出口带宽将会成为主要矛盾。

(四)从上线业务系统看,最少的只上线了二个业务系统,学校信息化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92%学校上线的是管理业务系统,仍处于信息化初期,只有不到50%的学校上线在线/互动教学平台,进入教学应用阶段,关注学生成长的则不足10%。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应用驱动的机制没有有效建立。

(五)从教学应用看,44%学校使用线上资源开展教学的不足50%。3所学校不允许学校上课使用手机,说明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状态。完全开放手机上课的学校只占39%。结果表明,尽管湖南省职教系统从2010年起率先开展“三通二平台”建设,大力推动空间教学应用,但效果还不理想。

(六)从生活服务看,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统一服务门户,建设有一卡通的学校也还是传统的服务形式,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只有不到36%,73%学校没有使用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全部覆盖的学校只有不到10%,仅有1所学校使用智能插座。结果显示,湖南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国家有关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信息化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树立信息化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进而带动学校抓好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制订确实可行的规划计划,使学校信息化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

(二)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信息化建设领军人才,重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设置与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和工作考核细则,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与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注重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训。

(三)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多元化投入,拓宽教育信息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企业、行业以资金、设备、软件等多种形式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园网络接入水平;加大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引进应用社会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大推进网络教学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应用力度,建立知识共享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五)改进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机制,把师生及学校办学相关者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获得感、便利感作为评价的主要维度,引导学校及相关企业改进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更好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教师职业成长和学生成长成材。

猜你喜欢
总数湖南省院校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宝藏(2020年3期)2020-10-14 09:41:40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5期)2018-08-01 06:30:16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