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群
(辽阳市白塔区卫国路79集团军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辽阳 1110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绞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严重时还将使患者猝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
选择88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加入本次研究,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参照组和研究组各得44例患者。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81~92岁,平均年龄(82.46±3.57)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74±0.1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可行。
对所有入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发展进行简要了解,由护理人员遵循医嘱为患者实施治疗,每日定时观测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告知患者要以卧床静养为主,配合高流量吸氧、调脂、抗栓等治疗。
参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对疾病知识的相关健康教育、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控、日常生活的指导等[2]。
研究组则为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无缝隙护理干预:①以护士长为组长,医师共同监管,5名以上护理工作人员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后,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相关经验等为其进行责任和工作的划分,每名护士负责6~8例患者,每日护理工作内容全部公开,可有患者与家属共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②排班制度坚持无缝隙: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班次,确保每名护士能够充分休息的情况下,每名患者全天都有护士监护,保证高效护理。③护理小组对冠心病患者个人状态进行评估时,要将其心理情绪、病情走向、生活方式、生理需求等考虑在内,尽量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以此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以简单易懂的语言、风趣幽默的形式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如病情成因、如何治疗、药物机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并发症情况)介绍给患者[3],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者知晓冠心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④酌情指导患者完成相对简单、舒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慢走等,但在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须有护理人员在场。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的重要性,传播正能量。⑤为患者制定相应的灵活性饮食方案,尽量选择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清晨以顺时针方式进行腹部按摩,力度以舒适为宜,预防便秘。
分析疾病的治疗效果,当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为正常,相关症状全部消失,心绞痛基本不再发作则为显效;患者心电图ST端显著下降,心绞痛发作率明显下降则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或更为严重则为无效。
利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等五项,分值为0-100,分数越高表明改善效果越好。
采取SPSS 17.0统计学分析的方式对研究数据进行专业处理,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的对比应用(±s)的方式予以表示,行t检验;以(率)的形式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总体效果予以表示,并进行x2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分别为95.45%(42/44)、77.27%(34/4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n(%)]
心绞痛稳定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等五项评分的数据的对比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s)
?
在冠心病的早期及时接受了有效的治疗,能够将坏死的心肌最小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4]。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大大提升,面临巨大的风险。老年人为冠心病的主要群体,也是最需要有效护理干预的,本次研究我们开展了包括心理、生理、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无缝隙护理干预,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无论在治疗有效率还是在心绞痛发作情况的各项评分上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下的参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表明,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稳定心绞痛症状,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