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吉林两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比较分析

2020-09-27 02:38宁良文郝艳华牛金玉刘泽陈超亿郑岩潘琳孙承尧李程跃郝模徐凌忠陈任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吉林公共卫生

宁良文 郝艳华 牛金玉 刘泽 陈超亿 郑岩 潘琳 孙承尧 李程跃 郝模 徐凌忠 陈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监测系统进行连续、系统、规范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潜在因素的能力[1]。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群健康和导致社会危机的潜在杀手[2-3]。提高风险监测能力是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中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发展态势、有效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前提和手段,也是科学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措施[4-5]。笔者以辽宁吉林两省为例,比较和分析两省2008年至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的演变趋势,明确风险监测能力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探索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的可行性。

一、资料来源

根据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至2017年间辽宁和吉林两省的政府、专业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网站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进行收集汇总,搜索的网站包括政府门户网站、统计部门网站、卫生计生委网站、地方志/年鉴网站以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网站等,系统收集辽宁和吉林两省公开发布的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策报告和白皮书等,最终收集辽宁省相关文件65篇,吉林省相关文件33篇。

运用“辽宁(辽)/吉林(吉)/各区县名称+突发/突发卫生/突发应急/重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处置/处理/控制/管理/干预/预防+评价/效果/评估/”检索式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中系统且穷尽地收集两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相关文献,时间设定为2008年至2017年,最终收集辽宁省相关文献9篇,吉林省相关文献15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辽宁吉林两省利用监测系统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能力和实际程度,综合判断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分析两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及演变趋势,再将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者的相关性。

(一)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能力

如果该地区的监测系统收集了“疾病情况”“人群基本信息”“影响因素”3类字段,则认为其具备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能力,赋值100%;若未能收集上述3类字段,则表明不具备识别公共卫生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能力,赋值为0。

(二)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取决于该地区监测系统是否公开发布了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资料。首先,系统且全面地收集基于该监测系统发布的各类研究文献和公开信息,判断研究文献和公开信息中是否提及“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三间分布”“影响因素”等主题词,据此统计该地区监测系统发布的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信息报告数。结合监测系统已开展监测的次数,计算平均发布信息报告的数量。其次,计算和分析平均发布的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信息报告数。选择其中的最大值作为理想标准,据此判断该地区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

(三)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

将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能力与实际程度综合分析,可以得到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指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指标是课题组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将辽宁吉林两省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文献系统收集,分析文献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的描述并将其转化为效果评分而得出的综合指标。它可以间接反映出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水平。将搜集到的文献依据研究者对问题的描述分为6个效果等级依次赋分,0分代表文献中所描述的防治效果差,5分代表文献中所描述的防治效果好。通过对所有文献的效果等级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辽宁吉林两省每个年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指标。

三、统计分析

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的数据运用EXCEL 2016汇总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1.0行统计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与单因素回归分析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的关系。

四、结果

(一)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程度的变化趋势

2008年至2017年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能力基本没有变化,两省份均是2008年为70.59%,从2009年至2017年始终为73.5%。说明两个省份的风险监测系统所收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程度大致保持一致。见表1。

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指标上,两省表现出了差异。辽宁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在2008年为8.60%,随后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达到最低6.28%,2017年回升为7.58%(图1)。吉林省的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际程度在2008至2012年间由0.00%变化至0.07%,从2013年起上升,在2017年达到7.87%,略高于辽宁省(图2)。

图1 辽宁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情况

图2 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情况

在综合指标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上,两省也存在差异。将理论能力与实际程度结合,进一步分析之后得出的综合指标与实际程度数据结果一致。辽宁省由2008年的8.60%变化至2017年的7.58%,吉林省由2008年的0.00%上升至2017年的7.87%。

(二)辽宁吉林两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变化趋势

表1数据显示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指标由43.33%上升至60.00%,辽宁省由44.00%上升至53.33%,说明两个地区在2008年至2017年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均有明显改善。

表1 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变化趋势(%)

(三)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比较

通过对辽宁省和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指标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9,P<0.05),辽宁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程度及影响因素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未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587,P>0.05)。

表2 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的Spearman相关分析

对辽宁省和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指标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指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表3)。拟合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对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的解释程度为61.9%(决定系数=0.619)。

表3 辽宁吉林两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单因素回归分析

五、讨论

良好的风险监测不仅可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减轻个人的恐慌情绪,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制定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基础[6-7]。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风险监测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是科学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客观要求[8]。

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从2008年的0%上升到2017年的7.87%,说明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能力在逐步改善。随着该指标的提高,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也呈现上升趋势(由43.33%上升至60.00%),且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9),这表明吉林省风险监测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已经呈现。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指标的不断提升,可以提高监测系统预测预警能力,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提出针对性干预及应急措施,进一步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最终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效果。课题组并行研究显示,随着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程度指标由0%上升到7.87%,该地区资源配置的适宜程度由21.0%增长至26.4%,公共卫生体系组织架构的健全程度由13.7%增长至30.1%,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由20.89%增长至27.71%。可以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的提升,在引导多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治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自2012年起,吉林省开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改革,在全国率先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服务中心[9]。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加大了系统建设[10-13]。从2005年与2010年的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也明显可以看出,吉林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4]。

辽宁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程度从2008年的8.60%下降至2017年的7.58%,表明其风险监测能力的变化并不明显。而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效果(由44.00%增长到53.33%)来看,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总体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原因可能是从风险监测到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除了风险监测能力以外,资源是否合理配置以及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运行等各个关键的中间环节也在影响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效果。尽管辽宁省的风险监测能力没有明显加强,但其他环节的改善也会促进防治效果的提高。

总体来看,辽宁吉林两省还需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虽然2017年吉林省识别公共卫生问题与影响因素的程度略优于辽宁省,但两地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课题组并行研究显示突发公共卫生领域识别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程度的国际一流标准为85.48%)。因此,应借鉴先进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15-16],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体系的制度建设、保障资源配置、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一流的新时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7-20]。

目前国内缺乏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系统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本研究尝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间接判断辽宁吉林两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大小,提示了监测能力与防治效果的相关性。本研究所用资料全部来源于公开信息文献,且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基于第三方视角的评价可信程度较高,因此课题组认为本项研究对于监测系统的量化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效果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本研究仅关注风险监测能力尚存在一定的局限,后续研究仍需通过纳入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加以明确。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吉林公共卫生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