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美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2020-09-26 13:31孙静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意境设计

孙静

【摘 要】意境美学是具备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传统美学,意境美学在艺术设计中已备受推崇。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意境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意境的本质与内涵,表述了美学意境与人格涵养的关系,并通过分析平面设计和空间设计中意境的具体表达,明确意境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境;设计;传统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177-02

一、意境美学的概述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意境的概念界定及内涵本质,艺术界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任何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书法、舞蹈,亦或是诗词歌赋,如果其不能表达一种意境,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或者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艺术作品。自古以来,上乘的艺术体现着生命律动的韵味和无穷的诗意空间,因为艺术就是在表现生命,若无生命,何来意境,若无意境,何来艺术。然而意境的创造,并非每个人都可信手拈来,意境的创造与艺术家的人格品质、精神涵养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精神达到一定的境界,意境的表达才能水到渠成。

(一)意境的由来

“意境”这一概念出现时间较早,在唐宋时期逐渐完备。“意境”又称“境界”,最先出现于文学之中。王国维曾提出诗词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即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而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也曾提到“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概念,他是从宋元山水画的意境角度来说明的。他认为山水画就是在追求朴实生活和人生的自然境界,山水画本身含有深厚的意味与意境,给予人们宽泛、丰满而不确定的审美感受,同时他明确了意境营造的无限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系统性的美学理论。

(二)意境的本质

近代以来,很多人在关于意境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上,都是从“意”与“境”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层面进行的,认为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或者“天人合一”等相关概念。说到底,这些都是“道”的外延,意境的本质就是“道”,意境通过有限的“象”来表达无限的“道”。意境实际上是在探究生命的本源,艺术家要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天地之境界。

世界之广无穷无尽,生命之真循环往复,心境之远无边无际,因此艺术的意境具有抽象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艺术的意境,随着时间、地点、人物、情景等的不同,幻化出多样的“象”,使作者与天地沟通、欣赏者与作者共情,共同沉浸在艺术的美景之中。

意境是作者在把握天地之气的前提下,在思想情感与万物美景融会贯通之后,通过自身的高度提炼而呈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具体体现。因此,所谓意境,是生活与情感相融合的产物,是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统一的表现,意中有境,境中显意。正如李泽厚先生曾说的:“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中国艺术的精髓就表现在意境中,把意境看作美的本质,气韵也就自然而然变得生动了。

(三)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

意境的创造与艺术家的人格品质、精神涵养等有密切的关系。达到虚与实、无与有的境界之时,落笔自然与众不同。山水画家凭借深沉静默的心境,不屑于庙堂,淡忘世间繁华喧嚣,窥探宇宙的奥秘,其艺术所表现的正是纯净的心灵与大自然浑然相融、合而为一的“道”的精神。

艺术境界的创造,绝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是“心匠自得为高”。艺术家只有凭借深静的心境,方能发现宇宙万物自然之境地,所以艺术家首先要注重内心与精神的修养、人格与品质的素养,以待灵感之来临,意境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二、设计与意境

意境美学在设计中的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但是根本内涵是相同的,追求的境界是相通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的这种艺术境界,能使观者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式,将自身完全融入作品之中,以暂时忘掉自己欣赏者的身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一)意境在平面设计中的表达

在平面设计中,艺术作品中的无形意境,看似空无,实则包含着无穷的内涵。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十分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大范围的色块、几何形是他的典型特征。在他的眼里,每一个点、线、面等都是象征着生命的符号元素,每个元素都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营造出美的意境。

“地平线”系列海报,继承了其基本思想,优雅沉静、意境深远。无论是在整体构图上还是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简约自然之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地平线上的画面是一片虚空,但却可以容纳一切,全景只有白色的地面与天空,偏右下方有个孤寂的人影,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平面。“这是自然天地与人的一种纯净的终极组合。”这种画面“空”的意境美的表达既有效地传达了产品的品牌内涵,也深刻体现了老庄“无与有”的辩证思想。

艺术设计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画面来表達它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设计师悟得天地之理,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对画面进行美感构建,传递画面背后的思想内涵。所以“意在境先”,设计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意”,然后将“意”置于“境”之中,而欣赏者感受的过程是“意”与“境”的统一,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精神境界。“意”和“境”相互交融、相互统一,形神兼备,这便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必备要素。

(二)意境在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杰出代表,它的一个典型的美学特征就是意境美的塑造。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意境的追求。意境其实是一个信息发出与接收的传达过程。我们通过园林中的在者(即场景或者某元素)联想到不在者,并产生共鸣,仿佛通过园林与园林背后的信息产生了共情。所以意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园林的特征就是合理地运用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无限的意境。苏州园林是按照游人的视野和主观心理感受进行设计的,同时是在文人墨客的参与之下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因此,苏州园林充满着无限意境与诗意。中国园林建筑离不开亭台楼阁,而审美意趣却并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于通过小的空间把无限的大的景色都收纳进来,形成“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的奇妙格局。比如苏州园林中充分让人感受清风明月的景点是扇亭,苏轼曾在这里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赞颂。扇亭位于拙政园之内,与月洞门相对,它的前面有小池,后面有小山,在周围葱郁树木的映射下,扇形窗景别具一格,整个小亭构成了一个“无限美”的空间。

苏州园林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游客们在园林里面观看,景随人动,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观赏者从有限的空间完全浸入园林的无限意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动态美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也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意境美学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对于现代设计而言,我们必须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夯实传统文化的根基。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真正的艺术是以民族文化为本,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传承与创新。当代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提炼传统文化时,思路要开阔,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所有元素都可无限变幻,一切都可达到自然流畅,这才符合意境美学的原则。

现代设计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美的艺术。意境美除了能够丰富人们的想象空间之外,还能开阔眼界,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三、结语

本论文首先对意境美学的历史溯源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意境美学的本质内涵,继而论述了意境的营造与作者本身的品格及精神境界密不可分,强调了人格涵养对意境创造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意境在设计领域中的不同体现,阐明了意境美学在艺术史中的独特地位。艺术离不开意境,意境以多种艺术为载体来表现,并指引了现代设计的道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朱玉珠.美学原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邢传国.意境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启发[J].科技信息学(学术版),2007.

[5]李欣.从苏州园林看园林建筑艺术艺境的创造[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1.

[6]王文忠.王国维美学理论的现代阐释[D].安徽大学,2006.

[7]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林萌.论庄子之“道”及中国山水画意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9]郭琳.论书画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化用[D].河南大学,2005.

[10]阿汀.境生象外——浅析中国画的意境[J].大众文艺,2009.

猜你喜欢
意境设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中國畫的意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