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俄罗斯动画短片《没有宇宙我们无法生存》中所折射出的新时代下的个人选择,通过对短片的情节与其中两位主要角色的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关键词】动画;集体;个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138-02
《没有宇宙我们无法生存》是由俄罗斯导演康斯坦汀·布朗兹创作的一部动画短片。讲述了在一个四周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基地中,一群宇航员在科研人员的精确计算下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之后代号为1203和1204的一对好朋友脱颖而出,成了正选宇航员和替补。在火箭升空当天发生事故,1203遇难,1204因目睹了这一切而精神崩溃,最后自身脱离了地心引力飞上了太空找到1203的故事。
从内容来看,不难发现影片叙述的故事是在映射美国与苏联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展开的太空竞赛。在冷战时期,太空竞赛上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带来国际地位上的领先,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识形态先进的象征。
在那段时期中,举国体制就是一剂良方,由集体负担经费来配置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个人也以集体利益为最高目标。所以才出现了短片中,一群宇航员与科研人员在冰天雪地的基地中夜以继日艰苦奋斗的画面,这也正是短片中两位主角出现的只有“1203”與“1204”的代号,而没有出现真实姓名的原因——在集体面前,一切个人都会变得渺小。
在这种状态下,一切行为都会被量化,1203、1204他们不光在体能锻炼上有规定的数量、限定的时间,连吃饭休息都有规定时间,每天所做的就是在进行各种训练,向着目标不断靠近。但个人的努力与进步并不会事无巨细地被记录在案,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有一个个量化的标准,一道标准线,决定他们命运的只是名册上一个个“√”,做到了就划上一个,即使远超标准也只是一个,做不到就没有,哪怕可能只是游泳慢了半秒。这一切也正象征着他们最后要参与的航天事业——高标准、严要求,容不得半点差错,哪怕在某一方面超过标准许多,也没有实质性意义,要做的必须是没有一丝不达标,就好像木桶效应一般,他们需要补足每一块短板,才能盛得下航天事业这桶水。
随着日期一天天接近,在之后的测验中,1203、1204双双达标,表现最优秀的他们被选为航天员。因为飞船空间限制,1203成为正选宇航员,1204担任替补,于是1203就在所有人的祝福下挥手与1204告别,率先登上了飞船。但随之而来的便是飞船在太空中发生了故障,1203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幸罹难。同时在基地中,其他科研人员先是努力抢修设备,最后抢修无果,在飞船爆炸后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在名单上给1203那一栏划了一条长长的横杠。在这种环境下,即使1203已经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了最好,也不能左右自己个人的生死,即便他已经在同辈中出类拔萃,是层层选拔出的精英,但当他牺牲时,其他人却也没有时间去悲伤,随即便将精力投入之后的研究中——集体并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下前进的脚步。
然而更难得可贵的却是在影片后半段,1203死后,1204并没有像一些主旋律或者个人英雄主义作品那样——1204背负着对1203的怀念,继续更加努力锻炼、奋力前行,发现了之前出现问题的原因,补上了不足,最后在太空中实现了二人的梦想来缅怀他的挚友。并不是说这样的处理不好,但显然1203的死亡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问题,1204个人的努力即使做得再好,也于事无补。现实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至少在航天事业中,集体不出任何失误,哪怕一点点微小的失误才更为重要。
而在影片中,1204目睹1203消失在宇宙中的那一刻,他没有痛哭流涕大诉衷肠,也没有怨天尤人去责怪他人,他只是迷失了。他蜷缩在宇航服里,对绝大多数外界的信息都失去了反馈,在尝试于飞船发射地点摆脱引力飞向宇宙失败后,1204被绑上了拘束服来限制他的行动。即便如此,在影片的最后,1204还是摆脱了束缚,不畏艰难险阻,来到宇宙和他的挚友1203一起遨游在太空中。当然,显然我们更倾向于这是导演的一种意象化的表达,在科学的背景下加入了幻想主义色彩,如同李白抱月而游太虚一样,更现实的可能性是1204放弃了被束缚的躯体,选择了死亡,他的意识飞入了宇宙。
这种情节安排不禁让人联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擅长琴技,鼓琴而六马仰秣,但在钟子期病故后,他悲痛万分,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他的琴技不可谓不高,却因为钟子期之死,一生不再弹琴,他美妙的琴声也再也没有人能听见。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伯牙摔琴和1204放弃了被束缚的航天服飞入宇宙一样,他们对音乐、对航天固然热爱,但对挚友知音的情感尤胜于此。挚友知音对他们的吸引远胜于他们对梦想爱好的追求,所以伯牙最后把心爱的瑶琴摔了个粉碎——因为钟子期已不在人间;1204最后离开了基地飞向了宇宙——因为1203不在基地而在宇宙。与之不同的是,伯牙对音乐的热爱是个人的追求,1203、1204对宇宙的热爱,是源于集体;伯牙的琴音或许成了绝唱,但1203、1204的航天梦却还是实现了,历史证明了人类终究还是进入了宇宙。
影片中1204缅怀1203时,他看着挂在墙上的照片,从中除了可以看出1203、1204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焦不离孟,还能发现他们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了航天而奋斗。在小时候过生日时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本书名与影片片名相同的《w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之后便一直在基地中为了实现理想一起奋斗。在影片最后,1204没能从失去挚友的痛楚之中走出来,而选择了自我毁灭固然可惜,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最终没有收获,但这也让其他一起为之奋斗的人显得更加伟大。
导演并非是要号召观众向1203、1204他们学习或者是批判他们,仅仅是把这些展现了出来,让观众从中看见,在现在这个时代选择是多样的。诚然,1204的选择不太积极,也并不值得提倡,但他可以存在,也的确存在着。人们可以很伟大,为了集体的梦想牺牲一切去奋斗;人们也可以稍微自私一点,选择不那么伟大,可以去追逐自己“1203”——不是每一个人都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干扰,都能抛下一切。
而这同时也让那些牺牲了个人需求的人显得更加真实、更加伟大。正是导演创造出的1204让观众知道了其他那些没有名字的、在幕后默默付出牺牲一切的科研人员的艰辛——他们在失去了1203、1204这些最佳人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在1203牺牲之后,其他航天员没有害怕、畏惧,他们清楚地知道登上飞船之后迎来的或许不是成功,而是毁灭,但他们仍然在坚持训练努力向着理想追逐,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成功的荣耀而努力锻炼,以期登上飞船,他们是在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奋斗终生。1204放弃了,并不是因为畏难而是因为友情,其他航天员们迎难而上,也不是因为单单想要获得荣誉,而是为了实现理想,实现集体的追求。
如果“1203”“1204”们不懈地艰苦训练之后,走上飞船后迎来的必然是胜利的果实,那只能说他们平日的努力为人称道,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成功学励志典型;如果是1203先牺牲了,1204在1203牺牲后发愤图强完成使命,那这依旧是一个普通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而在现今这个新时代,才能出现这样的作品:“1203”们会牺牲,“1204”们会逃避,最后成功的是观众没有在荧幕上看见的那些背后默默付出无名的工作者们。
导演把这一切都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成功也离不开努力,你坚持下去成功了会赢得欢呼,但你也可能会失败;你坚持不下去放弃了,也没有人会苛责你。我们钦佩于那些在迷雾中艰难前行的探路者,但我们仍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做出我们自己的选择。
出生于俄罗斯的导演康斯坦汀·布朗兹正是亲身经历了过去的那个时代,才能创作出短片前半部分那个举国体制环境下带有浓烈钢铁精神的现实主义故事,也正是因为他处于现在这个新时代,才能创作出后半段那种浪漫主义的极具个人风格的选择。“1204”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身处这个伟大时代中,我们可以去选择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