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日两国音乐剧文化发展的模式

2020-09-26 13:31满宁
戏剧之家 2020年24期

满宁

【摘 要】音乐剧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西方,近几十年在中日等亚洲国家也逐渐兴起,但中日在音乐剧文化的发展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音乐剧文化的发展成果差距较大。分析中日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吸取优秀音乐剧经验,对中国音乐剧演员的培养大有裨益。本文从中日两国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分析入手,探讨了音乐剧文化发展中对音乐剧演员素质的要求,并探讨了中国音乐剧文化发展中应如何培养音乐剧演员,旨在为中国音乐剧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日差异;音乐剧文化;音乐剧演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4-0025-02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音乐剧在中国文化市场中的发展也越来越好,逐渐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在音乐剧文化发展方面,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不仅和西方国家的音乐剧文化发展存在差距,邻国日本在音乐剧文化发展中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在音乐剧文化发展中,音乐剧演员是核心,重视音乐剧演员的培养,积极从日本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中分析总结音乐剧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中国音乐剧演员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一、中日两国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通过对当前中日两国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的对比,可以分析得出,日本在音乐剧文化发展方面比较超前,且音乐剧发展也较为成功。两国在音乐剧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而这些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中的差异,也是音乐剧演员培养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一)音乐剧原创文化差异

在中日两国音乐剧文化的发展模式中,音乐剧原创文化的差异比较大。日本已经能够比较成熟地进行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对西方经典音乐剧作品的本土化改编也比较成功。日本原创的如《网球王子》、《哆啦A梦》等音乐剧,在日本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都受到好评,而在对西方诸如《猫》等经典音乐剧的改编上,也加入了符合日本受众审美和本土文化需求的内容。而中国在音乐剧原创方面能力较弱,多数表演内容为引进的西方音乐剧,且本土化改编程度低,少数诸如《金沙》等原创音乐剧,在歌曲、舞蹈编排等方面也尚未尽善尽美,原创质量较低。这与中国音乐剧演员的创作力、表现力等能力不足也有一定关系[1]。

(二)音乐剧运营专业性差异

在中日两国音乐剧文化的发展模式中,音乐剧运营和音乐剧文化市场发展方面的差异也比较大。在日本音乐剧文化发展中,市场运营能力比较强。以日本音乐剧《网球王子》为例,在上映11年后,观看演出人数仍能达到170万的成绩,除了音乐剧作品本身的优秀之外,与日本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中的运营专业性密不可分。日本在音乐剧演员与其他商业方进行合作宣传、音乐剧周边产品创作、音乐剧演员明星化打造等方面经验丰富且运作良好。但是中国在音乐剧文化发展中并不十分重视音乐剧的运营。中国音乐剧演员在宣传配合、音乐剧运营、音乐剧商业合作互动方面参与度不高,缺乏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意识,音乐剧演员对自身的形象、艺术修养等也并不十分关注。

(三)音乐剧专业人才差异

根据中日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可知,中日音乐剧文化发展最根本的差异就是音乐剧演员专业性的差异。在日本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过程中,对演员演唱、舞蹈、编舞、台词、表演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训练十分全面,保证音乐剧演员在职业发展和专业素质培养中做到均衡全面。而中国音乐剧演员在专业能力上却不尽人意,很多演员难以达到“全能型”的标准,而在音乐剧专业表演知识和表演素质上的任何一块短板,都是导致中国音乐剧文化发展受到制约,音乐剧在原创力、感染力、表现力以及艺术性上难以与世界接轨,难以与日本比肩的关键[2]。在音乐剧文化发展中,重视音乐剧演员的培养和训练,是中国未来音乐剧文化发展的出路和方向。

二、音乐剧文化发展中音乐剧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中日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中,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音乐剧文化发展中的不足,而音乐剧演员的培养,则是拉近中日音乐剧文化发展水平,使中国音乐剧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的关键。在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音乐剧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下为笔者总结的关于音乐剧演员基本素质的内容。

(一)舞蹈及形体素质

在音乐剧表演中,带给观众最直观感受和最具有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就是音乐剧演员的形体和舞蹈动作。在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过程中,舞蹈及形体素质是音乐剧演员必备的基本素质。音乐剧表演中涉及到的舞蹈种类很多,有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等类型,演员在学习时,想更好地呈现音乐剧的剧情和艺术张力,就不能仅仅学会少数几种舞蹈,而需要兼顾每一种舞。另外,音乐剧演员在学习舞蹈时,不能仅学习舞蹈动作,重点是通过舞蹈传达出音乐剧的美感、剧情内涵和艺术语言,所以音乐剧演员要通过不断锻炼保持良好的形体,在形体美的基础上学习舞蹈艺术,更好地诠释音乐剧[3]。

(二)音乐剧演唱素质

演唱是音乐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音乐剧主题和剧情的重要表现手法。音乐剧演员应该具备过硬的演唱素质,而且这种演唱素质不能仅从声音的优美角度出发,而需要能够通过演唱体现音乐剧的剧情内容、思想内涵,并且在演唱过程中还要能够配合肢体舞蹈,呈现音乐演唱和舞蹈动作的和谐美。在训练音乐剧演员的演唱能力时,一方面应该重视演员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演员能够掌握多种演唱方法,对美声、民族、通俗等唱法都能驾驭。演唱素质的培养,在音乐剧原创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音乐剧演员音乐创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台词及语言表达素质

故事、主题和剧情是串联音乐剧的线索,而这些内容都需要音乐剧演员用台词和语言进行表達。在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过程中,台词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基础的字正腔圆,还包括音乐剧演员对台词的加工能力和表现能力。台词的加工是演员表现角色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一部音乐剧是否具有感染力的保障。

(四)音乐剧表演素质

在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过程中,表演素质的培养是重点,因为音乐剧本质上是一种表演,只是采用音乐、舞蹈等方式加以呈现。要培养音乐剧演员的表演素质,就需要使演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在遵循音乐剧舞台规律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角色分析和演绎,通过表演展现出音乐剧中人物的情感。表演素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理解能力强化后的二次加工,需要演员有一定的理解、创作能力。

三、中国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下音乐剧演员的培养策略

中国在音乐剧文化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音乐剧演员的培养问题,用好的演员催生更精彩的音乐剧原创作品,借助演员魅力提高受众对音乐剧的关注度,强化音乐剧在商业领域的吸引力,让中国音乐剧文化呈现良性发展。下面针对音乐剧演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结了四点音乐剧演员培养的策略。

(一)重视音乐剧演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首先,应该加强对音乐剧演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专业技能培养中,打造“全能型”音乐剧演员十分重要。无论是音乐院校音乐剧专业的教学,还是音乐剧团对演员的职业培训,都应该注意全面性。训练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创作、声乐训练、舞蹈基本功、舞蹈模仿和动作创编、台词训练、表演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让音乐剧演员通过全方位的训练,掌握音乐剧表演中各個环节的重点,从而更加适应音乐剧的表演。最好在全能训练的基础上激发音乐剧演员一定的音乐剧原创能力,使其在与音乐剧创作人员沟通时能提供更多专业性的想法和建议。

(二)强化音乐剧演员的理解力和创作力

音乐剧是基于现实行为逻辑的艺术创作,在表演中演员应该有一定的音乐剧理解力和创作力。所谓理解力,是指对音乐剧主题和内涵的深入理解,而创作力则是对音乐剧通过表演、歌唱与台词进行的二次创作。所以在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过程中,应该让演员更多地体验生活、感受世界,通过丰富人生阅历和增加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更好地理解音乐剧和对音乐剧进行二次创作,提高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拓宽音乐剧演员的知识面和提高音乐剧演员的基本素养

在音乐剧文化发展中,本土化音乐剧的创作需要音乐剧演员和创作者有丰富的知识面,能够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演唱、表演和舞蹈中。所以在培养音乐剧演员的过程中,应该加入民俗、文学、美术等更多的内容。对音乐剧演员知识面的拓宽和基本素养的提高,是增强音乐剧感染力和丰富音乐剧内容的关键。日本在音乐剧创作中就吸收了多元化的内容,《网球王子》等与2.5次元动漫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音乐剧,都是音乐剧演员知识面丰富和基本素养过硬的产物[4]。

(四)加强分析和排练西方优秀音乐剧作品

在培养音乐剧演员的过程中,提高演员对经典音乐剧作品的表演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培养演员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音乐剧演员时,可以更多地排练一些西方经典音乐剧作品。通过对经典作品进行音乐、动作、剧情等方面的反复揣摩,提高音乐剧演员对音乐剧的分析能力,能够让演员吸收经典音乐剧的优势。而且对西方经典音乐剧的演绎和创新,也能在市场推广中吸引一些传统音乐剧爱好者,对经典音乐剧的传播和宣传也有一定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剧作为一种以音乐、舞蹈、戏剧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表演形式,受到世界很多地区人民的喜爱,在传递音乐艺术、丰富受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借鉴日本音乐剧文化发展模式,从专业能力、知识面广度、原创力等多方面进行中国音乐剧演员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音乐剧文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昕,邹敏华.当代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及其研究的阶段性特征[J].闽江学院学报,2017,38(06):82-88.

[2]郑敏.高素质演员的培养是中国音乐剧事业发展的重点[J].北方音乐,2017,37(01):100-101.

[3]袁月.日韩音乐剧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5,(16):20-21.

[4]张娣.从日本音乐剧<网球王子>看中国原创音乐剧[J].文学界·人文,2008,(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