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价值探究

2020-09-26 13:17胡莉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雾凇阅读教学

胡莉萍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占据了语文教学2/3以上的课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阅读教学的本文价值就显得尤其重要。以薛法根老师的《雾凇》教学为例,从五个层次探究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价值;《雾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8-007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价值的探究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主要以薛法根老师的《雾凇》教学为例,从五个层次对文本价值进行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梯度的,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需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

一、阅读文本识字学词、遣词造句价值,打好语文能力生长的根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有不同的要求,如第一、二学段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注重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学生进入中学段之后就不太重视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导致学生在书写中出现很多错别字。因此,字词教学应该贯串整个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后面的每一个生字词,按照“会认”“会写”不同标准对生字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理解运用。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就很重视字词教学,在他的很多课例中都有所体现。在进行《雾凇》这篇中学段说明性文章教学时,他是这样设计字词教学的:

师:现在,请你在笔记本上听写词语,听清楚,记住了,再默写: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

(一生默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检查。)

师:同学们默得很认真,老师决定奖励一下(生期待),再默一个(生大笑):遇冷凝结。(发现有学生默写不出)实在默不出的可以不默,当然,也允许你偷看一下。只能看自己的课文哦!(众大笑,非常愉快地看书,默写。)

师:一起来检查一下这位同学默写的词语。(指着“饱和的水汽”,众笑,因为字越来越小,最后一个小得几乎看不清了。)你看,这水汽就是这样,看不清。(众大笑)“遇”字写对了吗?你仔细看一下课文,自己的错别字自己修改。(生重写,仍然写错)你再看一看,写得最大就不会错了。(生写大字,发现中间部分是“竖提点”)啊,这次写对啦!你看,难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放大一倍,就看得清楚、写得正确了!

薛老师上课之前已经预设学生在一些字词的学习上存在问题,如“水汽”“雾气”这两个词的后面一个字容易混淆,“遇”字在中间的笔画上有问题,“饱和”的“和”字容易写别字,所以,薛老师在上课之初先解决学生的这些字词问题,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后面的教学我们发现薛老师所听写的这些词语是《雾凇》这篇阅读课文中雾凇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形成词串,要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必须要理解“水汽、雾气、霜花、雾凇”这几个关键词语。单纯的字词教学,通过薛老师這样巧妙的设计,与后面阅读教学的关键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循环往复的学习,这就是一个教师研究文本价值和教学设计的高明之处。

二、阅读文本概括理解价值,梳理文本脉络,切入重点语段

王荣生教授认为,言语知识就是关于“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所以,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听说读写。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发生语文实践,促进其言语技能的形成,而对文本语篇的概括理解和重点语段的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如薛法根老师在进行概括理解文章大意这一教学环节时,紧接着字词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理解“雾气”“霜花”“雾凇”这几个概念,学生弄清楚这几种现象是怎么回事之后,接着教师提出要求,将“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雾凇”之间的关系用几句话说清楚,学生的表述如下:

空气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就成了雾;这些水汽如果遇到很冷的空气,零度以下,就凝结成小冰晶,成了霜花,一般的霜花是结在地上的,而结在树上的霜花就成了雾凇,俗称“树挂”。

正是因为薛老师设置的关键词串暗示了文中几个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表述连贯而有逻辑性,言语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对文章的大意,对雾凇的形成过程这一关键知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薛老师要求学生熟读这一段落并背诵下来,积累词句篇章,丰富了学生的原始积累。这对于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积累词句篇章、丰富学生遣词造句的经验、丰富学生的原始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三、阅读文本情感价值, 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阅读篇目通常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思想价值。语文阅读教学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体悟,去感受,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所以,教师要挖掘文本中情感丰富的资源。那么,情感资源在哪呢?情感不在外面,就在词语中;情感不在外面,就在词语的反复中;情感不在外面,就在声调中;情感不在外面,就在标点符号中……在一些大家容易忽视的细枝末节中。在语文阅读文本中作者会把他深邃的情感具体化和特写化,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体会这些情感丰富的地方。薛老师在讲授《雾凇》这篇说明性的文章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形容雾凇,学生发现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些词语都是在形容雾凇,还发现了有两个词语是对雾凇形态的比喻,形成了“洁白晶莹的雾凇、银光闪烁的雾凇、美丽动人的雾凇、银松雪柳般的雾凇、琼枝玉树般的雾凇”一系列词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言语知识,还发展了言语实践,同时感受到作者对雾凇这一景观是持喜爱的态度和情感的,加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由这些词对雾凇进行联想和想象,头脑中会形成雾凇的具体形态,真真切切感受到雾凇的美,从而引发自身对雾凇的喜爱。这一文本价值的发现和巧妙的教学设计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情感的获得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文本中情感丰富的地方切实体悟到的。

四、阅读文本语言鉴赏价值,感受文本的情趣和意蕴

新课改倡导“一课一得”,课堂教学时,着眼于一个点,重点击破。通过这样一节节课的教学连点成线,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分为认读、理解和初步的品评和欣赏三个阶段,对文本的语言进行鉴赏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对于特定的文本,学生要知道哪个地方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对于《雾凇》这篇描写优美的写景说明文,文本中一些动词和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用得很妙,这是文本的一大语言特色。因此,薛老师根据文本特点对此进行了语言鉴赏价值的挖掘。

师:请你们每个人从各自读的句子中找出一个表示雾气变化的动词来。

生:(纷纷举手,并陆续写在黑板上)弥漫,笼罩,淹没,模糊。

师:你看,这些词语就准确地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程度。说明性的文章用词要准确!

生:(第七个学生)“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写的是雾气。

师:你再想一想,这里的雾气有什么变化吗?

生:变成了白银。(众笑)是霜花。

师:这里的雾气遇冷凝结成了霜花,这句里没有出现“霜花”这个词语啊?

生:“白银”就是“霜花”,是一个比喻句。

……

通过这样的文本价值设计,学生感受到说明性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接下来师生的眼光聚集在比喻上,为了让学生对比喻不是仅仅停留在生动形象的简单认识上,让学生对这个比喻的独特性有更深入解读,薛老师通过换词比的方式让学生来体味:同样要突出“白”, 为何不比作白盐或者白糖? 通过比较, 学生自然会想到白银较之于白盐、白糖的特质: 珍贵, 有光泽, 惹人喜爱……于是, 就发现了比喻的“情感色彩”:选择什么样的事物来作比, 其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用“白银”作比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生在这一课习得品味、欣赏句子的方法后, 在学习其他类似的文本时就能够直接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赏析。

五、阅读文本迁移运用价值,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吴忠豪认为,学生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理解,而是运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些例子。所以,语文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知识,还要教给他们相应的方法,学会迁移运用。在进行了文章第二自然段雾凇形成过程的重点语段学习之后,学生理解了作者是如何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描写清楚的,接下来就是运用,薛老师提出要求:

我们江南沒有北方有那么寒冷的天气,只有雾而没有雾凇。前两天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雾,你能模仿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借用文中的词句,将大雾的形成、消散过程写出来吗?

学生现场创作,学生仿造第二自然段的结构,借用重点的词句,在薛老师的进一步指点下,把大雾的形成和消散写的有模有样。其中一个学生的仿写如下:

早晨,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雾啊!远处的高楼、树木全都淹没在白色的雾气里,白茫茫的一片。大街上的车子、行人都变模糊了,只听得到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声。(师插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有近处车子的跳灯一闪一闪地慢慢爬着。(师插话:“爬”写出了慢,好!)我乘上了爸爸的汽车,开到了郊外,居然连马路都不见了,只能看到前面汽车屁股后面的红灯在闪烁。(师插话:雾越来越浓啦!只能看见车屁股了!众大笑)大雾也弥漫了整个校园,就是对面走过来的人,我都难以看清楚,一不小心就会撞个满怀。(师插话:雾更浓了!)大人们可烦恼啦,可我们却乐坏啦!(师:你想干吗?说清楚!众大笑)我们就像在仙境中一般,又像浸在牛奶里一样。(众大笑。师插话:加一句“浑身湿漉漉的”。喝够了没?众大笑)这样的大雾一直持续到午饭的时候,太阳才露出一点点脸来,雾终于慢慢散去了。(掌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创设条件,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薛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促进经验与知识的转化过程,类似这样的仿写活动,都能实现从读到写、从写到读的深度迁移,这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迁移运用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也许是教师对文本价值最大程度上的挖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可以从以上所论述的五个层次来考量,五个层次相互联系、融合贯通,有助于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承载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进行重点内容的筛选,一篇特定阅读教学文本的价值也就出来了。

[ 参 考 文 献 ]

[1] 薛法根.知识在于运用——以《雾凇》为例看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J].小学教学(语文),2014(3).

[2] 赵婷婷.简约让语文更丰满[J].小学教学研究,2018(13).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雾凇阅读教学
雾凇奇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雾凇岛
长白山下雾凇美
——吉林
雾凇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美哉,兴凯湖雾凇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