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2020-09-26 09:30刘宝磊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贫困地区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客观要求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对发展不平衡的地区进行精准帮扶。在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必须保障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在深度贫困地区,可以准确识别帮扶对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一些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对贫困地区的帮扶,还应该解决当地的贫困,学校的贫困、家庭的贫困以及学生的贫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育精准扶贫还要完善扶贫政策的相关体系,坚持办好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并重,灵活推进继续教育。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贫困地区;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2-0019-02

贫困地区之所以需要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原因在于,教育扶贫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诱发人们骨子里的脱贫意识。教育精准扶贫首先应该大力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完备的教学体制体系。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终身受益。如今,教育脱贫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归结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行教育精准或者其他的脱贫,应该做的就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问题,找到根源。攻克导致贫困的堡垒,这项任务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实现精准中的精准,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扶贫的优先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虽然我们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扶贫力度仍然要加大,因为贫困的地区还有很多。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是目前来看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只有突破贫困的瓶颈,才能离脱贫致富的目标越来越近。

一、深度贫困地区的特点以及原因

1.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缺乏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还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由于当地经济的滞后性,便衍生出了当地的教学质量不高、成效不大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教育需要的速度,所以便导致教育顶层设计不优、办学思路不明、办学层次不高的问题。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办好教育显得越难。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保障不了,拿什么建设精神文明[1]。

2.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不高。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和主要方法。贫困地区的人民之所以生活水平质量不高,是因为他们的收入低于其他贫困地区平均水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都没有得到保障,他们考量的重心也就变了,成了如何吃饱穿暖。因此,教育精准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差,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育的基础设施不足、教学用房不多、需用的设施缺乏。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高,便导致教育相关工作者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专业性低的问题,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质量不高、成效不高、生源严重缺失的现象。要想解决深度贫困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应该培养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智力支持。通过培养人才,让人才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3.城镇化的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缓慢,表明农村居民的收入很低,因此脱贫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需要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想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就必须让当地具备最基础的道路设施,这样乡村与城镇相通,城镇与大城市相通,其中更有利于促进地域之间的经济、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农村居民的收入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让农村居民有更高的积极性去接受教育,不再有后顾之忧[2]。

4.贫困发生的比率很高。贫困发生的比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因病导致贫穷的,有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贫穷的,还有的就是因为天生的残疾造成贫穷的。其中,还存在一丝歧视性的压迫贫穷。根据上述情况导致贫穷的问题,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应推行相应的帮扶措施。对于因病致穷的,应该建立和完善基础的医疗卫生事业。因残疾或者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致穷的,当地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歧视性而致穷的,当地应该建立完备的教学体系,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解除内心的束缚。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深层内涵

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步突出。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图书馆的数量等方面。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还是从教师资源、素质、专业化能力等方面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产生了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下、辍学回家率高以及受教育年限短等诸多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发展的优势。其发展的步伐,也远远地超过了贫困地区。

教育精准扶贫之所以处于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在贫困地区,能接受的信息化程度比较弱。新形势下,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性也是导致教育贫困的问题。因此,想要使教育贫困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应该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让教师的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两门课上,更多的是要促成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由于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普遍偏低,所以有些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学生求学所需的相关费用。甚至无法替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收入很少,通常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消费,用较低的收入解决最基本的家庭生计。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对学生疏于专业的教导和指引,家庭教育得不到重视。很多父母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于是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祖辈照看,祖辈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交流沟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指导和心理引导,因此家庭教育缺乏[3]。

从学生方面而言,贫困地区的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业,还要照看家庭。所以便存在着一系列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学校繁多的作业、家庭中琐碎的家务事。为了兼顾学业与家务,从本质上而言,学习时间被大打折扣。而贫困学生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无论怎么努力,学业成绩也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完成得不及时。另一方面,迫于诸多原因,导致辍学、失学的也不少,导致他们接受的教育年限较短。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沟通,缺乏情感。缺乏正确引导,因此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缺乏幸福感。

三、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

秉持着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贫困原因,并对其对症下药。把握教育扶贫的双重含义,依靠对教育的扶贫进而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接受正确引导,奋力脱贫。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让当地政府对贫困地区进行正确的宣传进行引导、帮扶进行脱贫。政府应该抓住最薄弱的环节进行引导,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以政促学,树立扶贫标杆学校,积极推动相关有效经验,带动更多的地方脱贫致富。

2.建立农村教育体制机制,加固教育根基。促进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也是必由之路,通过解决农村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让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有一定的保障,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方面,让他们感受到政策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最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另一方面,农村教育需要引入更多的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他们可以为学生起到引路带人的作用,让学生离成功越来越近。当然,优秀的教师也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3.充分发展职业教育,让技术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由于城市与贫困地区教学的差异性,两个地区的学生之间根本不存在可比性。因此,为了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从培养贫困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开始。有一技在身,也能谋生存,促发展,更多的是为促进贫困学生能实现自我价值。对职业教育的生源选择上,一定程度上是选择家庭比较贫困并且有极强的脱贫愿望的学生。通过产教融合,提供智力保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达到脱贫攻坚阶段。

四、教育精准脱贫成就的显著性预测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也融入了其中,实行了网络教育促学,这不仅革新了教学方式,而且还有利于优质教育的传播。将这种教学方式带入贫困地区,很大程度上也能够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的教学[4]。

教育精准扶贫在本质上是长期有效的扶贫方式,虽然见效慢,但是可取性比较大。通过扶贫先扶智的思想,不仅可以促进民生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贫困居民的收入,从而增强贫困地区居民的获得感以及幸福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他们获得物质生活与精神两方面的改善。

总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仍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虽然这项任务具有艰难、复杂性的特点,但是相关人员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想解决深度贫困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现多个领域相互配合,解决代际传播。为增强人民福祉不懈努力与奋斗。然而,深化教育精准扶贫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中,终有一天,贫困差距会缩小,脱贫致富不再虚无。

参考文献:

[1]  李琼,杨甜雅,李想,朱海英.湖南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5):173-177.

[2]  刘宝磊.株洲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与创新研究[J].乡村科技,2018,(32):34-36.

[3]  李积鹏,叶长文,Han Rensheng.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表现、成因、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3):78-82.

[4]  刘宝磊.县域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慈利县扶贫调研为例[J].乡村科技,2018,(35):44-47.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贫困地区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比亚迪集团扶贫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