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宝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不同特点不同角度的秋天。《古诗三首》描绘的都是诗人眼中秋天的美丽景色。《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和颂扬深秋山林风光的绝句,作者咏物言志,以景寄情,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深秋时节,“我”在上学路上看到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上的美景。课文用词准确、形象、很多词语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充满童真童趣。《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课文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细腻地、多角度地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略读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诗歌描写了一些富有秋天特色的声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和延展。本单元对这个语文要素进行有层次的安排: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学用结合,安排了理解难懂词语的强化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选材灵活,内容宽泛,写法自由,是三年级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重要形式。本单元的习作编排,目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最终不受限制地记录生活。本单元的习作既是第一单元“体会习作乐趣”的进一步延伸,也为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打好基础。
二、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特点,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建议运用“四个结合”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落地。
1.理解课文内容与朗读教学设计的结合。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切忌琐碎枯燥的分析,适合以朗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悟结合,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入情入境地读出秋天的美好和韵味,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学习要在朗读、理解、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力。
2.理解词语意思与理解课文内容的结合。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要抓住课后练习题和泡泡中的示例,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交流中进行总结。教学中切忌生硬地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了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使得理解词语意思与理解课文内容脱节。教学中要借助理解词语意思带动段落的阅读,进而理解内容,感受秋天美景,体会作者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积累运用优美词句的习惯。
3.读与写的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表达丰富,特别适合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教科书编排了从读到写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景象。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秋天的雨》根据课文语句仿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提前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展开想象,进行仿写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积累的富有新鲜感的词句。
4.习作与生活的结合。本单元的习作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益处,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激发写日记的信心,使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日记就是记录生活,选材宽泛,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记的素材。教学中尤其注意要让学生清楚明了,写日记是为了与自己、与他人交流,意思要表达清楚,让别人能看明白。因此,写日记的教学要考虑到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特点,写清楚即可,不要求写具体,切忌定位不准,拔高要求。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