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必要性与路径浅析

2020-09-26 13:18陈然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政治认同现代性

关键词 中国道路 现代性 大学生 政治认同

作者简介:陈然,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65

一、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对大学生政治意识的消解

自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存在两面性,在物质领域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青年存在着一些亟需引导和面对的问题。个体主体性的膨胀、沉迷物质主义和消费娱乐主义的窠臼、利己主义等时刻消解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个体主体性膨胀致使当代大学生更注重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而非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渐行渐远。个体主体性膨胀包含的否定整体强调个体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部分大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仅仅关注自己的成绩和发展等这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而对于无关自身利益的政治,则缺乏必要关注,或政治与自身利益相关联时,才会体现一定的兴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参与政治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上升。此外,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治制度等认识存在局限,对政治的认知在深度、广度和频度上都有所不足。甚至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国家的政治事务与自身关联不大,难以将自身的理想追求与实现伟大中国梦互联互通,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缺乏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驱动力。国家共同体在个人心中精神价值欠缺,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越来越体现对立与分离。

物质主义和消费娱乐主义盛行,易使人缺乏坚定信仰,在多种意识形态的选择面前缺乏思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宣告他们一生的战斗宣言——《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这实际上也是对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辉煌成就的描述,爆炸式发展的物质产品在极短的时间里满足了人们各式各样的需求。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领域的极大丰裕一方面給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这也对正确价值观尚未完全构筑的青年大学生造成了观念上的冲击。青年大学生一旦沉溺于物质享乐,很快就会体现为日益感受到生活意义感的缺失。个体心灵失落,缺失精神寄托和信仰,沦为物质富裕而精神贫困的单向度的人。在面对外来意识形态的渗透时,也难以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观,使其在多种意识形态面前缺乏思辨力。面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传播的自由主义思想、相对主义思想等,因为其具有敢于挑战、追求自由和多元化等特征,很容易被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管束之下的大学生所接受,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但会对以团结和统一为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更与政治认同所追求的一致性相背,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科学性的质疑。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带来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知识越来越呈现为形式的碎片化和内容的复杂化,同时造成实用主义盛行,大学生难以构筑正确完整的政治观和历史观。尤其是当下的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刊、书籍等纸媒,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更多地依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网络世界进行传播。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需要一个权威中心机构,而越来越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任何人都能在互联网上发表任何信息,一方面虽然使得知识更易获取,但另一方面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和内容的复杂化,甚至对于已有定论的历史出现歪曲和误读。此外,知识的实用主义被奉为圭臬,认为只要当下有用就应该得到认可,而对于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学习与思考进而形成思维框架的基本原理和历史经验则学习不足。举例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并且对许多客观规律认识不到位,唯GDP思想长期占据大脑,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就是最大政绩,而生态的破坏、江河湖海的污染等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按照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观点,享受现代性成果的同时,必然要承受现代性的代价。但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国情实际和探索未来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理论上的缺陷,我们认识到引领现代性后面走向反面的不是现代性本身,而是资本。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中找到了驳斥西方模式唯一性的科学回答,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这些都是党和国家在不断学习基本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和不断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因此我们要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适用性,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形成科学完备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二、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必要性

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年已是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丰硕成果的享受者,更是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最中坚力量。一个人能否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能否主动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决定着一个人将在怎样的高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面临如此重大的两个“历史机遇期”,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将个人理想与伟大中国梦的紧密联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承担起时代使命,实现两者的同频共振。

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要由一代一代青年接续完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不是一个为少数资本家谋取私利的党,而是一个兼顾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党,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是我们这样一个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执政党的基础工作,是党永葆青春、不忘初心使命的政治保证。从国内看,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阶段性、存量性及总体性的矛盾客观存在。从国际环境看,以西方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借新冠疫情对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打压与抹黑愈演愈烈,特别是在新兴技术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与堵截,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暗流涌动,形势更加严峻。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升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规律、党史国情的认知水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脑入心,帮助广大学生在国际交往中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坚定中国道路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稳固党执政基础的应有之义。

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关键一招”、抵御错误意识形态渗透的“思想长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关键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深刻体会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同时用科学思想武装大脑,抵御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者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这条处处呈现社会主义现代性特征的道路不符合所谓现代性的必然逻辑。尽管不少学者对此种思想进行过反驳,但部分大学生还是存在对中国道路合理性的理解缺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证明。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思潮涌入,意识形态面临的斗争愈发激烈,但是马克思主義理论的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正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与新自由主义对现代性的推崇以及后现代主义对其流于观念的批判不同,马克思辩证地看待现代性,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后果走向人类对立面背后的物质基础——资本,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现代性走向反面不是其逻辑展开的必然,而可以通过限制和驾驭资本以实现现代性与社会主义的结合,这样它就从对现代性以及现代化运动的负面效应的揭露和批判,变成了对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必然性的论证 。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充分证明了现代性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可能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当代大学生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刻理解当面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筑起抵御错误意识形态渗透的“思想长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自信。

三、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分析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和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一代,新时代中国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认同要以教育实践为载体,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巨大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同时还要与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认知困惑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相结合,思政课老师要认识到现代社会的政治认同某种程度上是“同”与“不同”的统一,既要谋求共识性也要承认差异性,从理论上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此外,还要善于从批判和驳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朝正确方向发展,做到思想教育的理论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保障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容供应。在课程形式的设置上,开展既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又具有政治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真切感受红色旅游、观看阅兵仪式等,通过还原真切的历史资料与宏大的阅兵展演,带领大学生重温革命战争年代我党为争取民族解放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在社会建设时期无私无畏、舍我其谁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进步精神,在大学生心中建立真实的“在场感”,保障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式“留痕”。

激发学生组织创新活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朋辈影响增强政治认同。政治认同还具有发展性,政治认同和政治本身一样是变化发展的,过去认同不等于现在认同,现在认同不意味着将来认同甚至永远认同;政治发展了,政治认同也自然会“与时俱进” 。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不能仅仅依靠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更需要激发学生组织的创新活力,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和维持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通过朋辈间开展理论热点辩论会、“小小青年理论家”等理论宣讲团这类既锻炼自身理论能力、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活动,以及重温入党誓词等政治仪式,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力,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实现相互促进,激发政治参与热情,以达到政治认同的与时俱进。

拓宽思维深度与广度,将学习“四史”与学习国外政治制度相结合,在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广度上实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该往何处去”。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才能深刻认识新中国红色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学习改革开放史,才能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意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此外,我们还要充分了解国外政治制度的发展与现状,世界文明多彩灿烂,政治制度也同样多姿多彩,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从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广度进行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将事半功倍。

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优势,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随着现代化背景下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培养的一块重要阵地。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接近9亿人,网络对青年人口渗透率接近100%。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成为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常态。充分应用好现代性发展成果,使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寓意高远的理论思想、生动活泼的理论实践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一方面,政府和高校合作主动开发建设诸如“中国共产党理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人民日报图文數据库”等一系列理论资源平台,从理论资源供给端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并充分拓展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理论宣传单位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主动发布时政信息,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同时坚持以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为基础,用数字化形式推出一批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祖国悠久历史的视频作品,吸引大学生兴趣,并且结合波谲云诡的世情,讲述好中国制度在推进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贡献的积极作用,在多维度宽领域立体化的宣传手段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两大奇迹。纵观世界历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高速发展并不是常态。目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国家不顾人民生命安全,采用“群体免疫法”、借病毒对中国实行污名化的行为,与我国政府上下一心全力抗疫,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新时代广大青年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脑,提高思辨力,在充分借用现代性成果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

注释: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30(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 18(1).

陈学明.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看中国道路的合理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董晓敏,郝敏.高校借助政治仪式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2019,43(8):80-85.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政治认同现代性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