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翔
【摘 要】本文从知识获取、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三个角度对爵士鼓线上课程的现状进行陈述。针对系统化和碎片化两种不同性质的课程,从课程定位和教学效能进行比较,并针对不同需求的学习者给出课程选择以及爵士鼓学习的部分建议。
【关键词】爵士鼓;线上教育;爵士鼓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106-02
一、爵士鼓線上课程现状
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爵士鼓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呈现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从知识获取来看,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国内的学习者的知识来源一是老师的口头传授,二是有限的书本教材和录音带。如今的爵士鼓学习资料非常容易获得,很容易找到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大师的演奏教学视频。同时线上教育在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总和中所占比例是逐年增加的。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观看一些演奏视频作为拓展和欣赏,最后网络成了主要知识获取渠道,尤其对于没有固定时间在线下跟老师学习的爵士鼓学习者来说。
从课程内容来看,出现了内容化和游戏化的两种偏向。游戏化即将爵士鼓课程内容的承载方式由传统乐谱和教师演示转化为游戏、动图、动画等,如将不同的音符替换成更易吸引儿童的符号,如水果等,将练习曲目换成儿童歌曲等,以此来解决幼龄儿童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兴致不高等问题。
从课程性质来看,一是以纯粹的线上课程为核心,免费的线上课程促进付费课程销售的同时,也可以带动爵士鼓周边产品的销售作为盈利点。这类课程多是模块化的、系统化的。二是以线下消费为核心,线上课程更多作为一种推广手段而存在,以此促进互联网流量向线下消费转化,以此为盈利点。这一类的课程多是碎片化的,课程之间多是独立的、缺乏联系的。
教育定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区别。虽然课程所涉及的爵士鼓知识在客观上是相同的,但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决定了学习者对于课程的最大接受程度和该课程所能发挥的最大效能。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更好地遵守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逻辑,而碎片化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爵士鼓学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系统化和碎片化爵士鼓线上课程的对比
系统化、模块化课程基于自身教学平台的完整搭建,具有专业性和可操控性。视频长度的不受限制使得知识的整体性和机构性得到了充分保证。系统性的线上课程不是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课程设计、硬件设施、平台的选择或搭建、课程的更新与销售等多方面制约着一个教学体系的建构,整体的持久运营还需要多方面专业人员的协作。
以著名爵士鼓线上教育机构“Drumeo”为例,该平台有付费课程和免费课程,可供不同阶段的鼓手学习。也会邀请各个国家的鼓手做不同主题的分享,每一期视频围绕主题由浅入深,内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Drumeo将课程分为了10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清晰且不同。LEVEL 1的主题是Getting Started On The Drums,这一阶段作为整个爵士鼓学习的基础,主要学习鼓的摆设、鼓棒的握法和演奏两首曲目以及耳朵所听到的简单音乐。LEVEL 5的主题是Rhythimc Groupings & Improvisation,这一阶段将学习一些新的律动风格,对四肢的独立性与协调性进行开发,学会在鼓上进行Solo和拓展,这一阶段重在理解和创造。而LEVEL 10 则是Go Anywhere On The Drums,即随心所欲地在鼓上演奏,主要进一步地细化各种节奏,各种奇数与复合节奏的概念。所以仅从教学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目标的设置就足以证明,这一类的线上爵士鼓教学在保证了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还拓宽了学习者的知识范围,使学习者可以在一个专业的学习网站上学习到不同大师的理念和技巧。
碎片化课程很大一部分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各类的教学视频数量庞大,其中一部分是以吸引线下付费学习和相关产品销售的机构或个人账号(另一部分纯为个人日常的练习分享,几乎不涉及盈利)。此类教学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教学内容呈现两个特点。一,紧跟时下流行曲目进行演奏和教学,特指抖音某一段时间内使用频率最高的音乐。二,偏重吸人眼球的演奏教学视频,例如某一段时期内线性(linear)的练习和转鼓棒的教学视频最为常见。
为什么转鼓棒的教学视频这么多呢?是因为较强的观赏性。为什么线性(linear)的教学也这么多呢?一是因为较强的观赏性。二是抓住了大部分初学者的痛点。很多爵士鼓的学习者在初学阶段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加花?”,而线性练习对鼓手solo和加花有着巨大实用价值。三是网络媒体的发达使得更多国外鼓手的演奏视频被发现,尤其是黑人鼓手的一些gospel风格的演奏视频,引起了大家对linear的强烈兴趣。所以linear教学视频才能占据较高的比例。但linear的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过早地练习linear同样也是违背学习规律的。linear是把一组音符分配到四肢击打不同声部,且每一个音符位置只击打一个声部,手脚的协调是第一要素,时值准确是第二要素。试问初学者在四肢机能训练还不足,且仅用双手的时值都还不够准确的情况下,将时值分配到四肢是不是有点急于求成呢?即便花上几个月练会了一条linear的乐句,但能否用于音乐中又有待商榷。
所以根据系统化和碎片化课程的定位与特点可知,系统化课程的知识结构是完整的,需要学习者投入相对较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而碎片化课程则相反,但前期对于学习者兴趣的激发,碎片化的课程更易带给学习者一定的成就感,即短时间低投入便可学会一些简单歌曲的演奏,相比系统化课程前期的枯燥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三、关于爵士鼓线上课程选择的建议
第一,如果有长期的学习计划且条件允许,线下与优秀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是远胜于线上课程的。即便学习者本身的定位属于短期的兴趣培养,而非专业系统的长期学习,线下课程可以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以及更好地感受爵士鼓演奏的魅力。爵士鼓各个声部的不同音色和整体律动在线下也能更好地体验。
第二,明确自身学习动机并制定相应计划。奥苏伯尔将所有的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也就是说有人以追求更精湛的爵士鼓演奏技术为驱动力,有人以提升社会地位和赢得尊重为驱动力,也有人以获得他人赞许肯定为驱动力。明确自己学习爵士鼓的目标以及可以为达成这个目标所付出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是多少。
第三,如果选择系统化的课程,那么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受众,如果一门课程号称适合各个水平阶段的人群来学习,这样的课程是缺乏针对性的,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或许有查漏补缺的作用,但对于没有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显然是无法理解这门课程内容的。初学者在有一定基本功后,通常都是从rock风格开始学习,再逐步接触R&B、Funk、Bossa Nova、Swing等风格学习。其次需要看这门课程的内在配套教学资源是否齊全,如果一门课程中除了老师的讲解演示之外没有相应的练习伴奏或者曲谱,那学习者对该课程的理解肯定也是不够透彻的。
第四,如果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只能选择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自身逐步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符合自身已有认知水平的课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过早地接触一些大师课程、进阶技巧课程收获往往是最小的。如在围绕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一主题进行学习、练习的时候,首先应该去学习用双手在鼓上的演奏,这一阶段不用加入镲片的击打或者双脚的击打。等到双手对每个鼓的位置都非常熟练后,再加入底鼓在一个固定位置,然后尝试加入镲片等变化。如果刚掌握双手的十六分音符,就开始练习手脚配合的十六分音符,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同样如果摇滚的律动还没有理解、掌握,就开始学习爵士的律动也是不符合规律的。所以针对碎片化的爵士鼓学习,需要做到最大量的碎片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最好是按照不同的风格有目的性地筛选碎片化课程然后集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爨轠.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几大特征[J].乐器,2011,(01):76-78.
[2]张建钢.浅谈小鼓与爵士鼓基础教学理念[J].大舞台,2012,(08):20-21.
[3]王仲才.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杨帅兵.“互联网+”音乐培训新路径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