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安华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作为城市副中心,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以此为契机,随着城市副中心各项功能的日益完善,通州区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高标准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升级,已经和将要进入通州区办分校或联合办学的有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二中、北京五中等知名中小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有大幅提升。与此相适应,通州区从硬件、理念、制度等方面也同步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为此,本刊记者近期采访了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
王秀东
通州区政协常委,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
记 者:通州区被确定为北京市城市副中心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提质增速明显。据了解,通州区近年来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请介绍在这方面的指导理念和整体情况。
王秀东:我区一直从加快城市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支撑、引领、服务”的工作理念,通过建设网络硬件环境和搭建信息化平台,支撑全区中小学的教、学、研、评、管等核心工作,支撑教育教学考试等各项改革的推进;通过保障信息安全、网络运行、数据支持等方式,开展教育技术理论和教育信息化技术层面的应用研究,为政府、基层单位、师生、社会提供服务;形成了“区校协同,统筹规划;开放扩展,创新应用;需求驱动,绩效考核;育人为本,彰显特色”的通州模式。
近年来,通州区统筹规划,在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三通两平台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着重发力,完成了教育城域网建设、无线覆盖、波分链路改造等基础工程建设;开通了区教育云平台,其中包括数字校园区域平台、优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网、OA办公系统等众多应用系统;制定了《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区校联动研究方案》,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互联网+助力通州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项目,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推进全区教育改革發展。
记 者: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互联互通,对于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及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优势。请介绍通州区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王秀东:目前,通州区教育云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能够充分共享资源的平台,涵盖教学、学习、办公、管理等方面。在教育云平台建设中,区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是重点打造的业务系统,该平台集资源管理、资源分享、课程学习、评价活动、信息互动于一体,充分遵循“建设覆盖全学段、多种类、自主的、互动的、激励性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系统化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理念,将“互联网+”的理念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以“分级管理、制度保障”为特点,服务于通州区广大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
依据需求驱动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云平台引入了“虚拟实验室”“一课一网资源”等,丰富了全区外购资源。同时,区教育信息中心每年面向全区中小学开展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依托平台,实现了资源上传、在线评审、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应用,不断丰富在线资源。
为保障教育资源的优质和共享,区教委加强了制度建设。2018年4月,区教委印发《通州区教育系统优秀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教发〔2018〕19号),其中明确:在统一的组织下,市级优秀人才每学期在通州教育教学资源库上传微课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课程资源不少于3次;区级优秀人才每学期在通州教育教学资源库上传微课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课程资源不少于2次。
我区还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为对口支援的内蒙古三个县旗提供通州教育资源,推动了通州教育走出去,助力了北京市教育扶贫工作。
记 者:教育信息化只有落实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促进学生学习与收获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育人方式转变上的独特作用,请问通州区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秀东:我区高度重视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在推动信息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各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运用。
一是持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以搭建智慧教育支撑平台为基础,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通过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是加强信息化与教育的融合程度。规划建设通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路径,开发与引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教学、教研的融合应用新模式;充分发挥通州教师研修网的功能,深化智慧课堂的研究,引进线上线下双课堂等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建设区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决策中心,助力学校分层教学、精准教学、精准培训。
三是强化数据服务支持能力。在通州区教育云平台建设伊始,就依据“统一用户认证、统一资源规范、统一交易规范、统一标识”的顶层设计原则,打通了市、区、校各层级数据互联,奠定了通州区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一方面,开发了教育云决策系统,可以对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学历、继续教育以及在校学生的学业情况、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为教育管理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利用数据服务教育教学,全区中小学的教学监控与评价广泛使用网络阅卷系统,引进了成绩分析系统,对每次考试的数据进行挖掘,教师以此制定精准教学与改进措施。学生本人、家长、教师等通过不同权限登录系统。
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建立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引领团队,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指导通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启动实施了智慧课堂项目,制定了三年三阶段推进计划,探索有通州特色的应用方式。注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科研引领,鼓励学校及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其中2019年在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立项课题19项,涉及13所学校,在全市各区课题研究中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获得市级及以上一等奖20余项,二等奖近30项,三等奖20余项。
记 者: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有效开展线上教学,通州区教育部门采取了哪些具有特色的举措?对下一步工作有哪些重要规划?
王秀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区高度重视,正确面对。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统筹部署,区教委及时制定下发了《通州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及延期开学工作方案》,组织并开展好网络课程。一是充分研判,做好预案。我们充分研判形势发展,认真梳理,分解任务,逐一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周密细致的可行性工作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慎始善终。二是多措并举,加强保障。充分保障了教育城域网的安全及畅通,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先泰克教育云平台、“融汇副中心”APP三个平台进行课程发布,并联系通州电视台进行部分课程的播放。三是精心组织,加强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今年上半年,区教委统筹协调,组织中小学239名骨干教师录制网络课程,供全区的中小学选择使用,其中邀请了13位正高级教师、4位特级校长。同时,精心选择推荐外部资源平台,邀请北师大专家开展居家学习方式方法的辅导,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根据初步统计,疫情期间,全区共组织上传课程1266节次,点击数量达到661万人次,评论数量3.5万人次。
从反馈来看,各方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组织工作是满意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城乡之间、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学校和区域之间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州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底子薄,距离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通州教育信息化发展。
2020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年,副中心教育发展已开启新征程。今年7月初,教育部公示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通州区成为北京市入选的五个区之一。我们要抓住入选国家级实验区的机遇,加快教育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5G校园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副中心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