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亲子冲突的特点及解决策略研究

2020-09-26 11:58陆蓉慧
大学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大学生

陆蓉慧

[摘 要]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長至关重要。通过对江苏某应用型高校350名大学生亲子冲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阶段亲子冲突仍然存在,但总体水平不高;男生亲子冲突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亲子冲突水平随年级的上升而有所下降;独生子女的亲子冲突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的学生亲子冲突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亲子冲突;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0-0151-04

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社会关系,不管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1]。亲子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维度: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经常是冲突与亲合并存[2],但两者在青少年发展中的模式不同,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合发展较稳定,但与父母的冲突变化较大[3]。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第六阶段,即成年早期(18—25岁)。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相对独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处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其并未完全独立,与家庭的联系依然紧密。依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人行为的形成、发展是个体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成,个人在家庭中与父母、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与同学的相处模式[4],个人成长受到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影响。有研究显示,亲子关系的各个测量指标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均存在密切关联,亲子冲突较多的家庭中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社会适应问题[5]。有学者提出青少年期的亲子冲突发展趋势呈倒U形:青少年早期亲子冲突开始上升,直至青少年中期,其后(青少年晚期)则开始下降[6]。但有研究显示,较高的亲子冲突在青少年晚期时仍然存在[7],大学生亲子冲突的发生频率总体不高,亲子冲突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8]。

目前,研究者较多关注中小学亲子冲突问题,对大学生的亲子冲突研究较少。大学生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的亲子冲突不同于中小学的亲子冲突。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亲子冲突的特点及处理策略。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2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后有效问卷为350份,有效率为87.5%。其中男生161人,女生189人;大一学生141人,大二学生64人,大三学生101人,大四学生44人;独生子女200人,非独生子女150人。与此同时,本研究抽取4名学生(2名男生,2名女生)作为访谈对象,在讨论部分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二)工具

亲子冲突来源量表。本文采用庄玲珠编制的亲子冲突问卷对大学生的亲子冲突情况进行调查,亲子冲突来源量表包含20题,分为责任争议、角色期望、价值观、沟通不良和自主权被侵犯5个维度,各维度中题目得分相加即为各个维度的总分,分数越低则代表亲子间的冲突越明显,各因素Cronbach总信度系数为0.9283,在效度方面其总解释变异量为63.49%。冲突处理策略量表共24题,包含5个因素:合作、妥协、回避、迁就、竞争,各层面Cronbach总信度系数为0.9388,效度方面解释变异量为63.942%[9]。亲子冲突频率的调查采用Moos等人编制的亲子冲突量表,包含学业、家务、交友、消费、日常生活、外表、家庭关系和隐私8个方面[10]。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管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研究。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亲子冲突整体情况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亲子冲突来源均分为3.49,其中得分较高的是价值观(M=3.61)、自主权被侵犯(M=3.60)、角色期望(M=3.58)这三个维度,得分较低是沟通不良(M=3.13)、责任争议(M=3.31)。大学生面对亲子冲突采取的解决策略依次为:妥协(M=3.78)、竞争(M=3.52)、回避(M=3.51)、合作(M=3.46)、迁就(M=3.34),大学生亲子冲突来源及处理策略各维度得分均在正负一个标准差范围内。亲子冲突频率均为2.13,得分较高的的是交友(M=1.31)、家务(M=1.29)、家庭关系(M=1.25)。

(二)大学生亲子冲突的差异比较

1.不同背景变量下大学生亲子冲突来源及处理决策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在亲子冲突来源上没有显著差异,来自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沟通不良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2.766,p<0.5),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得分(M=2.90)低于非单亲家庭(M=3.15)的学生。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中,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妥协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在竞争这一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来自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得分高于单亲家庭的学生。

本文利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年级及不同成绩排名学生亲子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的差异,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在亲子冲突来源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及其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亲子冲突策略中合作、妥协、迁就、竞争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合作维度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学生;在妥协维度上,大一、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的学生;在迁就维度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的学生;在竞争这一维度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在亲子冲突处理决策中妥协、回避、迁就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妥协维度上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排名中间的学生,排名11—20名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排名21名以后的学生;在回避维度上,排名前10的学生得分高于排名31名及其以后的学生,排名11—20名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排名21—30名的学生;在迁就维度上,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排名21名以后的学生,排名11—20名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排名21—30名的学生。

2.不同背景变量下大学生亲子冲突頻率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大学生在交友、消费、日常生活、外表、家庭关系及隐私6个方面的冲突频率存在显著差异,这6个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女生;担任班干与未担任班干的学生在消费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班干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业、外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两个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成绩学生在亲子冲突频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消费这一维度上亲子冲突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亲子冲突的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大学阶段亲子冲突仍存在,但发生的频率总体不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8]。大学生因价值观、自主权被侵犯、角色期望而产生的亲子冲突较多。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及代际差异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会因对事件的想法不同而产生冲突,这也符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个人性格、价值观念等的形成受其所处社会背景的影响。成长于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父母与子女,其对事、对人的认识存在差异。对父母来说,他们希望子女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思想独立的子女来说,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父母对子女的不理解、不支持或子女不听从、不认同父母时,亲子间会因观念不同、选择不同而引起冲突。此外,父母表现出的过多干预与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相违背,这也会使得彼此产生冲突,这在访谈中得到了印证。大三L同学提及:在未来职业规划上,父母执着于让自己考研,而自己想早点就业。对待本科毕业后的规划,同学L与其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这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同学L与父母联系较少且避谈毕业去向问题。

面对冲突时,大学生采用较多的处理方式是妥协、竞争与回避,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11]。大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与个人本身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即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相对独立,在有些事情上与父母产生冲突时会选择坚持己见与父母据理力争,或者暂时搁浅分歧,这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密切相关。同学M与母亲因日常生活产生冲突较多,当出现分歧时M同学先让自己平静不与母亲正面冲突,随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由父亲作为中间人向母亲传达。而同学S在与父母产生冲突时,也是让自己先冷静一段时间,然后再和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两位同学面对冲突,均是先冷处理后再沟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告知父母自身的选择。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在面对亲子冲突时的态度更为积极,采取的解决策略更为优化,情绪化肢体冲突极少,先冷处理后再仔细沟通处理。

(二)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个人背景差异分析

调查发现,男生在交友、消费、日常生活、外表、家庭关系及隐私方面的亲子冲突频率高于女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8]。男女生性别特征的差异会在处理亲子冲突时表现出来,在处理冲突时女生更容易妥协,这些差异可能是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男女生的思维差异及行为展示不同所导致的。男生思维直线化、行动外化,而女生较为含蓄,行动内化,当面对冲突时女生更加注重人际和谐,而男生较为看重个体发展,其外在行动展示更多。

调查发现,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学生其亲子冲突表现有所不同。独生子女在学业、外表上亲子冲突频率更高,面对冲突其更多是选择竞争的方式,而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妥协。对独生子女而言,父母给予的关注更多,其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冲突时更多表现出直接抗争;而非独生子女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有竞争与合作,面对冲突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感受,更多的是关心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更容易妥协成全“和平共处”。相比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非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容易因为沟通不良而与父母产生冲突,当出现冲突时更多会选择竞争的方式。这可能是由于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双方的沟通与交流相对较少,少有因为意识观念不同而产生冲突,这与其家庭背景相关。

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面对亲子冲突时采取的解决策略存在显著的差异,相比其他年级,大一学生亲子冲突处理策略各维度得分均更高。处理策略的差异与亲子冲突频率差异结果一致,大一学生的亲子冲突频率相对较高,尤其在消费上。总体而言,大一学生的亲子冲突水平更高,这可能与其刚进入大学未完全适应有关。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相对独立的大学生活离不开父母的经济支持,消费额度、消费方式本质上受到父母的把控,因此对于迫切期望独立自主的大一学生而言很容易因消费问题与父母产生冲突。

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更多选择妥协、迁就、回避的方式应对亲子冲突,这表明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亲子冲突时知道如何解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认同,他们选择更温和、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相对积极优秀。

四、结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仍存在亲子冲突现象,但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亲子冲突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所下降,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冲突频率上,随着年级升高频率越来越低;在亲子冲突来源上,大一学生亲子冲突来源水平最高,大四冲突来源最低;在亲子冲突解决策略上,大一学生更多采用竞争的方式处理亲子冲突。大学生亲子冲突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亲子冲突水平高于女生。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亲子冲突存在差异,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的学生亲子冲突水平更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孟育群.少年亲子关系诊断与调适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1997(11):68-74.

[2] 王美萍,张文新.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的发展特征[J].心理科学,2007,30(5):1196-1198.

[3] Smetana J G, Metzger, Campione-Barr N.African Americanlate adolescents relationships with parents: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s 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J].Child Development,2004,75(3):932-947.

[4] 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5]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

[6] Steinberg, L. Transformations in family relations at puberty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1, 17:833- 840.

[7] Offer, D., Ostrov, E., & Howard, K. The adolescent: A psychological self-portrait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1.

[8]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9] 庄玲珠.国中生亲子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之研究[D].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10] 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2):3-5.

[11]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46-5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