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内蒙古实践

2020-09-26 01:02:25张艾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内蒙古攻坚

张艾力

作为全国有扶贫开发任务的22 个省份之一,内蒙古原有31 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和26 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3681 个贫困嘎查村,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20 年3 月,全区贫困旗县实现清零,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

内蒙古扶贫工作的成绩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成功实践的结果。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中国共产党对扶贫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对贫困问题精准施策。内蒙古既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脱贫攻坚经验。

一、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主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鲜明指出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内蒙古的扶贫工作也凸显出这一优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内蒙古各级党委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

一是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实行自治区负总责、盟市旗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省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贫困旗县,18 个专项推进组分行业、分领域推动任务落实,向57 个贫困旗县派驻由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总队,向所有贫困嘎查村选派驻村工作队,为每个贫困户落实1 名帮扶责任人。优化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将对盟市、区直有关部门考核指标权重由5%提高到7%。把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抓脱贫攻坚职责情况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责任落实。

二是尽锐出战,领导干部一线督战。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领导协助抓,全力以赴抓脱贫促攻坚。自治区主要领导以身作则,深入贫困地区和联系点调研指导,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和巡视整改工作落实。盟市、旗县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督战。严格落实贫困旗县约束机制,保持摘帽退出旗县党政正职稳定。深入推进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五级书记按计划完成遍访扶贫对象任务。

三是问题整改持续深化。把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国家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扶贫领域各类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和自治区自查问题一并安排部署,将各类反馈意见分别细化为整改措施,从源头上深入整改,从制度上巩固完善。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利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调取数据,减少基层填表报数。

四是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资产清查和管理工作,摸清底数,形成到户类资产、公益类资产、经营类资产“三本账”,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赤峰市获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拓宽扶贫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文化扶贫“十进村”和乌兰牧骑巡演,启动建设了全区脱贫攻坚3D 网上展厅。积极挖掘选树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个人和集体,2019 年至2020 年两年间,全区共有7 名个人、3 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19 年表彰奖励驻村干部2610 人,提拔重用1266 人,分级分类培训扶贫干部26 万人次。

五是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堡垒作用,把嘎查村党组织建成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2019 年以来,全区各级组织部门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工作目标,以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党的基层阵地更加坚实。

二、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和群众力量积极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内蒙古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促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

一是持续深化京蒙扶贫协作。2019 年,北京市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15.33 亿元,引进企业107 家,投资31.4 亿元,帮助3.45 万名贫困人口就业,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35.71 亿元。2020 年,京蒙合作继续发力,完成31 个国贫旗县中小学教师进京跟岗培训等任务。

二是扎实推进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自治区确定了15 个部门负责联络29 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中央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08 亿元,引入帮扶资金5.66 亿元,开工项目214 个,惠及贫困人口8.7 万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959 人。

三是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共有891 家企业与2092 个嘎查村结对,累计投入28.7 亿元,实施项目2171 个,带动贫困人口13.24 万人。开展“光明行”公益活动,实施复明手术3.52 万例。

三、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举措精准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识别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内蒙古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派出大批帮扶干部驻村,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建档立卡,准确掌握帮扶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分布、致贫原因以及脱贫阻力等情况。2019 年,除传统的识别手段外,大数据应用进入贫困人口识别领域有效提高了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通过“扶贫云”平台,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帮扶措施等问题紧密跟踪、及时更新,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措施,确保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准落到每一个贫困群众头上。

内蒙古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扶贫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立场,在开发式扶贫方针和精准扶贫方略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用足用好国家扶贫政策,走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脱贫攻坚道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的关键节点上,内蒙古扶贫实践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内蒙古攻坚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