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0-09-26 01:02:25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民族团结语言文字

刘 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 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擘画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恢宏画卷,对于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新学习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是做好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九个坚持”的经验弥足珍贵

70 多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指引下,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人,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将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高度概括为“九个坚持”,这“九个坚持”,涵盖了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探索和创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累累硕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要倍加珍惜、保持定力,把这“九个坚持”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落实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世界各国治理民族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是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刻认识全国各族人民是血脉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五个认同”中更长远更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主要是通过文化认同和民族共识体现的。只有在文化上认同,心灵才能相通,人心才能凝聚,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才能团结和睦。中华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的母亲,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构成的伟大形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族人民携手前进的光明道路。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全部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建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上来。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地总结民族工作基本经验时特别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地域因素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制度的同时,阐明了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并论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等具体问题,这些新论点都坚持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一个“根本”,一个“根源”,指明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指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这一论断对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今后的民族工作时特别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自治条例,保障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完整性。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明确规定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传递各民族文化,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交流的工具。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到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是少数民族群众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整体质量,有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少数民族青少年求学就业,有助于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民族团结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民族团结之歌
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湖北五峰:民族区域自治30年实现『三级跳』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0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
语言文字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