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丁治芳,吴雪,黄方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京)
在临床研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对患者的生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此外,该病在临床研究中得知,该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良好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病情,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家庭减轻负担[1]。本次研究针对优质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自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96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8 例,男性296 例,女性152 例,年龄55~73 岁,平均(64.37±3.75)岁;对照组者448 例,男性288 例,女性160 例,年龄57~76 岁,平均(65.05±3.5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洼田评分>3 分。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首先主动对患者进行接待,并为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宣教,同时对医院各项治疗措施及制度进行介绍。对患者病情展开评估,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路径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相关管理制度、相关医护人员等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认知、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随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为患者完成入院办理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病情讲解,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形态,并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患者入院2~4 d 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并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肢体康复训练、床边活动指导以及肢体按摩等。认知功能训练课采用对图片、数字、物品等进行反复观察进行记忆力训练;指导患者从动物、植物中选取同类物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逻辑能力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加减法、智力拼图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计算能力训练;采用捡豆子、系纽扣、搓核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注意力与协调能力的训练。肢体康复训练包括对患者进行四肢运动、关节运动、自主关节弯曲等方式进行训练。床边活动训练包括指导患者起床以及站立等。对患者的训练课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训练。
患者入院5~13 d 后可根据对患者康复训练的结果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加强患者的认知功能、呼吸训练以及吞咽功能训练等。呼吸训练需要指导患者用鼻子进行深吸气,随后缩唇缓慢的呼气,同时嘱咐患者在深吸气后进行咳嗽。吞咽训练包括对患者进行舌操锻炼以及咀嚼肌锻炼等。
患者入院后14 d,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相关的出院指导。同时嘱咐患者出院后按时服药,且不得私自更改剂量,同时需要加强日常锻炼,保持愉悦的身心,提高身体素质,并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2]。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 评分共计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好。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洼田实验评分。该评分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5 分,得分越低,代表患者吞咽功能越好。
两组患者对比认知功能评分(MoCA)。总分30 分,认知功能越高,得分越高。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焦虑度与抑郁度评分。采用SAS、SDS 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度与抑郁度进行评分,得分越低,患者焦虑度或抑郁度越低。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BI 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BI 评分(±s, 分)
表1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BI 评分(±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48 33.52±4.58 68.75±2.46对照组 448 33.18±4.26 59.37±2.53 t 1.151 56.262 P 0.250 0.000
洼田实验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洼田实验评分(±s, 分)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洼田实验评分(±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48 3.72±0.23 1.13±0.52对照组 448 3.74±0.19 2.37±0.57 t 1.419 34.018 P 0.156 0.000
MoCA 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MoCA 评分(±s, 分)
表3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MoCA 评分(±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48 17.82±4.57 25.67±4.13对照组 448 18.15±4.63 21.43±4.08 t 1.074 15.459 P 0.283 0.000
SAS、SDS 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s, 分)
表4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s, 分)
护理前 护理后SAS SDS SAS SDS观察组 448 57.58±3.42 59.67±4.25 28.32±2.75 27.52±2.93对照组 448 57.23±3.85 59.79±4.36 36.34±2.53 37.59±2.81 t 1.436 0.417 45.427 52.502 P 0.151 0.677 0.000 0.000组别 n
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满意度[n(%)]
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中表明,通常该类患者都合并神经元综合征,对患者肢体肌力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肌力下降,运动控制能力及协调性受到严重损伤。根据相关研究指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 周后几乎都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从而导致肌肉张力增加,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关节挛缩,不但对患者的活动造成严重的限制,还会引起强烈的疼痛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3]。
康复护理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要部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对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路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消极心理,加强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4]。
本次研究中采用优质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BI 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洼田实验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MoCA 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SAS、SDS 评分对比,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因此,我们认为,优质路径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提高患者的各项肢体功能康复[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肢体功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积极的改善,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