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2020-09-26 06:14刘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凝血酶二聚体血栓

刘倩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输血科,湖南 衡阳)

0 引言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主要病理组成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临床上所有肺癌患者总数的80%,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仅为15%左右,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1]。肺癌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种体内外因素,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先前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与抗凝血失衡,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且与肿瘤的迁移、侵袭和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2]。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探讨NSCLC 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以期为NSCLC 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0 例,年龄48~86 岁,平均(58.2±10.2)岁。所有患者中包括女性28 名,男性32名,临床Ⅰ~Ⅱ患者24 名,Ⅲ~Ⅳ期患者36 名。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包括男性30 例,女性30 例,年龄45~82 岁,平均(59.3±11.1)岁。所有入组成员均无严重的肝肾疾病、无严重外伤或溃疡、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高血脂等,且2 周内未服用任何抗凝及促凝血药。两组成员在基线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前所有成员都明确理解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集每组成员静脉血3 mL 置于枸缘酸钠抗凝管中,小心颠倒混匀,以3000 r/min 的转速离心15 min 分离血浆,然后利用CS-5100 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研究所用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检测前均进行室内质控,在控后严格按照SOP 文件规定的操作方式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10 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SCLC 患者与正常体检者凝血功能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60 名NSCLC 患者和60 名健康体检者,凝血功能分析结果表明NSCLC 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 二聚体(DD)均高于体检组(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NSCLC 患者与正常体检者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NSCLC 患者与正常体检者凝血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TT(s) FIB(g/L) FDP(mg/L) DD(mg/L)非小细胞肺癌组 60 13.56±1.10 31.46±2.58 16.32±3.62 4.42±1.04 4.66±1.88 1.62±0.58体检组 60 13.33±0.98 28.22±2.24 15.88±3.14 2.45±0.86 1.1±0.36 0.34±0.16 t 1.21 7.35 0.71 11.31 14.41 16.48 P 0.23 0.00 0.48 0.00 0.00 0.00

2.2 不同临床分期NSCLC 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比较

本研究中纳入的60 例NSCLC 患者中,包括临床Ⅰ~Ⅱ期患者24 名,Ⅲ~Ⅳ期患者36 名。凝血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Ⅰ~Ⅱ期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 二聚体浓度均相应的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3 讨论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的头号杀手,其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肿瘤细胞出现了局部浸润甚至发生远处转移,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3]。临床上中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血栓形成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患者仅次于肿瘤自身引发患者死亡的第二大死因[4]。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复杂,肿瘤细胞及其分泌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可能的机制包括促凝蛋白的过表达、促凝颗粒物的释放、促凝炎性细胞因子的诱导分泌以及诱发血小板、内皮细胞或白细胞达到血栓形成前状态[5]。此外,与癌症病人管理及治疗过程相关的因素,如手术、化学疗法、放疗、激素治疗、长期卧床住院以及留置静脉导管等,也会进一步增加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6-7]。因此,在癌症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很有必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尽早预防血栓的发生。

表2 不同分期NSCLC 患者凝血功能结果比较(±s)

表2 不同分期NSCLC 患者凝血功能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TT(s) FIB(g/L) FDP(mg/L) DD(mg/L)Ⅰ~Ⅱ期患者 24 13.12±1.10 30.83±2.49 15.23±3.12 3.82±1.01 3.96±1.12 1.02±0.43Ⅲ~Ⅳ期患者 36 13.63±0.98 32.16±2.96 16.96±3.87 4.93±1.34 5.06±1.48 2.26±0.84 t 1.88 1.81 1.83 3.45 3.21 6.6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检测60 例NSCLC 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发现NSCLC 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 二聚体均高于健康体者,且临床Ⅲ~Ⅳ期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Ⅰ~Ⅱ期患者,这与先前国内同行在肺癌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我们的结果提示NSCLC 患者血液处于相对的高凝状态,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较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可为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发生血栓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凝血酶二聚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