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飞,李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发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肩痛[1]。脑卒中肩痛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疼痛感,症状轻微的患者仅在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疼痛感,而对于症状严重者,其肩痛可在静息时出现自发性疼痛,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对患者的脑卒中后恢复训练以及休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不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肩痛的出现也会对患者的治疗心态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2]。有相关数据显示,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6.00%~72.00%,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因此在脑卒中患者发生肩痛后应当立即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干预,缓解患者的疼痛,以促进患者的恢复。为了寻求效果更好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脑卒中肩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关节松动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260例脑卒中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有130 例,女性62 例,男性68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2.03±6.74)岁;对照组患者130 例,女性63 例,男性67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1.93±6.82)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无精神疾病,能良好沟通;②符合脑卒中后肩痛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存在严重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②肝、肾等脏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③存在全身性血液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患者PNF 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①调节患者的肩关节位置,给予患者肩吊带,避免肩关节脱位以及下沉的情况发生,尤其是患者在站立时,必须佩戴肩吊带,持续应用6 周。②鼓励患者进行自主上肢锻炼,及时对患者的肩部以及肱骨处于肱盂窝的位置进行纠正,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穿衣、转移患者体位的正确方式,使患者采用正确的患侧卧位于病床上,同时将患者的肩部充分侧伸。③对肩部周围稳定肌的活动性进行刺激。每日对患者的患侧手臂开展负重训练,每日为患者训练2 次,每次训练施调整为3~5 min。同时对患者稳定肩关节的肌群进行刺激。将患者的患臂拉直,同时采用另一只手将患侧肱骨托起,采用由近端朝远端的方向,对患者的患肢处于伸展的三角肌、肱二头肌以及冈上肌进行快速的按摩,每日为患者按摩2 次,每次10 min 左右。同时,以不对患者的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造成损伤的条件下,开展无痛性全范围肩关节活动,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被动伸展,充分外展患者的肩关节,同时指导其进行外旋,每日指导患者活动2 次,每次训练时间为5 min 左右。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①对患者的肩部关节面进行分离牵引,使患者采取仰卧位,治疗医师站立患者的患侧一方,治疗师用双手将患者的患侧肱骨近端握住,朝着肩外侧进行冠状面牵引,将患者的关节面分离。②将肩部前后方向滑动,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患者的肩肱骨近端位置握住,朝着肩部后方及前方用力,使患者的盂肱关节进行矢状面的滑动。③指导患者的肩部行纵向尾侧活动,使患者采用仰卧位,将枕头放置于患者的肩部下方位置,握住患者的手臂,将患者的手臂利用治疗师自身的身体后倾力量,带动其向尾端进行牵拉,从不同的外展角度进行纵向尾侧活动。④为患者松动肩胛骨,首先放松患者的肩周肌肉,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患者的患肢上臂抓住,同时将患侧肩胛下缘托起,将患者的肩胛骨朝上、朝外进行活动10~15 次,之后为患者进行肩胛骨的滑动,保持仰卧位,治疗师一只手从患者的患侧腋窝穿过,从下至上,一只手通过患者的肩峰将患肩,相对抱握住,进行向后、向前旋转滑动,滑动10~15 次。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患者的肩关节位置疼痛感消失,肩部能自主进行活动为显效;以患者疼痛感较之前有超过50% 的减轻为有效;以患者肩部疼痛剧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4]。对比两组患者的FMA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MBI 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对比两组VAS 评分,以分值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剧烈。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情况[n(%)]
观察组的FMA 评分及MBI 评分经治疗后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FMA 评分及MBI 评分(±s, 分)
表2 对比两组FMA 评分及MBI 评分(±s, 分)
FMA 评分 M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30 19.15±1.42 26.34±4.82 52.89±5.72 65.27±10.51观察组 130 19.21±1.38 20.27±3.16 52.93±5.68 56.31±8.23 t 0.346 12.008 0.057 7.653 P 0.730 0.000 0.955 0.000组别 例数
观察组的VAS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s, 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30 6.05±1.21 2.42±0.39对照组 130 6.03±1.19 4.18±1.06 t 0.134 17.767 P 0.893 0.000
肩痛的发生会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5]。肩痛的出现不仅会导致患者社会活动功能降低,还可能导致患者不良情绪出现,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因而对于脑卒中肩痛患者的康复,积极地治疗肩痛具有重要的意义。导致脑卒中后肩痛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因素较多。当患者的肩痛发生后,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组织水肿、肌腱粘连、关节囊粘连等情况,严重降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给患者也造成较为剧烈的疼痛感[7]。关节松动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关节生物力学原理,主要包括了生理性活动及附属性活动两个部分。其中生理性活动是需要患者主动完成的,附属性活动则是由医师辅助操作完成[8]。随着临床对关节松动术研究的加深,发现应用关节松动术能实现患者关节腔关节流动的加强,同时能对脑干、脊髓等部位的致痛物质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起到有效的止痛效果,对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MA 上肢评分以及MBI 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的上增,且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肩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