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兰,黄翠青,兰卫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广西 南宁)
危急值是指某种检查、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已处于生面危险边缘的危急状态[1]。此时,如果医技、临床检验科室能及时将检查、检验结果通知当班临床医师,使临床医师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得到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并根据检查检验结果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2],将医疗风险降至最低或杜绝医疗风险,否则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急诊科是接收危急值较多的临床科室,急诊患者发病突然,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危急值处理的及时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涉及临床辅助科室、护理、医疗,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不统一,缺乏同一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本院于2018年12月起实施无缝隙对接方式管理急诊“危急值”报告制度,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手段,形成针对急诊患者危急值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功能持续改进的无缝隙对接管理模式,在完善急诊科的危急值管理制度、降低医疗风险,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完善了辅助科室、医护人员的双向、及时交接与处理,现总结如下。
收集我院急诊科2018年11月与2018年12月危急值项目共547例,其中血清钾浓度45例,肌酸激酶同工酶71例,白细胞数88例,超敏肌钙蛋白138例,凝血四项42例,细胞数103例,血肌酐24例,血清淀粉酶36例。具体项目及例数如表1
表1 2018年11月与2018年12月急诊科危急值项目及例数
采用鱼骨分析我院急诊科在未执行无缝隙对接模式管理前危急值通报与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危急值管理不良的主要关键环节涉及辅助科室、医生、护士、患者。主要原因包括危急值不全面、质量监控不到位、危急值管理制度不统一、未能有效联系患者、辅助部位报告漏项等因素。具体见图1。
图1 急诊危急值处理与报告不良
1.2.2 无缝隙对接模式的应用
1.2.2.1 无缝隙护理管理理念
无缝隙护理管理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依据,通过机制创新、智能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等手段,形成具有执行、决策、监督、咨询、反馈等功能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3]。
1.2.2.2 报告流程无缝隙
辅助科室当班人员发现并确认为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急诊分诊护士,报告内容包括:患者首诊科室及医师、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危急值项目及结果。分诊护士接到危急值信息的报告电话时应复述报告内容,双方确认无误后,辅助报告人及急诊专岗护士签名确认,记录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及时、规范、准确、完整填写门急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字迹清晰无涂改。
1.2.2.3 专岗记录与通报
设置急诊分诊护士为专岗护士负责接收急诊所有患者的危急值,专岗护士接获危急值信息后,按要求规范记录在门急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首诊医师,如首诊医师已下班,立即通知当班医师,当班医师接收危急值信息时签名确认,同时将针对危急值结果所采取的处置情况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记录接收危急值的时间,记录时间要求具体到分钟,做到医护沟通无缝隙。
此外,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也十分必要。可通过“党员帮扶制度”、“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团共建“”等方式丰富工作形式。“党员帮扶制度”可以是高年级学生党员帮扶低年级同学,也可以是成绩好的学生党员帮扶成绩后进的同学,还可以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等等。“党员帮扶”从实践中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党员先锋示范岗”可以从理工科学生专业出发,利用自己专业所学,从社会公益角度为解决校园及周边的社会需求贡献力量。“党团共建”则是利用团学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源,因势利导打造品牌活动,使活动更有意义,也使组织更有向心力。
1.2.2.4 护患双方沟通无缝隙
针对有时未能有效联系患者的情况,统一要求患者或家属在办理就诊卡时留两个有效联系号码,专岗护士将危急值信息报告当班医师后,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或家属其检查结果已出,协助其打印检查结果并指引及时复诊,专岗护士要及时追踪处理措施落实情况,使护患双方沟通无缝隙。
1.2.2.5 质控督查无缝隙
编制危急值处理手册及标准操作流程手册,相关人员人手一册,科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培训,及时更新和巩固相关人员对危急值管理方面的知识,积极听取急诊专岗人员、医师、辅助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与相关科室人员总结分析并追责到具体责任人,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落实,使急诊科危急值管理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同一化。
1.2.3 效果评价
将实施无缝隙对接管理前2018年11月年的“危急值”资料与实施无缝隙对接管理后2018年12月的“危急值”资料进行整合性分析和比较。对急诊患者危急值实行无缝隙对接管理前后的登记及时率,登记正确率,医护患及时沟通率,危急值规范处理率进行比较。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无缝隙对接前后急诊危急值的4个主要关键环节进行比较后发现,危急值记录及时,危急值记录准确,医护患及时沟通,危急值处理规范等4个关键环节执行率均较无缝隙对接前提高,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缝隙对接执行前后危急值执行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记录及时、记录准确、医护患及时沟通、规范处理例数比较
责任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4]。一人可负责几件事情,但一件事情必须一个人负责,一件事情如果多人负责,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无人负责,就会相互推诿,降低执行率和执行效果。我科建立专岗护士无缝隙对接管理危急值后,立即通知医师,并负责联系患者及参与处理,有效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保证制度、流程的顺利实施。
通过无缝隙对接在急诊危急值通报与处理的应用,我科危急值的记录及时率和准确率较前提升,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强化了危急值的质量监管。
在危急值处理中,护士通报是关键环节,作为危急值的第一接收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接收危急值,然后准确无误地报告给医师。护理人员应做好与辅助科室及临床医师的无缝隙对接,使医患能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抢救。
危急值涉及患者的病情变化,需要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以减少随时可能恶化的病情带来的严重后果。无缝隙对接畅通了信息渠道、规范了危急值的及时处理,有效地防范了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及时救治率。
综上,无缝隙对接的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手段,形成针对急诊患者危急值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功能,在完善急诊科的危急值管理制度、降低医疗风险,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完善了危急值在辅助科室、医护人员的双向、及时交接,确保了患者的危急值得到及时传递,避免因漏报、延报而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医疗风险,促进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