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儒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阳泉)
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出现此类疾病的患者需在疾病进行的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否则患者预后情况往往不够理想,临床必需对急性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引起足够重视。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水肿,进而才能够对于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进行有效的恢复。目前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本病,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都属于临床常用的药物,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抑制脑内脂过氧化反应,可减少水肿发生。奥拉西坦能够促进脑间质的恢复与皮层细胞的恢复,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思维与记忆力。国内有研究指出,在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认知功能障碍[1]。基于此,我院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在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43例。入选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无活性出血倾向,治疗前经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大便隐血试验均正常;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重度高血压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疾病者;有风湿性心脏病、脑部肿瘤、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的脑梗死者;既往有癫痫病史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0~78岁,平均(56.4±2.5)岁;血肿部位:基底节血肿30例、脑叶血肿6例、丘脑血肿6例、小脑血肿1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 41~78岁,平均(57.2±2.6)岁;血肿部位:基底节血肿31例、脑叶血肿5例、丘脑血肿5例、小脑血肿2例。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血肿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控制血糖、预防感染、降颅压及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对照组基于此进行静脉给药依达拉奉(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10)静脉滴注30mg+生理盐水100mL,一天2次,连续治疗14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静脉给药依达拉奉30mg联合奥拉西坦4.0g,分别混合生理盐水100mL与250mL,静脉滴注持续30min,一天21次,连续治疗14d。
治疗14d后,经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患者颅内血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少>90%;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8%;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统计学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观察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有效率为79.07%,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38±4.19)分、(6.12±1.34)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94±4.45)分、(12.58±2.37)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无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血肿体积分别为(22.53±4.29)mL、(7.54±1.53)mL,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血肿体积分别为(22.64±4.38)mL、(11.84±2.91)mL,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比较基本无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中存在1例用药后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在对症处理后患者恢复正常。
在临床中此类疾病多半是由于患者的脑内血管出现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血肿或神经压迫的疾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期。其中,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是指出血或脑组织发生水肿、神经功能失调,使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的疾病,其是神经内科的难治性疾病之一[4]。当患者出现脑出血情况后,脑组织的水肿不问往往在血肿的周边,从而导致相关病理反应引发脑组织损伤,所以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重点在于减少患者的水肿情况,从而对于患者脑内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缓解与恢复。
国内有研究指出,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往往与其脑出血后脑内自由基的大量形成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这与患者出现原发性脑出血情况后,脑部血肿周边的脑组织往往受到会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低血流灌注的情况,导致其脑组织周边出现了缺血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组织细胞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此类自由基会对于患者额神经细胞产生较大的损伤,也会加剧血管内细胞的损耗,使得脑血管的血管通透性大大增加,从而导致新自由基的出现,恶性循环下加重患者的脑损伤情况[6]。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通过阻断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有效清除高度细胞毒性羟自由基,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奥拉西坦作为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衍生物,通过激活腺苷酸激酶,增加长期强化的方式,并作用于NMDA(门冬氨酸)受体,增加突触后电位的时限和波幅,可脑皮质乙酰胆碱的转运;同时对胆碱摄取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提高蛋白激酶C 的活性,通过促进大脑对氧、氨基酸的利用,可改善患者的记忆力,对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除此之外,同时通过促进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进而促进脑组织重建,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奥拉西坦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9.07%,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状态及血肿体积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表明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在保护神经功能及减轻血肿方面较单纯依达拉奉治疗更有优势。从用药安全性来看,两组经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见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均较好。
综上所述,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和奥拉西坦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