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内蒙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策研究

2020-09-25 22:55王关区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公共服务

王关区

目前,我区的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最紧要关头,时间催人、任务逼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鼓足干劲、吃苦耐劳,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一、内蒙古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进展

目前,内蒙古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全面完成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形势喜人。2013年到2019年,我区贫困人口从157万人减少到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0.11%。当前,全区所有贫困旗县和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我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9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473元,比2015年的3019元增加了7454元。国家扶贫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20年国家已下达我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2亿元,较上年增长14.7%,为历年来最大增幅。我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部完成改造,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落实到位。我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及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普及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逐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和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二、内蒙古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余的任务就越艰巨,不仅要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实现全区1.6万贫困人口的精准稳定脱贫,还要有效预防全区存在返贫风险的1.3万和存在致贫风险的2.9万人群再成为贫困人口,并且要切实加强18万多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和同步搬迁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巩固脱贫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对扶贫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贫困和脱贫人口增收的难度不同程度加大。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经营,对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加工能力的优化提高,特别是对休闲、观光、体验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利影响比较大,使得贫困地区扶贫特色产业拓展步履维艰,加大了贫困和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

三、内蒙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要对策

一要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有效形成扶贫新业态、新模式。2019年,全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096个,覆盖贫困和脱贫人口115.2万人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力度,引导和推动更多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玉米、牛奶、肉羊、肉牛、羊绒、马铃薯、小麦、向日葵、杂粮杂豆、蔬菜、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拓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庭院经济扶贫等扶贫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和品牌塑造,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和脱贫人口切实融入产业链中持续获得并稳定增加收入。

二要多措并举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和脱贫人口收入。用好管好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各级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推进旗县有关支农惠牧资金的有机整合,继续开展协作扶贫,动员组织社会扶贫,确保扶贫资金等投入与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相适应、相匹配,同时要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保障贫困和脱贫人口增收,农牧业信息、气象、科技等部门要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种植、养殖等信息,并进行精准的分析、研判,指导农牧民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养殖结构调整,真正走出“种什么、什么过剩,养什么、什么赔钱”的怪圈。通过结构调整、品种调换、精种精养,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贫困和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

为了保障贫困和脱贫人口增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普及等工程项目,要多雇佣当地农牧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让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和脱贫人口在本乡本村就能够获得较多的工资性收入。

三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要保持扶贫政策的延续性与衔接性,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退出的贫困旗县、贫困嘎查村和贫困人口,保持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帮扶干部不撤。适应脱贫攻坚总攻决战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和责任机制,紧扣“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形成主体责任、具体工作责任、监督责任等全面有效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同时要把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心从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把预防、治理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将新致贫返贫人口纳入帮扶体系。开启相对贫困扶持工作,形成绝对贫困扶持与相对贫困扶持的衔接、转换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扶贫的长效机制。

四要加速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物流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普及,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要继续加大贫困地区的人、财、物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向贫困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城市文明向贫困地区辐射,有效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框架下,编制科学合理的贫困地区村庄建设规划,优化布局,适度集中,发挥集聚效应,有效维护、综合利用、不断拓展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资源,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推进贫困地区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要抓实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推进贫困地区村容村貌整治及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开展贫困地区绿化美化行动。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