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领导干部重在用人

2020-09-25 22:55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选人用人总书记

晓 山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领导干部担负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如何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新时代,当好领导干部,关键要知人善任,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

第一,严把“四关”很重要,关关都要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关关都要从严,以确保选拔任用的干部靠得住、有本事、能放心。

群众公认是选任干部的重要原则。“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手段,在基层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网络时代,还要依靠信息手段收集群众对干部“四关”的评价。

严格程序是干部选任的“安全网”。“带病”干部能蒙混过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程把关不严。要将严把“四关”贯穿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特别要把政治关和廉洁关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第二,身心健康的干部才能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的体魄必须“身”和“心”都健康,简单地说,就是身体无病痛、思想无纷扰。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和“关键少数”,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开创伟业的光荣使命,承担着事业、社会和家庭的多重重任,而身心健康是开展一切事业的必要前提。

心正,一切都正。对领导干部而言,心若不正,就会带来“三观”的扭曲,很有可能催生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组织上要多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切实增强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干部的自我调适能力与解压能力,营造宽松环境,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

第三,知事识人,因事择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识准了、用好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有可靠的干部和人才基础”。知事识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使用干部必须坚持事业为上。古人讲“为职择人则治,为人择职则乱”。以事业为上,是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要认真分析不同岗位的具体特点、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什么人合适就用什么人。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干部简单通用,也不能为改善结构而影响班子整体功能,更不能因人设岗,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将就凑合。

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结合起来。知事识人是一个整体,强调既要知事,又要识人,全面把握知事与识人的整体性、系统性、联系性,坚持“研究人”与“研究事”相统一,统筹考虑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两个关键性因素,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第四,用当其时,尽显其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尽显其才。”在用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用人的时代性、阶段性、个体性、岗位性等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将干部身上的才华充分施展出来。

在对的时间、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位上。不同的时代对干部的需求标准也不同;同时代的干部也存在个体之间成长阶段的差异;同一干部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形象气质和能力特征。这就要求在选人用人时,既要考虑时代的要求,也要考虑干部成长的“自然规律”和“阶段差异”,更要考虑到干部个人的“个性因素”。

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因此,把握每个干部成长的“时间规律”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十分必要。当干部处于成长阶段时,就要多“施肥浇水”“修枝剪叶”,而不是“拔苗助长”;当干部逐渐走向成熟时,就应及时使用。

第五,不看一时一事,重在一贯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全面认识一个干部,需在平时多下功夫,通过干部的一贯表现看到其本质。

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毛泽东同志曾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要走出机关、走进干部群众,多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和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接触干部要坚持原则,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伸,“零物质”接触。

识别干部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把干部看准,就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干部,既要看“三龄两历”等档案文字材料,也要经常地、深入地在实践中综合研判干部的动态信息。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识别干部,既要看到干部的现在与过去、优势与不足、特长与缺点,又要善于看主流、看本质、观大节。

第六,既看现状,更看潜能潜质

根据“水下冰山理论”,可以将干部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分为可见的包括学历、经历、政绩等的“水上部分”,和深藏的包括个人品德、心理素质、社会角色、心理内驱力等的“水下部分”。领导干部既要学会看干部“水上部分”的现状,也要学会看决定其潜能的“水下部分”。

用好“显微镜”,看清干部“水上部分”的现实表现,即用求真求实的态度来看问题。每一位干部的学历、经历、业绩、能力等,虽然并不代表将来的状况,但这些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决不允许弄虚作假的情况存在。

善用“望远镜”,看透干部的潜能潜质。干部“水下部分”的潜能和潜质是决定一个干部能否走好走远的重要因素。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用全局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看透干部身上隐含的进取心、意志力、创新意识、学习力等潜能和潜质,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轮岗交流等,挖掘出干部身上的潜力。

第七,不把个性当缺点,不因个性误人才

许多能干事、敢干事、有闯劲的干部都有一个鲜明特点——个性突出。表现为不随波逐流、不怕得罪人、敢于突破。这些“个性”容易被曲解成“鲁莽”“冲动”和“不成熟”等缺点,因而容易被“搁置”甚至“弃用”。但个性不等于缺点,不能因为个性而耽误了干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时,既要坚持好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共性要求,也要包容、尊重和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干部的个性特征。对于那些自信有主见、敢于打破常规、雷厉风行、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个性”,要以海纳百川的眼光和胸怀,旗帜鲜明地予以发扬鼓励。

不凭个人好恶用干部。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干部的个性和棱角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喜欢使用那些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老好人”,这无形中助长了好人主义和“拍马”“圆滑”之风。对待有个性的干部,要多看到干部个性中积极的“亮点”,做到择其优、用其长、避其短,不因个性不“讨喜”而“闲置”“弃用”干部。

第八,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人导向至关重要,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事关政权性质、干部结构以及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的晴雨表,也是政权存废的生命线。如果选人用人不公,则会助长歪风邪气,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导向问题是选人用人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一旦出现选人用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更会产生很坏的“示范效应”,让一些人身不由己或是潜移默化地被裹挟其中,助长不正之风,破坏政治生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用好的作风选人,才能选出作风好的人。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的要求贯彻落实到选人用人全过程,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公道正派作为工作核心理念贯彻选人用人全过程,实事求是考察评价干部,敢于抵制选人用人中的违规行为,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

第九,从担当看忠诚,从实绩看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忠诚、能力缺一不可,必须从担当看忠诚、从实绩看能力。

担当是忠诚的“试金石”。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敢于担当上。担当是一个干部干不干事、负不负责、敢不敢担风险、能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的“试金石”。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智慧加勇气,永远在状态,这便是担当,亦是忠诚。

实绩是检验能力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不可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必须看他能否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和事业发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当然,也要辩证地看待实绩,不仅注重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但注重“显绩”,更要注重“潜绩”,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为民之事,多做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的务实之活。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总书记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
总书记的告诚
用人还需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