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祁,杨 坚
(广州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篮球是一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运动项目,其独特的运动体验与精彩的赛事观感使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而篮球运动亦被称作是“巨人运动”,中锋球员作为赛场上身高最高的球员在身体形态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攻防战略意义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锋球员攻可策应传切篮下终结,防能护框抢板转守为攻。 由此可见中锋球员不仅是参与进攻的主要得分手,全队配合的枢纽,争抢篮板的能手, 还是决定全队攻守转换速度的关键人物和决定战术意志的核心[1]。
随着现代篮球的不断发展, 判断中锋球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某些单项技术指标的比较, 而是发展成为综合能力的比拼。 田麦久教授将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它是指运动员通过运动竞赛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是运动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2]。 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增长有赖于竞技能力的培养, 那么中锋球员的竞技能力又有哪些构成?又如何系统全面地分析其竞技水平?笔者认为运用统计法中的因子分析能够较好地将其呈现出来。 即对比赛现场的各个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构建出中锋球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同时计算各个中锋球员的综合因子得分将其进行比较分类,从而得出中锋球员的竞技水平。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锋”“竞技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为检索词组配,采用主题检索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大量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同时高校的篮球教程以及体育统计学教程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并通过CBA 官网、新浪体育等权威网站整合了在2018~2019 赛季CBA20 支球队中中锋球员的技术统计数据,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 2013 软件对 2018~2019 赛季 CBA 中 20 支球队中锋的原始技术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19.0 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构建出CBA 中锋球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并对球员进行水平分类。
1.2.3 录像观察法
通过录像回放2018~2019 赛季CBA 中20 支球队比赛的部分实况录像对中锋球员的赛场表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观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1.1 变量数据与研究样本的选择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9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及经病理确诊的72例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瘤体大小(长宽高三径线相乘)、局部浸润(十二指肠、胆管及脾)以及远处转移情况。
有相关研究[3-6]表明,利用现场技术数据统计能对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行客观分析, 由此本次研究所选用的变量指标皆为CBA 官方网站所提供的现场技术统计指标,能较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技水平。 就篮球运动员来说,一场篮球比赛竞技状态的发挥具有绝对的偶然性, 但是从多场比赛的竞技状态看, 他们平均竞技指标又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7],故采用各个球员各项指标统计总数的均值数据作为原始数据。 本研究的球员样本在 2018~2019 赛季 CBA 的20 支球队中有出场记录和具有有效技术统计数据的69 名中锋球员中进行选择,筛选的标准是当赛季至少出场15 场,上场时间不少于10min,场均至少得到5 分。经过遴选最终40 名中锋球员入选,这40 名中锋球员大多数是各个球队中具有稳定上场时间的球员, 相对于其他中锋球员而言更具有代表性以及统计意义。
2.1.2 CBA 中锋球员竞技能力的因子分类及命名
因子分析是从大量数据中“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将错综复杂的众多因子(变量)归结为少数独立的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8]。因子分析法在构成综合评价值时所涉及的权数都是从数学变换中伴随生成的, 不是人为确定的, 具有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单项指标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9]。 本研究采用 2018~2019 赛季CBA 中的40 名中锋球员的技术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 1 可知,KMO 检验以及 Barlett 球型检验结果显示KMO 值为0.755,根据统计学家Kaiser 给出的KMO 取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 再结合Barlett 球型检验结果显示的相伴概率为0.000,符合小于0.05 的条件,因此拒绝零假设,综合判断对CBA 中锋球员竞技能力分析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表
将40 名球员11 项技术统计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后,如表2 所示采用提取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共有3 个。 累计贡献率达到70.908%, 即所提取的3 个因子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表3 是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结果, 未经过旋转的载荷矩阵中,因子变量在很多变量上都有较高且相近的载荷,使其含义变得模糊,故采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其中失误、助攻、得分、抢断、篮板、三分球命中率这6 个指标变量与成分一具有较高的载荷系数,均在0.5 以上,因此归类为第一因子。扣篮、两分球命中率与盖帽则与成分二具有高载荷系数,也达到0.5 以上,故划分为第二因子。 犯规与罚球命中率与成分三具有高载荷系数归为第三因子。
表2 解释的总方差表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成分矩阵表)
表4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并对每个因子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CBA 中锋球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特征。
第一因子包括失误、助攻、得分、抢断、篮板、三分球命中率这7 个指标变量,这7 个变量基本上是属于进攻技术指标,其中失误的因子载荷值最大达到0.9, 助攻的因子载荷值为0.894,得分为0.840,故将第一因子命名为综合进攻技能因子,该因子贡献率为36.703%即该因子对因子结构构建的影响最大。 首先分析失误,失误这一指标可从侧面看出如今的中锋球员具有较多的持球机会和传球意识, 但由于中锋球员的身形高大技术层面上相对于其他位置球员而言缺少灵活机动的特点因此在持球进攻时容易引起失误, 同时中锋持球位置都较为深入近框,时常会引发包夹协防进攻压力增大,也较为容易失误。 助攻是由同伴传球后直接获得投篮或者上篮,或者运一次球再进行投篮或者扣篮且成功得分的方式[10]。 助攻这一指标也很好反映了中锋球员是全队进攻的枢纽, 中锋时常会提至高位进行策应与传切从而帮助队友在篮下完成终结。 得分和抢断,篮球比赛的最终目的是得分,抢断成功后可增加一次进攻从而获得得分机会, 在球队中中锋作为主要的得分手存在的, 凭借良好的意识完成抢断后凭借较高的视野可发动进攻。 篮板是获得得分机会的关键一环,中锋在获得进攻篮板球时可在篮下进行二次进攻,获得防守篮板时又可发动快攻,篮板这一指标往往是衡量中锋球员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三分球命中率,现代篮球“小球打法”的盛行使得现代中锋球员的技术构成发生较大的改变, 根据比赛录像可以看出现在绝大数的中锋都具备了三分远投的能力, 同时三分球能较快地拉开比分或者追分, 可以看出三分球对于进攻层面的意义重大。
第二因子由扣篮、两分球命中率和盖帽构成,这三项技术指标的因子载荷值都在0.5 以上,最大值0.831 为扣篮,其次是两分球命中率0.793 和盖帽0.627。 结合中锋球员的活动区域多在篮下以及这3 项指标的特性可将此因子命名为篮下攻防对抗因子,因子贡献率为21.606%。 扣篮是一项考验身体素质以及极具观赏性的技术, 作为中锋而言在比赛中时常能与队友配合完成扣篮在获得得分的同时又能振奋士气。 两分球命中率, 作为经常在篮下活动的中锋球员其中距离的两分球是主要的得分手段。 盖帽作为中锋护框的重要技能,能很好地阻断对手得分挫伤对方进攻的势头。
第三因子包括犯规以及罚球命中率, 其中犯规的因子载荷值最大为0.739,犯规可以看出一名球员的防守技术是否过硬,犯规还分为战术性犯规和无意性犯规,与球员的经验有一定关系[11]。 罚球命中率,罚球通常情况下是由进攻队员在进攻时遭到防守队员防守侵犯后的补偿性得分手段, 从罚球次数来看中锋球员可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冲击篮筐给防守球员施压迫使其犯规从而获得罚球得分机会。 犯规和罚球命中率都与球员的进攻与防守的意识和态度有关, 因此第三因子可命名为积极意识态度因子,贡献率为12.598%。
表4 因子命名表
通过因子分析后得出综合进攻技能因子、篮下攻防对抗因子和积极意识态度因子共同构成了CBA 中锋球员的竞技能力,根据累计方差可知这3 者的贡献率中最大的是进攻技能因子达到36.703%由此可见进攻能力仍然是作为一名中锋球员竞技能力构成的核心部分。 3 个公共因子的得分模型分别为:
F1=0.840X1+0.045X2+0.585X3+0.047X4+0.744X5+0.894X6+0.831X7+0.170X8+0.205X9+0.900X10+0.249X11;
F2=0.340X1+0.793X2-0.199X3-0.354X4+0.502X5+0.031X6+0.258X7+0.831X8+0.627X9+0.083X10-0.240X11;
F3=-0.140X1-0.099X2-0.336X3-0.688X4+0.152X5+0.169X6+0.146X7+0.029X8+0.289X9+0.259X10+0.739X11;
通过以上3 个得分模型即可计算出各个中锋球员在这3个因子的得分, 但要衡量出一名球员真正的竞技水平则还需计算每位球员的综合因子得分从而对其竞技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 作为研究样本的这40 名中锋球员的综合因子得分的表达式为:E=4.037F1+2.377F2+1.386F3,以此得分模型计算每位中锋球员的综合因子得分如表5 所示。
表5 2018~2019 赛季CBA 中锋球员竞技水平的综合因子得分表
表6 CBA 中锋球员竞技水平等级分类表
将CBA 中的40 名中锋球员竞技水平的综合因子得分进行快速聚类,最终划分为3 类(表6)。从聚类结果看,类型一中的聚类球员除了国内本土的王哲林以及易建联两位球员外皆为外援球员,根据CBA 各球队引进外援增加自身队伍的竞技实力这一出发点可看出类型一的球员基本上都属于明星级别的球员。 而国内本土的王哲林以及易建联作为国家队的两大主力队员同时也都曾获得过CBA 最有价值球员(MVP)的殊荣,由此可见类型一的球员竞技水平都属于高水平,具有很强的赛场统治力,能够对比赛结果起到关键作用。 从类型一的球员聚类结果可知, 国内本土的中锋球员能跻身高水平行列的较少,仅有两名球员,其他球员多为外籍球员,国内本土中锋球员与外援中锋球员的竞技水平仍有差距。
类型二的球员从各个球队的阵容上来看都是属于球队的稳定出场球员,像前NBA 球员斯贝茨在联赛中属于明星级别的球员,包括其他诸如马齐﹒兰佩以及尼克尔森等外援球员也是球队的中流砥柱。 国内本土深圳队的沈梓捷以及李慕豪、八一南昌队的许钟豪, 辽宁队的韩德君等皆为球队的首发主力球员,是球队不可或缺的攻防好手。 这一水平的球员成员既有外援也有本土球员,水平较为平均,因此这一类型球员的竞技水平在联赛中属于中等水平。
类型三水平中的球员都为国内本土的中锋球员且各自的综合得分都非常低,基本上都是负值。 这类球员在各个球队中具有一定的上场时间,但大多数是属于轮换角色,对比赛的走向并不能起太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这一类的球员的竞技水平属于一般水平。
1)CBA 中锋球员竞技水平的高低由球员的竞技能力在赛场中的表现所决定, 利用因子分析能定量地呈现影响其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从而计算球员的综合因子得分,对其竞技水平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
2)通过对3 个公共因子进行综合因子得分计算,从而得出中锋球员的竞技水平情况, 得分模型为:E=4.037F1+2.377F2+1.386F3,由此可知综合进攻技能因子、篮下攻防对抗因子和积极意识态度因子共同决定了球员竞技水平的高低,其中综合进攻技能因子的贡献率最大。 因此提高中锋球员的竞技水平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训练, 尤其以进攻技能的开发为主要任务。
3)通过对中锋球员综合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对CBA中的中锋球员进行了竞技水平等级划分。 得出类型一为高水平,多为外援球员国内仅有王哲林以及易建联入选;类型二为中等水平,球员多是球队的主力球员。 类型三为一般水平,总体的综合得分较差都是国内的角色中锋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