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影像学表现(附15例报告)

2020-09-25 02:21邓穗芳管雪琴万莹莹李红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骨膜黏液皮质

邓穗芳,管雪琴,万莹莹,李红林,周 全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广州 广东 510630)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1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 LSMFT)是少见的具有自发性恶变倾向的骨良性纤维性病变[1-2],其影像学特征易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FD)、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 OFD)等疾病相混淆,确诊需病理诊断[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确诊的骨LSMF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于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5例骨LSMF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2~60岁,平均(40.7±12.7)岁;所有患者均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患处疼痛而就诊,查体均未见患处皮肤红肿及皮温升高。15例中,14例活动或负重后疼痛加重,1例跛行。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层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50 mAs,扫描视野250~500 cm,层厚5 mm;Philips Achieva 1.5 T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关节相应专用线圈分别行T1W、T2W、PDW-SPAIR及CE-T1WI-SPIR扫描,层厚3 mm,层间距0.3 mm。

2 结果

15例LSMFT均为单发。12例病变位于股骨上段,包括6例位于股骨粗隆间、3例位于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图1)、1例股骨颈、2例股骨头并股骨颈,位于股骨外侧髁(图2)、肱骨近端(图3)及股骨下段(图4)各1例。

图1 患者女,30岁,左侧股骨上段LSMFT A.左髋正位片; B.平扫MR T1WI; C.增强MR T1WI; D.压脂T2WI(箭示周围肌群水肿信号)

图2 患者男,35岁,右膝正位片示右侧股骨外侧髁LSMFT 图3 患者男,45岁,重建CT图像示右侧肱骨近端LSMFT

图4 患者男,12岁,左侧股骨下段LSMFT A.CT; B.平扫MR T1WI; C.增强MR T1WI

对13例行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13例病变形态规则,以卵圆形为主,2例形态不规则;8例骨皮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性改变,病灶内部密度欠均匀,骨皮质完整;14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模糊(图4);12例病灶内呈磨玻璃密度影;11例病灶内可见骨嵴,4例未见明显骨嵴。14例病灶周围有硬化边,1例病灶周围未见硬化边(图4);1例伴有病理性骨折,14例骨皮质均完整,均未见骨膜反应。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

对5例行平扫MR检查,病灶信号欠均匀,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4例可见短T1长T2出血信号,2例可见T2WI呈明显高信号的黏液样变区或囊变区,1例可见黏液池形成,1例病灶周围肌群见水肿改变,1例青少年患者病灶未累及骺线(图4);5例病变区周围均未见骨髓水肿征象,亦未侵犯相邻关节面,无明显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对4例行增强MR扫描,其中1例病灶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4),1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5),病灶内囊变、黏液样变区均未见强化。

图5 患者女,47岁,右侧股骨上段LSMFT A.右髋正位片; B.平扫MR T1WI(箭示出血信号); C.增强MR T1WI; D.病理图示纤维组织增生,梭形细胞较丰富,未见明显异型性,可见软骨基质及杂乱的蓝染钙化线(HE,×400)

3 讨论

LSMFT于1986年首次报道,是好发于股骨近端粗隆间的良性纤维骨性病变,呈含有多种组织成分的混杂结构,包括纤维组织、黏液样基质、脂肪瘤样区域、泡沫状组织细胞、佩吉特病样钙化及骨化组织等。2013版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尚未将LSMFT归入其内,随后国内外研究热度逐渐升高。研究[5-6]显示LSMFT虽与FD在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并非骨FD的继发性改变,可能与GNAS1基因体细胞突变编码的激活型G蛋白(Gs蛋白)α亚单位相关。目前对于LSMFT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文献[1-2]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具有恶变风险,可发展为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恶性病变。

本组15例LSMFT中,12例病灶位于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X线片或CT平扫见病灶内部呈磨玻璃样低密度,伴硬化边改变,其内缘毛糙;病灶呈向心性生长,体积较大时,骨皮质完整且变薄,未见病理性骨折。MRI对判断LSMFT病灶内部脂肪、黏液等成分具有优势。由于LSMFT病灶组织成分较多,其MRI信号较混杂,T1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部夹杂条片状稍低及更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而病灶内的囊变区、脂肪区及黏液样变区域未见强化。本组15例病灶区周围未见骨髓水肿征象,无侵犯相邻关节面,无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1例LSMFT瘤周可见软组织水肿。

本病需与FD、OFD相鉴别。FD好发年龄11~30岁,多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胫骨居多,偶见于肋骨、颅面骨,年龄较小者可侵犯骨骺,X线及CT多表现为“丝瓜瓢样”改变,邻近骨骼增大或增厚;LSMFT多发于40岁左右,个别儿童病例病变通常不累及骨骺;除含有FD相应成分外,还可发现脂肪瘤样区域、黏液样变基质、佩吉特样骨组织改变。OFD年龄多为<15岁青少年,好发于胫腓骨骨干,表现为胫骨前侧皮质内及皮质下沿胫骨长轴膨胀性骨质改变,呈偏心性生长,CT呈低密度影,伴有不同程度骨化,内部有骨性分隔,髓腔侧可见骨性硬化边;LSMFT尤其好发于股骨粗隆间,影像学可见明显磨玻璃样密度影且伴硬化边,内部常见脂肪组织、钙化及骨化成分,病灶呈向心性生长,无明显骨膜反应。综合多种影像学方法及临床特点有助于诊断LSMFT,但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

猜你喜欢
骨膜黏液皮质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