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榆县风沙地‘巨峰’葡萄优质栽培技术

2020-09-25 07:06罗新凯王利罗振兴冯树华田振铎王连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5期
关键词:巨峰结果枝果穗

罗新凯,王利,罗振兴,冯树华,田振铎,王连君*

(1. 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白城 137000;2. 白城市种子管理站,吉林白城 137000;3. 通榆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吉林通榆 137200;4.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是一个风沙地非常多的区域,风沙地面积约100万 hm2。该地夏季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冬季风大寒冷,降雪少,年平均气温5.1 ℃,无霜期140 d,≥10 ℃积温3000 ℃,生长期日照时数1357.8 h,年降雨量380~400 mm,空气干燥度1.2。在葡萄栽培地域分类上属于冷凉区向凉温区过度区域,干燥亚区[1],适合早熟、部分中熟品种栽培。与吉林省其它市县相比,气候优势非常明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露地鲜食葡萄面积不断扩大,至2018年已发展至300 hm2左右,面积最集中的区域是县城东向的果树林场,有近100 hm2。果品主要销售至白城市、长春市至四平市,少量销售至北京和上海等地。为提高收入,当地许多果农建设了小型冷库用于贮藏保鲜,果品销售期可延续到新年以后。因此,鲜食葡萄的生产使当地的自然条件得以充分利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巨大。下面就当地‘巨峰’葡萄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单沟双行栽植

通榆县冬季极其寒冷,在栽植方式上首先要便于冬季的防寒,因此采用单沟双行栽植,沟宽1 m,两沟之间有3 m空间,栽植沟两边各埋1行水泥柱,行距约1 m。沟内双行栽植,行距30 cm,株距0.5 m,每株葡萄平均占地面积为1 m2。两行葡萄栽植穴错开,呈三角形,防寒时双行枝蔓能够盘编在中间。这种栽植方式的优点一是在实现密植效果的同时减少防寒用土量,假设距枝蔓上部土层厚度为20 cm,距枝蔓最外侧土层厚度40 cm,与单行栽植比可节省防寒土方量38.24%,防寒效率非常高。二是能够节约用水,双行栽植水分的渗漏面积是单行栽植的62.5%,蒸发面积也相对减少,抗旱节水效果明显。如采用膜下滴灌,管道铺在双行之间,水分多数会被两侧植株的根系吸收,渗漏或蒸发量极少。因此双行栽植能达到抗寒和抗旱的效果。

2 防风减灾技术

通榆县春季大风天气多,在5月份5级以上的大风天气通常8~10 d,2017年甚至多达28 d,并出现了9级大风,对葡萄新生枝蔓的存活造成了威胁,预防措施不当的枝蔓被折断,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风技术措施。

首先,果园周边要建设完整的防护林体系,是防止大风危害的基础。防护林可种抗旱能力强、树形高大的的白城杨、小黑杨。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栽植4~6行,行距1.5~2 m,株距1 m,主林带之间距离250~300 m。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栽植2行,行距1.5 m,株距1 m,副林带之间距离400~500 m。

除建设防护林网外,还要采取防风修剪技术。一是前期多留结果枝和果穗,发生风害会使生长势强旺、着生不牢固或迎风生长的结果枝被折断;风害过后生长势弱、着生较牢固、背风向的结果枝能够存留,因此结果新梢将多留40%~50%。二是结果新梢在果穗前一节早期摘心,缩短新梢的长度,达到减缓风的作用力,避免被风折断。如后期副梢萌发,再留1片叶摘心直至大风天气过后,新梢基部生长牢固再延长生长,保留至需要的叶片数量。采用这种防风方法,个别结果枝也有可能被折断,结果枝需要多留10%~15%。

进入8月份会偶尔发生冰雹灾害,葡萄架上方需架设孔眼为5~10 cm的防雹网。为防止老化,防雹网在7月中旬架设,果实采收后立即收回。

3 夏季管理技术

3.1 夏季修剪

3.1.1 芽眼管理

葡萄萌芽的特点是量多和不均。除主芽萌发外,部位好的副芽也随着萌发;而且,主蔓基部和顶端萌发的芽多,中部萌发的偏少或不萌发。因此,抹芽时要以保留结果部位和培养结果母枝为目标,及时抹除基部和顶端副芽、过密的主芽,保留主蔓上能形成结果母枝的芽。每个结果母枝保留1~2个萌发早、扁平、肥大的主芽(多为混合花芽),距主蔓越近越好,抹除副芽和多余的芽。留作结果芽的数量要比计划留芽量多出50%~80%,每株预计保留10~12个芽,以防止风摇折断等意外损失。通过以上措施,保留的芽眼萌发快,生长整齐,因营养集中花序也较大。

3.1.2 疏花疏穗

开花前(5月末至6月初),疏除多余的结果枝,每株保留5~6个结果枝,每枝最好留1穗果。若结果枝过多,或每枝留2穗果时,将影响果实品质,延迟成熟期。‘巨峰’果粒大,如一个花序自然坐果,不仅果穗过大,而且果粒大小不均,成熟不一致,因此必须修剪果穗,疏果粒。具体操作方法为:开花前剪去花序基部大的副穗,开花期视花序的大小剪去主穗轴的1/4~1/3;果实膨大初期,如果穗上果粒过多,用手轻碰果穗,促使部分发育较差的果粒脱落。通过这样修剪,每株保留了正常的果穗数量,使每个果穗保留健康果粒50~60个,并使最终穗形呈长圆形,果粒紧凑。

3.1.3 枝梢修剪

开花后对结果枝及时摘心,即在花序以下第1节上的副梢留叶摘心,以促进坐果;在果实生长初期,控制营养生长,即在果穗以上第4~5节摘心,促进果实膨大。

结果枝摘心后副梢要及时处理,既要防止枝叶过密,又要充分利用副梢新叶旺盛的光合作用。具体方法是果穗及以下部位的副梢全部抹去,果穗以上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第1、2次萌发的副梢留1片叶反复摘心,第3次副梢全部抹除;二是顶端副梢留2~3片叶摘心后,其余副梢全部抹除,如生长势过强可保留萌发的冬芽继续生长,其余副梢全部抹除。

摘除果穗附近的老叶,避免与果穗摩擦或干扰果穗生长。摘除老化的、破损的叶片,以及有病症等不正常的叶片,防止叶片过密,保留新发的、健壮的叶片。使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内部直射光量增加,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3.2 水肥管理技术

3.2.1 土壤施肥

葡萄生产需要及时供给各种肥料。在果实采收后树体急需积累营养,应及时施基肥。沙地土壤贫瘠,养分分解快,因此要保证每年施一次基肥,肥料种类为半腐熟的鸡粪、猪粪,施肥量为2 m3/667m2。葡萄生长期及时追肥,关键期为开花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着色前共4个时期。开花前追肥以氮肥为主,时间为5月末,根部施肥,每株尿素100 g。开花后追肥仍以氮肥为主,方法同上,时间为6月中、下旬。幼果膨大期追肥需要氮磷钾配合施用,时间为7月上、中旬,肥料种类为1份尿素+1份磷酸二氢钾,根部施肥,每株50~100 g。果实生长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时间为8月上旬,根部施肥,每株施磷酸二氢钾100~150 g。

3.2.2 根外施肥

虽然风沙地光热条件优于其他类型土壤,但风沙土营养元素缺乏,而根部施肥见效慢,因此叶面施肥能及时补充葡萄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控制或调整某些生理反应,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目前当地通过叶面喷施改善品质有以下几种技术措施。

(1)喷施有机液肥。有机液肥是高浓缩、高肥效、多功能、全营养、见效快、增产提质明显的新型肥料,不但含有N、P、K等常规营养元素,还含有Ca、S、B、Zn、Mo、Cu、Mn、Fe等微量元素和酶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从果实膨大期开始,连续喷施3~4次,间隔7~10 d。喷施有机液肥可明显提高果粒生长速度,使叶片增大加厚,新梢萌发加快,果实成熟后含糖量高、含酸量低,品质明显改善,产量增加。可选择“高乐高”牌希腊XGEL超浓缩高含量水溶肥和“济农”水溶肥。

(2)喷施KH2PO4。果实膨大期至着色前需要大量的磷钾肥,磷参与细胞分裂和增大,提高果实品质,并增强抗病性。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提高果实含糖量。叶面喷施浓度为0.5%,从8月上、中旬开始,连喷2~3次,间隔7~10 d。

(3)喷施钙肥。葡萄上应用的钙肥主要是醋酸钙,其次是硝酸钙。因硝酸根对葡萄有害[2],因此要少施硝酸钙,避免使用氯化钙。钙能提高葡萄硬度和耐贮运性,施用浓度1%~1.5%,时间8月上旬,可施2次,间隔7~10 d。由于钙离子与多种酸根结合易沉淀,因此需单独喷施[3]。

(4)喷施硒肥。硒在植物体内形成有机硒,能提高植物抗性,并增加产量。硒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提高人的免疫力,因此喷施硒肥增加了葡萄营养价值。据研究,葡萄喷施硒肥后,硒元素的富集量提高4~5倍[4],大大的提高葡萄的营养价值。当地使用的硒肥为福泰莱氨基酸叶面肥。喷施时间从花后一周开始,喷施5~6次,浓度300倍液,间隔5~10 d。

(5)喷植物调节剂。外源脱落酸能使果实产生花青素,加快果实成熟,对‘巨峰’的含糖量和含酸量影响不大[5]。但喷施过早,果粒变小,因此使用时间为果粒停止生长、开始变色时施用,喷施2次,间隔3~5 d,浓度为0.025%。市场上脱落酸产品多被命名为增糖剂或催熟剂,可按说明上的浓度、方法使用。

膨大剂和无核剂是国内‘巨峰’葡萄生产常用的药剂。目的是使葡萄无籽、大粒,并提高坐果率,但当地种植户为使‘巨峰’葡萄风味纯正并且耐贮藏,一般不使用膨大剂和无核剂。生产中发现,经这两种药剂处理的葡萄不仅品质风味改变,储藏性能也下降。国内相关研究证实,GA3+CPPU蘸穗,葡萄含糖量未见升高,品质提高不明显,很多试验处理后含糖量显著降低[6-8]。

4 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

无公害生产是通榆县葡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发展壮大当地葡萄产业的必经之路。风沙地气候干燥,积温高,生长期较长,葡萄生长期病害极轻,一般年份只需使用无污染的无机农药即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当地葡萄无公害生产具有天然优势。多施无机农药、少施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地无公害葡萄生产的技术特色。当地按无公害生产要求严控肥料种类和施肥技术,使果品达到质量要求。葡萄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有以下主要技术环节。

4.1 生产地点的选择

按照国家环境质量相关要求,生产园要与公路干线有100m以上的距离,土、水和大气等环评结果要符合国家标准。要远离人口众多或工业企业较多的城镇,这些城镇的空气、土壤和水源被污染的可能性极大,其中工业区大气污染物有烟尘、SO2、3,4-苯并芘、铅化合物等影响人体健康,有些通过降雨直接危害植物,污染果实;工业区附近土壤污染物中含有镉、铅等工业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后导致生理失调,或进入果实,导致重金属超标;工业区水流域污染物含有的汞、铅、铬及其他工业化合物,同样能被葡萄吸收,甚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要远离工业或生活垃圾堆放点(通常设在城郊),其附近的土壤、空气和水域除存在与工业区类似的污染外,垃圾堆还释放二噁英等致癌物质,周边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都会受到污染[9],不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还能沉积或富集在果实内外[10],被人食用后产生毒害。当地葡萄生产园多数处于农村,远离公路主干线、工厂和垃圾堆放点,因此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4.2 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化学防治要治早、治准、治小、治了,做到用药最小,效果最佳,尽量减轻残留。因当地气候干旱,病害轻,有利于优化施药方案,在农药使用次数少的情况下就能使病虫害防治效果达标。通过采取早期防治、挑选防治实现全面预防和重点防治,通过减少普治,实行一药多治和病虫兼治提高防治效果。通过早期普防普治、后期重点防治来减少农药残留,要尽可能的使用无机农药。

春季葡萄出土后萌芽前用石硫合剂喷洒树干和地面,杀死越冬虫卵,并能将各种病菌基数控制到最低。开花前用多菌灵喷洒果穗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生长期间使用波尔多液或低浓度的石硫合剂预防霜霉病、黑痘病和白腐病,病害因连续阴雨天等原因爆发时,必须及时使用化学农药。其中霜霉病的发生可使用58%甲霜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白粉病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粉剂8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葡萄根瘤病需采用人工剪削清除病瘤,然后创口涂抹药剂(石硫合剂或乙蒜素);人工捕捉或喷施苦参碱等安全的生物药剂灭杀葡萄天蛾。使用化学药剂要保留足够的安全间隔期,其中甲霜灵7~10 d,代森锰锌20 d,甲基硫菌灵30 d,三唑酮10 d。

4.3 施肥技术要求

肥料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要使用无杂质、养分丰富、发酵至半腐熟的猪粪或鸡粪,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城市污泥等,一般用于作基肥,在采收后施足;有机肥以桶装液肥为主,用于追肥,在膨大期至着色前配合施用2~3次磷钾肥及少量尿素,允许限量使用Cu、Fe、Zn、Mn、B、Mo等微肥。收获前20 d禁止追肥,尤其不能进行叶面喷肥。

5 机械化栽培

目前农村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不断减少,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机械化是必将采取的措施。机械生产将改变葡萄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农艺适应农机,达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以解决人力短缺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通榆县葡萄很多栽培方式,便是适应了机械操作。

机械挖栽植沟。用小型、微型反铲挖掘机带60 cm宽铲斗挖沟,宽度和深度能完全达到要求,实现表土底土分开堆放,并能拌肥、回填。用四轮车牵引葡萄埋藤机也可挖栽植沟,但需要挖二次才能达到深度,将粪肥扬在土堆上,再用埋藤机将土、肥同时旋起混拌,填回栽植沟。

机械喷药、施叶面肥。由农用车牵引药、肥容器和电机泵,并传输电力给葡萄打药或喷施叶面肥,能明显减少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及时快速的控制病虫害发生,或提供树体需要的养分,通榆县采用的机械既能双侧也可单侧喷药喷肥,控制效果好。

采用机械防寒。在人工压蔓、覆盖彩条布后,采用504型轮式拖拉机牵引埋藤机埋土,每分钟可埋土40~60 m,防寒速度快,土块能全部破碎,土质均匀、松软,不压伤枝蔓,防寒效果好。

肥水一体化技术。肥水一体化设施首先要在田间建一套滴灌或微喷灌系统,通过管道与水肥容器连接,可通过重力作用自然供给或通过动力泵加压供给,其中肥料种类为易溶性化肥或有机液肥。具有节省人力、水、肥等优点,能使葡萄根部始终处于最佳的水肥滋润状态,对葡萄生长极为有利。如在末端加上水肥感应装置,与首部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能实现自动肥水调控,初步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生产。

6 果实贮藏保鲜技术

由于葡萄成熟时期集中,秋季短时间来不及全部销售完毕,必须进行较长期的贮藏,在冬季分批销售,贮藏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过程。

种植户自建的简易贮藏库,占地面积50~80 m2,高度2.5~3.0 m,可贮藏葡萄10~20 t。主体建筑为砖混结构,墙体和库房顶部保温材料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厚度15 cm;地面保温材料为高密度聚苯乙烯泡沫板,厚度10~15 cm,上铺瓷砖,安装自动温控设备。

贮藏的葡萄选择充分成熟、形状完好、无病伤、400~500 g的果穗。清晨或下午凉爽时采收,迅速运至冷库内,启动降温设备,在12~16 h内降温至3~5 ℃,然后装入内衬塑料袋的果箱中,分层摆放,上、下和各层之间铺一层纸,每层果放3~5袋SO2缓释剂用于灭菌保鲜,扎紧塑料袋口,库房温度控制在﹣1~0 ℃。

7 葡萄品质调查

通过调查通榆县最具代表性的3个种植地发现(表1),‘巨峰’葡萄含糖量平均值为18.9%,最高值为20.2%。含糖量是果实品质最重要的指标,通榆县葡萄含糖量超过了北方多数产区,品质非常优良。果实含酸量平均值0.74%,口感适宜。果实硬度平均值1.06 kg/cm2,口感好,食用时汁液不外溅滴淌。平均穗质量451.3 g,大小适中,果穗能充分着色,成熟一致。平均粒质量10.79 g,果粒大。因此通榆县葡萄无论是内质还是外观品质都达到了极优水平。

环境条件决定通榆县‘巨峰’葡萄的内质。在当地光照充足、积温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糖的积累和果实硬度的增加。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适宜,使酸度也处于最佳状态。而穗粒质量受栽培技术水平影响,在肥、水、药剂和新梢管理及时合理的情况下,穗质量和粒质量才能达到本品种应有的指标。

果树林场和新兴乡贾家屯的葡萄树龄超过3年,已进入丰产期,产量能突破1500 kg/667m2;向海乡西艾力屯的3年生树结果也突破了1000 kg/667m2,在保证优质前提下,平均产值超过1.1万元,经济效益极高。‘巨峰’葡萄在吉林省中东部露地栽培难以完全成熟,其他地区露地大面积栽培难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因此可以认为,通榆县‘巨峰’葡萄能够实现优质丰产,发展潜力巨大。

8 总结

我国北方地区是葡萄主产区,由于生长期长,葡萄进入成熟期气温仍然很高,昼夜温差小,夜温过高导致‘巨峰’葡萄成熟时酸度继续下降,含酸量较低[1],口感差。辽南等地光照条件较差,光照不足使葡萄风味变淡[11]。而通榆县生长季光照充足,虽然生长期略短,但‘巨峰’葡萄成熟期在8月下旬,正处于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期,既积累足够高的糖分,又限制酸度的降低,使葡萄口感风味更好。这凸显通榆县特有的地域生态优势。

优质、无公害是通榆县鲜食葡萄生产的目标,从园址选择、丰产栽培技术、提质增效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受无公害果品相关质量标准的约束,保证果品无潜在的安全隐患。其中园址的合理选择、在安全间隔期禁止施用各种农药是实现安全保证的重中之重。

表1 通榆县不同地点‘巨峰’葡萄品质及效益调查Table 1 Investigation on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Kyoho' grape at different sites in Tongyu

当地葡萄的机械生产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但夏季修剪、春季撤土仍然是人工操作,这严重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单沟双行栽植,无法使用国内现有的撤土机[12],这将是当地葡萄机械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通榆县自然条件适宜,葡萄品质优良,但目前发展面积小,经济总量不高。因此应扩大葡萄栽培面积,在保证优质丰产的同时提高人们的商品经营意识,使果品顺利进入国内各地市场。

猜你喜欢
巨峰结果枝果穗
电解式臭氧水在“巨峰”葡萄电商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骨架的玉米植株三维点云果穗分割与表型参数提取
玉米新品系合17-7016的组配及表现
套袋对龙泉山脉地区“巨峰”葡萄品质及安全的影响
提高巨峰葡萄经济效益的途径
大扁杏枝条种类研究
开心形苹果树修剪技术
中梨一号二主枝水平棚架整形修剪技术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杏树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