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傳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
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化,“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公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迟滞、安宁。《易·说卦》中说“履而泰,然后安”。“泰”字有原来的高大、迟滞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