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焜
面对疫情,她们毅然出征,剪去一袭长发,换得万户平安。她们是医生,是护士,是90后,是中国女性。然而,在我们因其牺牲而赞美时,一场激烈的讨论不期而至。
近日,人民网评论了这样一段话:“直播女护士含泪被剃光头,至少有欠同理心和同情心。一头秀发,对正值青春的女孩子意味着什么,分量又有多重,一个成年人真的会懵然无知吗?这样的时刻,除非本人愿意,满眼痛苦的她们,需要的也不是颂扬,而是尊重和回避。这类报道本身或无恶意,甚至记者内心也可能确实被感动——这更说明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尊重和爱护女性的意识,也远没有深入人心。”
但我不禁疑惑:“留发与去发”的选择,真的是“痛苦”的吗?做出如此牺牲的她们,真的不需要被“颂扬”吗?
诚然,是否尊重女性,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和底线。尊重女性权利,是时代的要求,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将“留发与去发”上升到尊重女性的程度,着实大可不必。疫情当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论男女,站在一线,都是英雄。剪发,是女性逆行者战斗的一种方式。报道钟南山院士的国士担当,是表达对其的敬意;报道一批90后白衣天使奔赴战场,是表达对其的赞扬与肯定。那为何报道女护士“去发”,就成了不尊重女性呢?为了表示“尊重”而选择回避,或许也是另一种不平等。
那这些毅然剪去秀发的白衣天使,是否需要被颂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面临“封城”甚至封国,人民的心中是不安的、忐忑的。我需要正能量來感动人民,激发人民的斗志。报道、赞美女护士剪发,一方面是对奉献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人民增强信心,告诉大众有人在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对“稳定军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我们颂扬其精神,并不是进行道德绑架,要求所有人都去这样做,更不鼓励“孕妇上阵”这样的做法。相反,正因为这些女战士们是自愿的,我们才更加赞美其勇气。为了不被贴上道德绑架的标签而选择不报道,我想是矫枉过正。
话已至此,那么她们眼中所含的泪水,远不应该是“痛苦”的。剪去多年的长发着实令人可惜、不舍,但我在她们的泪水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生命逝去的无奈,对疫情形势的担忧,以及承担责任的决绝与战胜病毒的信心。而剪发,则是“舍小我,为大家”的实际体现。正如人民网中提到的,“头发是女孩子的青春”,那自愿放弃这一头秀发,则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责任。如同破茧成蝶,痛苦过后,是耀眼的绚烂,是90后的担当。
因而我想,文章中为“感动”二字加上引号大可不必。不仅仅是记者,每个看到报道的人应该都会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力量,是真真切切的感动,或者说是感激。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名字,但我们可以传承其奉献精神,“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我把生命都交给你了,还在乎这一头长发?”留发与去发之间,是医者仁心,是青年担当。以一袭长发,护万家灯火;用一份奉献,守生命之花。
(指导老师: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