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轩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的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加缪《夏天集》
我们喝着长江的水,背着崔颢的诗,在这里长大:清晨,大街小巷总飘满了热干面的浓香;放学路上,可以看到黄鹤楼的塔尖离我越来越近。这里是我的家,武汉。
曾经,我们喜欢抱怨,因为这里一天能历四季,又仿佛一年只有冬夏而无春秋。我们总是不耐烦,这里人这么多!早上行走在得胜桥,永远人头攒动,走不快,跑不动,为快要迟到而焦躁;周末堵車在解放路,明明两车道的路上,四下张望,竟然四面八方都是车窗。
然而在这个冬天,我们忽然怅然若失。响应号召,居家隔离。除夕、春节、元宵、立春、春分争先恐后、成群结队地来,却仿佛没有人理睬。远远的街道上,偶尔一辆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划破渐渐习惯的寂静,追到窗边,只看见空荡荡的马路、空荡荡的桥梁。
只有疫情地图上的色彩,中华腹地的武汉,那么灼人,这里成了世界瞩目的深红色。2020年初,病毒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武汉全面暴发。
仿佛为了证明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莱德伯格所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企业停工,商家关门,道路封闭,交通停运。成千上万家庭陷入绝境,世间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就像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苦难与哀痛,像雪夜一样寒冷又漫长”。苦难来了,冬天来了。
面对一场隆冬,迎接的方式有很多种。加缪说,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的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加缪的意思是,盛夏作为隆冬的对立面永存,而在武汉,这个冬天里,我看到了夏天的力量。
一个民族,在苦难面前展现出的凝聚力,是战胜冬天的火热力量。无论条件多艰苦,风险多高,仍然会有人们像几千年以前英雄一样站出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有八十二岁的院士钟南山坐火车赶来,为了第一时间研究样本;有即将成婚的医生感染病毒最终闭上了眼睛,把自己的幸福留到了来生;有漂泊异地的农民工为了遥远的别的人,14天内建成了两所规模宏大的医院;有挺身而出、涉险前行的志愿者,做九百万人强有力的保障;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四万两千万名医生,告别亲人与死神赛跑……
在这个笼罩着冰冷死亡的冬天里,我们反而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地触摸到了人性春天般的温暖,民族凝聚力强烈而持久的热烈。越艰难,越坚强,这就是从古至今,我们朝夕相处的土地的样子。正是骨子里迸发出的民族凝聚力、热爱祖国的共识,才使中华民族充满韧性、生生不息。平日里,它隐于大街小巷,艰难关头的集中显现,让人为之动容。
在苦难面前,你才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力量。这就像漫天风雪里,横行欧洲的拿破仑攻不下莫斯科;好比险象环生的敦刻尔克,猖獗的法西斯对英军束手无策。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一次次劫难,像风一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有人说,“五千年前埃及人和我们一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古巴比伦人和我们一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希腊人和我们一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罗马人和我们一样四处征战,一千年前阿拉伯人和我们一样富足”。可如今,他们只存留在人类发展的史料里,而我们,只有我们,还这里。华夏土地上,一代代人强烈而持久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被埋进土里,然后在中华大地上开出灿烂无比的花来!
你看,一户户一家家,正准备打开久闭的门户,欢笑声将从街巷的另一头传过来,街道上热干面的浓香、早市上人群的喧闹、街道上车辆的拥堵,黄昏里黄鹤楼的倩影,都会告诉你,岁月依然静好,生命依然热烈,这里,还是那个我的,我们的大武汉!
我们心怀火热的夏天,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暖、花开。